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子
摘要:農村民間金融是農村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農村經濟發展,隨著國家對其政策的逐步完善,農村民間金融的積極作用日益彰顯,但由于其自身的不規范性給其帶來了一定的經營風險。文章以欠發達地區駐馬店為例,分析了農村民間金融非規范性問題的現狀及成因,并基于駐馬店現實,提出了規范發展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欠發達;農村金融;民間金融
一、引言
民間金融作為一種國家體制,具有明顯的市場化特征,并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民用民管的制度優勢。隨著國家對農村民間金融發展的不斷重視以及對相關政策制定,農村民間金融的內容和形式變得日益豐富,且融資范圍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從而大大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2012年5月出臺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加大民營企業在農村信用社或農村商業銀行增資擴股、農村金融機構重組改造中的參與力度。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民間融資總量相當于地區銀行貸款的20%左右。目前民間融資利率處于階段性高位,年綜合利率為25%左右,有的甚至高達40%-50%。自然人之間的借貸月利率一般為15%-20%,少數為30%;企業內部集資或自然人和法人之間的借貸月利率一般在20%以下;中介機構放貸月利率平均為20%-50%;部分用途急、融資期限較短的資金月利率甚至可達到50%-60%左右。但是由于農村民間金融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到位以及不規范等問題,因此,要確保我國農村民間金融健康穩定的發展,需深入分析農村民間金融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指定其規范發展的路徑,以促進農村民間金融的快速發展。
二、文獻綜述
農村民間金融是民間正規金融的合理補充,隨著國家有
關政策的逐步完善,其推動農村經濟的作用日益彰顯,已成為理論界與實務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隨著學者研究的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從現有文獻看,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部分學者對民間金融的發展演變進行研究,并指出了農村民間金融的國際經驗。杜偉[1](2011)認為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并概括了不同階段的總體特征和農村民間金融的積極性。溫信祥[2](2013)通過借鑒日本先進的農村合作金融模式指明了我國農村民間金融演變發展的方向。一部分學者從民間金融的生態功效性方面進行研究,賀雪嬌[3] (2007)指出目前中國金融生態的非均衡性現狀,闡述了農村民間金融與農村金融生態之間的辯證關系。一部分學者研究了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的互動關系,董杰[4](2001)采用實證的方法對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大部分文獻集中在農村金融的發展問題上,剖析民間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諸如魏曉麗[5](2006)、楊凌[6](2012)、丁寧[7](2013)等。由于欠發達地區的特殊性,一部分文獻中有些聚焦在欠發達地區農村民間金融發展問題上,高偉[8](2013)則針對我國的欠發達地區的民間金融遇到的特殊問題進行研究。
三、農村民間金融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民間金融發展的現狀
1、形式較多
隨著目前駐馬店農村民間金融的不斷發展,其形式變得越來越豐富,具體包括農村合作基金會、民間集資、民間借貸以及不同形式的和會等。農村合作基金會是由一種新型的社會保障組織演變而來的,其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機構,而是一種合作制的集體經濟組織,屬于一種社區性金融系統的補充形式。民間集資是以自愿、互助互利為基本原則,以組織生產為目的,通過將社會閑散資金集中的一種融資方法。從全國范圍來看民間集資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非常盛行,這種融資方法在當時可以滿足民營經濟對于資金的需求,給農村民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有利影響。民間借貸作為一種民間金融形式,在駐馬店目前的農村極其盛行,是一種借貸雙方直接組織的資金借貸活動。在駐馬店各種金融互助會都被稱為和會,而和會具體是指具有互助合作性質的自發群眾融資形式,這種形式在駐馬店的農村中非常受歡迎,是一種信貸和儲蓄相結合且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
2、利率較高
從駐馬店現有情況看,與信用社和銀行相比,駐馬店的農村民間融資的利率相對要高一些,一般都是在10%到20%,最高時甚至達到35%,比銀行的同期利率高出了幾十倍。在駐馬店民間,一些親戚朋友之間的融資是沒有利息的,中小企業的融資利率一般在10%到15%,個體工商戶的融資利率一般在10%到20%。民間金融的利率也并非一成不變的,利率會受到期限以及借款人的信譽等原因發生調整,月利率一般為10‰到15‰,對于一些用款時間較長且信譽度高的,利率可低至6‰到8‰,這與信用社和銀行的利率基本相同。此外,從駐馬店的情況來看民間融資利率會受到季節性的影響,一般夏季和秋季的利率較低,而春季和冬季的利率較高。數額較大的民間融資利率較低,相反,數額小的利率就高。該地區一些不發達的農村地區融資利率較高,城鄉結合的地區則利率較低。
3、規模較大
據調查顯示,目前駐馬店農村民間金融的規模已經超過了正規的信貸規模,而且其規模還在不斷地增長,民間借貸在所有借款中占80%,農戶在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是正規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的五倍,由此可見,農村民間金融涉及的范圍較大,并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從駐馬店現有情況看,在東部地區農戶有85%的資金來自民間金融,中部地區農戶從民間金融獲取的資金占78%,而西部地區農戶從民間金融獲取的資金占65%,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駐馬店的民間金融已經占領了農村借貸市場。而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于眾多農戶信用社以及銀行貸款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而農村民間金融在手續方面相對簡單,因此,農戶們都愿意選擇農村民間金融來解決資金緊張的問題。
(二)農村民間金融規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日常經營運行過程中的不規范
農村民間金融在日常經營中普遍存在盲目貸款以及高息攬存的不規范行為,從駐馬店的情況分析來看,由于民間金融的經營規模在不斷地擴大,但卻缺乏行之有效的經營方法,因此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嚴重的甚至破產。此外,由于沒有做好對每筆貸款前、中、后期間的審查工作,從而造成民間金融組織無法清楚借款者的信譽問題,無法掌握貸款的用途。其次,由于缺乏合理的信貸結構,因此加大了金融風險發生的幾率。
2、機構組織方式的不規范
農村民間金融的組織方式和正規金融組織方式相比存在較多的問題,以駐馬店的情況為例:如沒有到工商部門注冊、缺乏專業的人員和機構以及缺乏固定的辦公場所等。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存在的這些不規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節約了成本,但很容易引發經營行為的問題,導致資不抵債的情況發生,在遇到這種情況時,相關人員會選擇逃跑來躲避法律的制裁,這給存款人的利益帶來了較大的威脅。
3、金融信用的不規范
民間金融活動一般都是建立在親緣、血緣、業緣以及地緣的基礎上,由于融資雙方有一定的了解,獲得融資信息比較方便,可以避免信息不符的情況發生。但是這種相對較小的信用圈根本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資金缺口的不斷擴大,因此,民間金融組織擴大信用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但從駐馬店的情況來看,在擴大信用圈的過程中勢必會造成貸款信息不符的情況,從而造成民間金融中出現眾多不規范的信用活動,例如最普遍的信用欺詐問題,而其中要屬非法集資最為常見。非法集資在農村內部極為少見,它一般和城市有著密切的聯系。
4、內部經營管理的不規范
農村民間金融由于不屬于政府監管的范圍,并缺乏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手段,因此,無法確保貸出資金的安全以及還款來源。在農村民間金融業務管理的過程中,一般都是用口頭約定或簡單履約的形式,尤其是以親朋好友為基礎的借貸問題,根本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手續來辦,只需憑借一個擔保人、一張借條以及履行下手續,這種完全憑借個人感情辦事的形式不利于對借款用途以及借款對象的科學監督。隨著民間金融朝著書面形式的發展,抵押和擔保開始盛行,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以及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因此給民間金融組織的經營帶來較大的風險。
四、農村民間金融規范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擴展民間融資投資渠道
在選擇農村民間金融的市場準入路徑過程中必須摒棄傳統的從上到下以及多級政府推動型的分支機構設置模式,而是應該遵照從小到大、從下到上以及符合經濟發展的原則。首先應該在制度規定上降低農村民間金融的準入限制,并根據駐馬店的實際情況建立合理的農村金融體制和體系。通過引導民間金融組織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避免壟斷情況的發生,并通過不斷地創新經營模式,建立起科學有效地民間金融體系。我們可以將民間金融引入到國家壟斷領域之外的其他領域,例如基礎建設、環境保護以及公共交通等領域,使民間金融能在這些領域中充分發揮作用,這樣不但能有效地減少非法集資的資金來源,還能大量集中處于閑置狀態的民間金融,從而使正規的金融資金可以在其他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完善民間金融監管機制
首先要正確的區分非法集資和合理的民間融資,并對合理的民間金融進行大力的引導和扶持。由于金融行業本身存在較大的風險,民間金融組織的經營不善就會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較大的風險。因此,在發展駐馬店的農村民間金融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加強監管力度并制定完善的監管機制,監管機制的內容應該包括風險預警機制、風險處置機制以及監測通報制度。風險預警機制就是設置一套科學合理的風險預警指標,相關監管部門可以根據這套指標進行風險監測,一旦出現接近預警的金融機構,監管部門就會發出預警信號,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風險處置機制就是針對一些存在問題的民間金融組織采取依法破產、關閉、收購等方法進行風險處置,使其退出市場。監測通報制度就是民間金融組織要定期的向相關監管部門提供資金借貸的所有情況,從而方便監管部門進行管理和監測。
(三)制定民間金融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是由不同存款性質的金融機構聯合組織的一個保險機構,如果其中的任何金融機構出現經營風險以及倒閉的情況時,存款保險機構就會給其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以確保存款人的利益。近年來,駐馬店農村民間金融由于受到跨地區行業交易發展的影響,傳統的信用基礎正面臨極大的挑戰,金融風險發生的幾率也在不斷地提高,因此,在發展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的過程中必須要求民間金融機構的存款人提供和國家銀行相等的社會擔保,從而提高民間金融機構的競爭能力。
五、結論
綜上所述,雖然農村民間金融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并且可以有效地改善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正視民間金融中存在的運行機制、機構組織方式以及金融信用不規范等問題,并要通過制定有效地監管機制和保險制度來規范民間金融的發展,從而提高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杜偉.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階段與特征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1):40-42.
[2] 溫信祥.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及啟示[J].金融與經濟.2013(4):47-49.
[3] 周穎.淺談農村郵政金融業務同業競爭策略[J].郵政研究,2010,29(6):32-33.
[4] 董杰.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1.
[5] 丁寧.農村民間金融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14):165-166.
[6] 楊凌.對合理引導農村民間金融資本的思考[J].特區經濟.2012(9):161-163.
[7] 高偉.我國西部地區農村民間金融研究[J].時代金融.2013(1):163-164.
[8] 鄧榮華,趙奕凌.城鄉統籌背景下農村金融創新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