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業英
摘要:湖南永州作為商務部確定的“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基地”,經過幾年的發展,成長前景樂觀,來勢較好,對突破制約永州工業發展的“瓶頸”奠定了基礎,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規劃定位不合理、資金缺口較大、金融服務效率低以及社會環境不佳等問題,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創造寬松發展環境,促進穩健發展。
關鍵詞:產業轉移;園區經濟;經濟發展
地處湖南南部的永州,憑據湘粵桂結合部的地理優勢于2008年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基地”,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敞開南大門、對接粵港澳、加快湘南開放開發”的戰略部署,永州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形成了以藍山、寧遠、道縣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縣區的新型加工貿易走廊——“藍寧道加工貿易走廊”(以下簡稱“走廊”)。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走廊”總規劃面積達到80平方公里,已開發近60平方公里,建成標準廠房近70萬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藍山毛針織、寧遠建材冶金、道縣皮革制鞋的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目前“走廊”成長前景樂觀,發展來勢較好,對突破制約永州工業發展的“瓶頸”,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走廊”各園區的建設情況及基本特點
(一)“一園兩線”的藍山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為30平方公里,已完成14平方公里開發建設,形成了“一園兩線”(一園:藍山工業園,兩線:沿永連公路長鋪、總市一線和S324線大洞、早禾一線)發展格局,最具特色的毛針織產業集群,吸引了臺灣承陽、香港麗宏、香港利黃漂染等企業入住,成為繼廣東東莞、浙江桐鄉之后,全國第三、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針織基地。
(二)“一園一區”的寧遠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為30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11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園一區”(一園:寧遠工業園,一區:S323繞城沿線及蓮花水泥廠附近15平方公里區域興建新型建材工業區)發展格局,目前工業園區企業49家,其中規模企業28家,主要有永州蓮花水泥、新美雅陶瓷、格林玩具、偉明服飾品、湘威鞋業、九嶷山植物油等企業。2012年園區工業增加值9570萬元,上繳稅金4780萬元,就業5.1萬人。
(三)“一園一走廊”的道州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20平方公里,自2002年啟動建設以來,已完成15平方公里開發建設,形成了“一園一走廊”(一園:道州工業園,一走廊:省道323線縣城至仙子腳沿線)的工業發展格局。目前已有83家企業落戶園區,其中規模企業37家,投資過億元的企業11家;園區初步建成了制鞋、鋁材鋁制品、五金電子等產業基地。2013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2.8億元,上交稅收6000多萬元。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道州工業園是整個“走廊”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工業產值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園區,是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排頭兵。
二、“走廊”各園區建設中優惠政策及金融支持情況比較
從上述基本概況可知,藍山、寧遠、道縣三個園區相比,同屬于“走廊”的道州工業園,與其他兩個工業園地緣相近,資源稟賦相似,發展基礎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但該園區的投資規模與發展速度已超過了其他兩個園區,其快速發展有以下幾點經驗值得借鑒:
(一)政府招商引資的政策措施及園區良好環境受到入園企業青睞。道縣政府出臺招商引資新規,入園企業預交全部土地出讓款后,只要在園區的投入達到總投資的40%后,預交的土地款作為獎勵全部退還給企業,與此同時,企業在園區興建標準廠房,除享受省市給予的10元/ M、36元/ M外,縣里另外還補貼100-150元/ M(一、二、三層標準廠房分別按100、120、150元/ M的標準補貼),使補貼標準最低達到146元/ M的水平。該縣實行的土地“零價格”與廠房“高補貼”的讓利措施,與其他兩個園區實行的“土地有償政策”與廠房建設“縣里不增加額外補貼”相比,具有明顯的政策優勢。
(二)金融支持力度的加大與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資金保障。目前道縣工、農、建、農發、農信等金融機構根據園區企業的建設、生產進度,及時跟進,為園區基礎設施、企業生產經營發放貸款2.57億元,占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11.3%,農發行、建行、工行已經對園區企業的1.41億元貸款需求分別上報各自的上級行審批,貸款力度不斷加大。2009年道縣工行還專門成立了“小企業服務部”,對園區企業提供對口信貸支持。此外,為滿足園區企業的信貸需求,工行、建行創新信貸方式,開展保理貸款業務,為企業發放貸款5600萬元。而其他兩縣的金融機構由于客觀條件的局限,對園區貸款發放力度要少得多。藍山金融機構對園區企業發放貸款3500萬元,主要貸款機構為農信社;寧遠發放貸款12360萬元,其中,除了寧遠建行對蓮花水泥廠技改貸款8000萬元外,其他4360萬元屬于廠房基建貸款。
(三)“以鄉招商”與“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的創新給招商引資注入新的活力。道縣在總結網上招商、組團招商、聯誼招商等招商方式的基礎上,注重探索新途徑、研究新辦法,創新“以鄉招商”、“以商招商”方式進行招商引資。在“以鄉招商”方式中,引進道縣籍博士彭致漢、“海歸”博士王正廉等分別回鄉興辦了上海美萊珀化工有限公司、斯威森生化技術有限公司,兩公司分別投資3000萬元、9000萬元。2008年9月,通過本縣籍在外打工能人朱茂牽線,引進了一期投資9.7億元、總投資220億元的湖南中球投資有限公司(珂莎黛中南鞋都)落戶工業園,該公司的引進,可帶動上100家的下游企業落戶工業園,形成了“以鄉招商”和“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環。
(四)重視人才、品牌獎勵及先征后獎稅收優惠“組合拳”政策為入園企業提供了后續動力。為增強企業的后續發展動力,道縣政府規定,凡博士生、海歸學子來道縣創業或隨企業來工作的,縣委、縣政府獎勵一套住房、一輛小轎車;凡職業經理人和中層骨干來道縣企業工作的,發放政府津貼,并補助部分養老保險金。凡入園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馳名商標的獎勵100萬元;認定為湖南省著名商標的獎勵20萬元。在稅收優惠方面,對入園企業稅收實行先征后獎,規模以上企業實行“免三減二”制度,到2013年底,已累計返還2007—2012年度企業稅收7654萬元;涉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全免。
三、“走廊”各園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劃定位引導不夠。“走廊”各縣在規劃上缺乏溝通與協調,對入園企業引導不夠,導致縣域之間產業規劃重疊、雷同,產業優勢不突出,產業鏈條難以形成,缺乏產業競爭力。如藍山縣發展毛針織產業,成效最為明顯,由于“走廊”缺乏引導和規劃,附近縣一窩蜂引進毛針織企業,不惜“政策一優再優、門檻一降再降”,嚴重影響了“走廊”產業發展。同時,“走廊”各縣招商引資呈粗放型發展,對產業集聚、產業鏈條形成、園區定位和發展等方面沒有實施科學規劃和通盤考慮,充分挖掘和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不夠,導致招商引資的項目發展后勁不足。
(二)生產資金缺口較大。一方面,由于各縣財力緊張,原承諾先期投入的基層設施建設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影響了園區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入園企業中,前景好、效益佳、競爭力強的優勢項目一般不需要貸款,但這樣的企業不多,如寧遠的湘威制鞋廠、偉明婚紗服飾等。絕大部分入園企業屬于難以符合銀行信貸政策的項目,如資質相對較差、抵押擔保不足等問題,據不完全統計,“走廊”內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資金缺口達3億元。
(三)信貸支持困難重重。入園企業還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在建的企業或項目難以達到銀行貸款抵押的相關要求,在政府和園區企業認為是納稅大戶或是很好的貸款項目,在銀行卻被列為不具備貸款條件,原因很簡單,企業沒有明晰的產權、抵押不足,銀行愛莫能助。制約信貸有效投入的另一因素,是由于企業落戶園區不久,銀行對企業和企業高管人員的忠誠度、誠信度了解不夠,加之如何處置已經屬于企業的土地,地方政府沒有給予明確的答復,造成銀行在發放貸款時有后顧之憂。
(四)信貸違約影響重大。在“走廊”園區,部分企業的貸款違約情況時有發生,在金融機構對貸款責任追究越來越嚴厲的情況下,違約貸款的出現,不能不說是對銀行發放園區貸款的熱情澆了一盆“冷水”。據道縣某金融機構反映,某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發放給長興模具廠的1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被企業挪用到寧遠開發房地產;裕鑫紙品從農行獲得的200萬元貸款到期,但無力償還,形成不良。
(五)金融服務存在缺陷。一是個別商業銀行不熟悉金融新產品。據捷寶電訊的工作人員反映,因為某商業銀行業務員不熟悉金融新產品,英語水平有限,在為其辦理進口信用證(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時,耽誤了最佳受理時間,追求高效率的國外企業便放棄了與捷寶電訊的合作,導致捷寶電訊失去商機。二是“走廊”園區內缺乏外匯業務服務窗口。雖然道縣、寧遠、藍山都在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開辦了遠程核銷業務,但其他外匯業務要到往返200多公里的市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才能辦理,給園區企業增加管理成本,也帶來諸多不便。
(六)胡亂作為不良影響。據了解,在藍山某些職能部門重審批收費,輕管理服務,不從大局出發,而是注重本部門、本單位的利益,影響了經濟發展環境。另據道縣某商業銀行反映,企業在辦理房產抵押貸款對標的物進行評估時,沒有評估資質的縣房產部門又沒有提供評估勞務,卻堂而皇之要收取評估費。企業為獲得貸款,還要請外地有評估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評估,這樣,企業的一次評估卻交了兩次費用,貸款企業對此頗有微詞。
(七)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在建設園區過程中,由于沒有妥善處理好園區周邊村民對征地、拆遷、青苗補償等的訴求,村民對入園企業在建項目進行“阻工”,甚至發生群體性“阻工”事件還有發生。全國500強企業、上市公司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興建的華新水泥(道縣)有限公司,由于土地補償、安置問題,發生施工隊伍進駐園區被周邊村民群體性的“阻工”事件;斯威森生化科技公司進場開工,由于青苗補償款的問題,周邊村民同樣以“阻工”的方式阻止企業開工,經政府部門多次協調幾個月才恢復開工。
四、幾點建議
(一)科學規劃、統籌引導。“走廊”園區要按照“產業分片、功能分區、基礎配套、協調發展”的發展思路進行科學規劃,地方政府要統籌引導,強化溝通協調,形成各自特色。在布局中,要充分考慮產業自身、土地、水電、交通等因素,注重相關產業的鏈接,做到既分區、又關聯,既最大優化組合資源、又最大限度地節約開發運行成本。
(二)方式創新、風險共擔。針對園區企業屬起步發展階段的實際,組建工業園開發公司(或擔保公司),即將園區的土地劃轉(出讓)給開發公司,由開發公司根據園區企業的建設進度、生產經營狀況以開發公司的土地作抵押為園區企業進行擔保,向銀行申請貸款。這種擔保方式的創新,即可以盤活園區土地資源,解決單個企業有效抵押不足問題,又可達到增加信貸投入、政銀風險共擔的效果。
(三)提升服務,強化效能。金融部門要切實將業務技能培訓,服務效能提高,拓寬外匯服務領域等舉措落實到實處,杜絕因業務不熟而造成園區企業錯失商機的現象的再次發生,同時要盡可能創造條件為企業辦理外匯業務提供快捷和方便。
(四)優化環境,高效行政。政府應統籌協調解決好當前“走廊”內存在的不合理、不協調、不利于發展的各種問題,特別是要妥善處理好維護好園區周邊農戶等弱勢群體的利益,要創建和諧的人文環境,以此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資。而對于園區企業因污染而導致周邊居民的“阻工”問題,政府應嚴格把關入園企業的環保標準,避免用犧牲環境的代價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 商務部關于確定第二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的決定(商產發[2008]133號)[R],2008-4-16.
[2] 易鵬.從“湘南現象”看產業轉移[J].華商,2009(12):14-15.
[3] 張孝鋒.產業轉移與區域協調發展[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6.
[4] 陳吉超.產業轉移中金融支持作用機制研究[J].安徽工業學報,2012(2).
[5] 李智賢.劉愛龍.承接產業轉移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