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晏
摘要:企業研發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學界對企業研發投入影響因素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從公司治理機制、人力資源、財務狀況等企業內部因素和財政政策、金融支持等企業外部因素展開的。本文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這兩個視角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和簡要評述。
關鍵詞:研發投入;內部因素;外部因素
一、引言
對于一般的企業而言,研發是指為了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和服務,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質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材料、裝置、工藝和服務的系統性活動。企業的研發活動不單是其獲得核心技術的主要途徑和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而且也是國家社會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引擎。自2006年黨中央提出在2020年將我國建成創新型國家這一目標以來,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因素問題一直是我國學界研究的熱點。本文擬對近年來關于企業研發投入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并提出一些思考與建議,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鑒。
二、影響企業研發投入的內部因素
在研究企業自身對研發投入的影響方面,有關文獻主要考察了公司治理機制、人力資源、財務狀況等企業內部因素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
關于公司治理機制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國內很多學者分別從董事會的規模、高管激勵機制、股權集中度和股權性質等不同視角進行了研究。劉小元、李永壯(2012)通過對中國創業板企業數據的研究分析,發現董事會成員數、高管持股比例對創業企業研發強度存在促進作用。李春濤、宋敏(2010)利用世界銀行在中國對1483家制造業企業的調查數據,研究了不同所有制結構下經理人薪酬激勵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發現國有企業在研發強度上高于民營企業,對經理人的薪酬激勵能促進企業創新,激勵對民營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大于國有企業。唐清泉、夏蕓、徐欣(2011)以2002——2009年我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發現實施高管股權激勵的高科技類上市公司能夠促進其研發投入的提升。李映照、吳濟慧(2013)以2008——2011年深市主板A股的數據為樣本,發現機構投資者整體持股與研發投入沒有顯著正相關關系,不同的機構投資者對研發投入的影響是不同的。文芳(2008)利用中國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研發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研發投資強度之間呈“N”型關系,對上市公司研發投資強度的激勵效應由強到弱的股權類型依次為:私有產權控股、中央直屬國有企業控股、地方所屬國有企業控股、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控股。李丹蒙、夏立軍(2008)以我國2002——2004年度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發現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發強度顯著低于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任海云(2010)以2004——2008年我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表明股權集中有利于研發投入,一股獨大不利于研發投入;非機構企業法人大股東與研發投入顯著正相關;國有控股不利于研發投入;個人大股東與研發投入之間的關系不明確。溫軍、馮根福(2012)研究了中國現行制度背景下機構持股、國有或民營的企業性質與企業創新的關系,發現機構投資者促進了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動,但對國有企業的創新活動存在一定阻礙,機構投資者持股對研發投入有顯著的負效應。
在企業人力資源對研發投入的影響上,羅正英、湯玲玲、常嫦(2013)考察了2008年上市公司的研發數據,發現高管團隊的平均年齡對企業研發投入沒有影響,但是他們平均在位時間與企業研發投入呈顯著負相關,團隊中擁有技術背景成員的比重與企業研發投入呈正相關。梁萊歆、曹欽潤(2010)則以2004——2007年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的數據為依據,研究表明,研發人員數量和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企業研發人員數的變動對研發投入的變動顯著正相關。
企業財務狀況對企業研發的影響也是眾多學者研究的一個焦點。陳曉紅、王艷、關勇軍(2012)用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數據作為樣本,通過實證發現樣本企業冗余的財務資源能夠促進研發投資。李志斌、康志勇(2012)利用江蘇省社會發展綜合指數和工業企業統計數據,得到了嚴格的財務控制會阻礙其對企業研發投入的結論。林鐘高、劉捷先、章鐵生(2011)選取2003——2010年上市公司研發數據,研究發現:企業的負債率與其研發投入呈負相關關系。陳海聲、盧丹(2010)以我國2003——2008年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發現高負債水平與研發強度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成力為、戴小勇(2012)利用2005——2007年我國30萬家工業企業數據進行研究,發現企業利潤與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研發強度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但國有企業方面不顯著。
三、影響企業研發投入的外部因素
在外部因素方面,有關文獻主要研究了財政政策、金融支持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
劉圻、何鈺、楊德偉(2012)研究了深市中小板高新技術企業在實施研發支出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后的表現,發現研發支出加計扣除優惠的力度與企業研發投入呈顯著正相關的關系。趙月紅、許敏(2013)利用長三角77家上市高新技術企業2008——2011年的數據,研究了現行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對研發投入的激勵效應,發現其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且這種促進作用的長期效應強于短期效應。馬偉紅(2011)以2007——2009年67家中小板公司數據為樣本,發現稅收激勵與政府補貼都促進了企業研發投入。王蒼峰(2009)利用2003年世界銀行的數據,發現稅收減免政策明顯促進了內資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陳海聲、劉欣(2011)則以2003——2008年的我國上市公司的數據為樣本,發現所得稅稅率的改變,公司稅負與研發強度呈顯著負相關的態勢。同時,一些研究文獻表明政府的研發補助與研發投入呈負相關關系。逯東、林高、楊丹(2012)以2009——2010年創業板高新技術企業為研究對象,發現創業板的高新技術企業政府補助和研發投入顯著負相關,且只存在于有政治關聯的企業。黃燕、吳婧婧、商曉燕(2013)以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2008年——2011年的面板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發現政府研發補貼顯著地減少了企業研發投入。可是,也有一些研究文獻表明政府補助與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解敏維、唐清泉、陸姍姍(2009)以2003——2005年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發現,政府研發補助促進了企業研發投入。楊德偉、湯湘希(2011)以101家2007——201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年報為研究對象,發現政府的研發補助顯著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程華、趙祥(2008)利用浙江省民營科技企業數據進行了研究,發現政府科技資助顯著促進了企業滯后一年的研發投入。白俊紅(2011)運用1998——2007 年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分行業數據研究發現,中國政府的研發資助顯著地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
在金融支持對企業研發投入影響的研究上,王文華、夏丹丹、朱佳翔(2013)運用2007——2010年高新技術上市公司數據,發現資本市場債務融資對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研發投資的促進作用不明顯,而權益融資與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研發投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解維敏、方紅星(2011)以2002——2006年上市公司的數據為樣本,發現銀行業市場化改革、地區金融發展積極地推動了我國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金融發展水平對企業研發投入的這種正向影響對小規模企業和私有產權控制的企業更為明顯。張濤(2013)利用我國37個工業行業2003——2009 年的面板數據,發現以銀行信貸、股票市場、企業債券市場衡量的國內金融發展顯著促進了行業整體的研發強度。
近年來,風險投資在中國日趨興盛,其對研發投入的影響也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注意。談毅、楊曄、邵同堯(2012)采用1998——2007年的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種子初創投資、狹義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對研發投入總量具有促進作用。狹義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與研發機構的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狹義風險投資和種子初創投資對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具有促進作用。謝偉平(2013)以截至2010年底在創業板上市的189家IPO企業作為樣本數據,研究發現,有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研發投入總量、研發密度顯著高于無風險投資支持的企業,風險資本市場的存在有利于創業企業研發活動的融資、增加創業企業研發投入、促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陳偉(2013)利用創業板前28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有政府背景的風險投資會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資源的增加,而民營風險投資對企業創新資源的擴大也有著顯著正相關關系。
四、若干思考
綜合來看,在已有的研究文獻中,研究者基于不同角度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新的要素不斷增加,切入點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新,研究體系在不斷的完善,所提出的結論與建議對政府與企業也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但是,在梳理文獻過程中,也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引發了筆者以下的思考:
(一)相關文獻的研究對象大多以上市公司為樣本,而對于非上市民營企業的企業研發影響因素的探討則不多。事實上,因規模小、研發力量薄弱并受到較少的社會監督,非上市民營企業的研發投資決策行為與上市公司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性環節,因此應當加強對非上市民營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因素的研究。
(二)目前學界對政府政策支持企業研發投入影響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稅收優惠和政府的研發補助上,但政府的知識產權政策與人力資源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也有著重要影響,對政府政策的研究應該涵蓋知識產權政策與人力資源政策。
(三)在個別因素的研究上,樣本、數據與方法基本相同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研究結論,有關傳導機制的研究有待加強。
參考文獻:
[1] 劉小元,李永壯.董事會、資源約束與創新環境影響下的創業企業研發強度[J].軟科學,2012,(6).
[2] 李春濤,宋敏.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活動:所有制和CEO激勵的作用[J].經濟研究,2010,(5).
[3] 唐清泉,夏蕓,徐欣.我國企業高管股權激勵與研發投資——基于內生性視角的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11,(3).
[4] 李映照,吳濟慧.機構投資者與R&D;投入關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
[5] 文芳.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與公司R&D;投資——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南方經濟,2008,(4).
[6] 李丹蒙,夏立軍.股權性質、制度環境與上市公司R&D;強度[J].財經研究,2008,(4).
[7] 任海云.股權結構與企業R&D;投入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0,(5).
[8] 溫軍,馮根福.異質機構、企業性質與自主創新[J].經濟研究,2012,(3).
[9] 羅正英,湯玲玲,常嫦.高管團隊人力資本、激勵機制與企業研發投入[J].蘇州大學學報,2013,(3)..
[10]梁萊歆,曹欽潤.研發人員及其變動與企業R&D;支出——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0,(2).
[11] 陳曉紅,王艷,關勇軍.財務冗余、制度環境與中小企業研發投資[J].科學學研究,2012,(10).
[12] 李志斌,康志勇.社會發展、財務控制與研發投入強度[J].科技與經濟,2012,(10).
[13] 林鐘高,劉捷先,章鐵生.企業負債率、研發投資強度與企業價值[J].稅務與經濟,2011,(6).
[14] 陳海聲,盧丹.股權性質、資本結構、現金流量與研發強度[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
[15] 成力為、戴小勇.研發投入分布特征與研發投資強度影響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國30萬個工業企業面板數據[J].中國軟科學,2012,(8).
[16] 劉圻,何鈺,楊德偉.研發支出加計扣除的實施效果——基于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2,(9).
[17] 趙月紅,許敏.R&D;投入對企業績效影響的研究——基于長三角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面板數據[J].科技管理研究,2013,(12).
[18] 馬偉紅.稅收激勵與政府資助對企業R&D;投入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的面板數據[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9).
[19] 王蒼峰.稅收減免與研發投資:基于我國制造業企業數據的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09,(11).
[20] 陳海聲,劉欣.股權性質、公司稅負與企業R&D;投入[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