彭曉明 朱成斌 劉愛龍

羅霄山區是《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 年)》確定的國家14 個扶貧攻堅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湖南郴州市轄內共有四個縣被納入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規劃范圍,成為國家新時期扶貧開發重點區域。近年來,郴州市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發展思路,積極在片區開展金融扶貧開發工作,引導金融服務和資金流向貧困地區,著力優化片區金融資源配置,做好片區的金融服務工作。
一、郴州市金融扶貧現狀
羅霄山郴州片區有汝城、桂東、宜章、安仁四縣,2個國扶縣和2個省扶縣,大多為“老、少、邊、窮”的革命老區,共有重點貧困村481個,總面積7455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80%。片區人口共1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4萬人。2013年末,羅霄山郴州片區GDP為271.44億元,同比增長10.9%;片區三次產業結構為19.1:41.4:39.5,規模工業增加值124.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39.5億元,社會零售商品總額98.1億元,財政收入42.3億元,財政支出70.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0.49萬元;貧困人口54萬人,貧困發生率達35.34%??梢?,湖南省連片特困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貧困人口多、經濟總量小、工業基礎薄弱、財政增收困難、居民收入水平低等特點。
截至2013年末,郴州片區4縣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5家,5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擔保公司,1家證券機構,18家保險機構,銀行業機構網點數178個,存款余額321.46億元,新增存款46.16億元,貸款余額128.7億元,同比增長24.8%,新增貸款25.5億元。
二、金融支持對片區扶貧效果的實證分析
為驗證金融支持對片區的發展是否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金融支持是否能提高片區農民的實際收入、金融發展與片區的貧困率減少有何內在聯系?文章運用Eviews6.0軟件對郴州片區的系列經濟金融數據進行定量分析驗證。
(一)數據及指標選取
基于數據可得性,本文選取2000-2013年郴州片區經濟金融發展和貧困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郴州市統計年鑒,片區各縣扶貧辦、統計局等。指標在綜合現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郴州實際,采取貧困發生率(PKL,即片區貧困人口與片區總人口之比)代表片區貧困狀況,片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NMSR)代表片區貧困減少情況,貸款余額與GDP的比值(DK)代表片區金融發展水平,人均GDP增長率(GDP)作為衡量片區經濟增長的指標??紤]經濟時間序列常呈指數趨勢增長,而對變量數據取自然對數能使其趨勢線性化、消除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現象,也不會改變變量間原來的協整關系,我們對四個變量分別取對數記為lnPKL、lnNMSR、lnDK和lnGDP。
(二)相關統計檢驗與結果分析
1.變量相關系數
為驗證片區貧困率(PKL)與經濟增長(GDP)、金融發展(DK),以及農民收入(NMSR)與經濟增長、金融發展之間的相關程度,我們運用Eviews6.0軟件分別驗證了他們之間的相關系數,如表1、表2所示。貧困率與經濟增長、金融發展都是負相關,即隨著經濟、金融的發展,貧困率是減少的,但相關系數又不是很高,這與歷年來貧困率的標準不斷調整或者部分重返貧困有關,甚至導致貧困率失真。農民收入與經濟增長、金融發展都是高度正相關的。顯然,各相關系數與事實相符合。
2.單位根檢驗
對于時間序列數據的分析,首先要對各變量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判斷是否為平穩序列,以避免“偽回歸”問題的出現。我們利用Eviews軟件分別對變量進行ADF單位根檢驗,檢驗結論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下lnPKL、lnNMSR、lnDK和lnGDP,一階差分值都是平穩的,都屬于同階單整I(1),符合協整檢驗條件。
3.協整檢驗
這里采用Johansen檢驗對時間序列做協整檢驗。并對殘差進行相關性LM檢驗和單位根檢驗,發現不存在相關性且殘差是平穩的I(0),這表明變量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通過協整回歸可以得到如下的協整方程:
協整方程(1)
ln(PKL)=-0.067* ln(GDP) -0.2496* ln(DK) +4.7907
Adj.R-squared 0.91DW 1.9702F-statistic 19.81
協整方程(2)
ln(NMSR)=0.04085* ln(GDP)+ 0.04927* ln(DK) + 32.1986
Adj.R-squared 0.98DW 2.3613F-statistic 153.13
從調整后的R和DW值來看,方程擬合度較好。從協整方程(1) 可知,各因變量與自變量顯著負相關,且金融發展對貧困率的負影響較大。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其他情況下,長期來看,片區金融發展明顯有利于貧困率的下降,而且直接作用較間接作用要大。從協整方程(2) 可知,各因變量與自變量顯著正相關,同樣金融發展對農民收入的增加影響較大,但效果不是很明顯。
4.Granger(格蘭杰)因果檢驗
利用EVIEWS軟件中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法檢驗,PKL、GDP、DK之間和NMSR、GDP、DK之間的因果關系,結果見表4。經檢驗知,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滯后3階情況下,貧困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金融發展與貧困率存在單向因果關系,即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都是貧困率下降的原因,對片區貧困率的減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樣,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也都是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的原因,這又進一步證明經濟增長和金融的發展能促成片區農民收入增加和貧困率的減少。這與郴州市片區的實際情況也是相符合的。
(三)小結
經過實證檢驗,片區貧困率與金融發展、經濟增長和農民收入與金融發展、經濟增長的相關性都很強,即貧困率的下降和農民收入增加需要經濟、金融的發展。從長期看,片區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明顯有利于貧困率的下降和農民收入的增加。這說明郴州片區的金融扶貧措施的有效率的,是符合目前的現實情況的,應繼續加大對片區的金融扶貧力度,金融扶貧能夠增加片區農民的收入和減少片區貧困率。
三、相關政策建議
(一)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對片區實行差別化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普惠金融,羅霄山郴州片區的普惠金融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議制定國家層面的普惠金融戰略,將普惠金融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與攻堅戰略,從建立普惠金融市場、發展普惠金融機構、創新普惠金融工具等方面制定發展戰略,形成對片區普惠金融發展的統一規劃和政策引導。建議改變片區政府業績考核辦法,由注重考核地方GDP增長、金融存貸比等指標,向注重考核貧困人口的減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等方面轉變。金融管理機構要加大信貸政策工具對片區傾斜力度,如增加信貸規劃,對片區縣域地方法人機構在正常合意貸款規劃下,另外增加獎勵性規劃等。各金融機構應實施差別化考核制度,對片區實施“特定地區、特定時期,給予特定政策”,如擴大信貸規模、放寬貸款審批權限、制定更靈活定價機制、增設縣域網點等。鑒于片區金融不發達,金融機構在金融總量上要“盤活存量、引進增量”,要求片區金融機構將新增可貸資金70%以上留在當地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引進域外金融機構、域外貸款、省市轉移支付等方式引進外部資金,支持片區發展。
(二)健全片區金融組織體系,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發展新型微型金融機構,在市場準入、業務準入方面適當降低門檻,允許不同類型的企業法人和自然人投資參股新型微型金融機構,激發民間資本活力;積極發展村鎮銀行、農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從而形成多種形式并存,互相補充的局面。推動商業銀行的差異化經營與戰略轉型,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加大對一般農業風險的投入,重點發展特色農業保險、小額扶貧保險,擴大特色種養保險范圍,從稅收優惠、費用補貼、再保險等方面給予支持。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在連片特困地區試點建立多種形式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統籌推進政策性銀行的改革,加大政策扶持、拓展業務種類,提高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人民銀行和當地金融機構要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以金融安全區創建、金融生態環境評估、信用鄉村創建、農戶信用評級、征信宣傳等為手段,加大連片特困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優化農村信用環境,打造片區良好金融發展軟環境。借鑒遵義市搭建“農村資源和農戶信用信息數據共享平臺”的成功經驗,努力實現農戶信用信息在涉農金融機構內的聯網查詢與應用,擴大信用貸款覆蓋面,讓更多的農戶能夠獲得信用貸款,從而得以改善經濟狀況。
(三)創新金融服務產品,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要發揮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發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實力雄厚、管理科學、經驗豐富的特點,在加快農業現代化、支持貧困地區骨干企業、落實貧困地區重點建設項目、促進落后地區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各金融機構要因地制宜,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方式,調整信貸結構,降低貸款利率,簡化信貸手續等。創新金融理念,降低貸款門檻,拓展質押擔保方式,擴大貸款抵押物范圍,開發適合片區發展特點和需求的金融產品。如依托農戶與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社員關系、訂單關系等,創新“龍頭企業(合作社)+社員聯保”、社員入股收益權質押、資產“協議+公證”,探索開發“信貸+保險”、“信貸+公司+農戶”等新產品。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如推動農村各類資源要素交易平臺建設,發行“政策性金融債券”等,較好適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對金融的多樣化需求。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在片區縣城和重點鄉鎮設立、恢復機構網點,在偏遠地區布放ATM、POS機具及其他自助服務終端,積極推進助農取款服務點“村村通”工程。
(四)加強金融與財稅政策協調配合,實施開發性扶貧
由人民銀行牽頭,建立與當地扶貧、財政、農業等部門的合作機制,搭建金融扶貧政銀企對接平臺。加強金融政策與財稅政策協調配合,加大財政補貼的力度、廣度,進一步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扶持;財政通過撥付扶貧金融機構的開辦費用,減免有關的稅收,以降低扶貧金融機構的營運成本;對扶貧金融機構的貸款給予利息補貼,增強放貸意愿等。將中央、省安排給市、縣、鄉的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科技扶貧資金、林業扶貧資金等資源進行整合,集中投入,形成合力,提高效益。進一步拓寬扶貧資金投入渠道,采取“政府拿一點、項目捆一點、銀行貸一點、群眾籌一點、市場運作補一點”的辦法,多元化籌措扶貧資金。加快扶貧方式由單純捐物捐款向扶貧扶智轉變,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由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動員全社會力量,發揮各部門優勢,積極扶持貧困村發展主導產業,興辦公益事業,努力為貧困地區發展做貢獻。
(五)加大扶貧項目的信貸支持,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
加大對連片特困地區公路、農田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的支持,積極支持片區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工程。加大對民生領域的金融支持,積極支持連片特困地區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大對地方特色產業的研究,探索適合地方的經濟發展產業項目,綜合開發旅游、水能、礦產等自然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優勢,培育和發展區域性經濟龍頭企業,推動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培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不斷優化銀行信貸載體。實施差別化產業發展政策,圍繞當地骨干項目開發,做好金融服務支持,要因地制宜,面向市場,擴大規模,發展具有縣(區)域特點的優勢產業,積極做好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加快基地建設,使貧困群眾從生產環節中得到穩定收入。扶貧龍頭企業對貧困戶具有較大扶持、帶動和輻射效應,推行以“公司+基地+農戶”為主要形式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發展一批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加工、營銷企業。
參考文獻:
[1] 曾康霖.再論扶貧性金融[J].金融研究,2007,(9):1-9.
[2] 蘇基溶,廖進中.中國金融發展與收入分配、貧困關系的經驗分析—基于動態面板數據的研究[J].財經科學,2009(12):10-16.
[3] 李賢智,劉愛龍.金融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實踐與探索[J].金融參考,2014(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