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
針對近年來金融消費者的投訴和媒體反映個別銀行業金融機構小面額現金服務缺位的問題,人民銀行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轉變管理思路,從建立健全小面額現金服務制度入手,規范金融機構現金收付業務行為,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現金服務質量,切實履行法律規定的管理人民幣流通的職能。2013年初,人民銀行總行要求分支機構根據各地實際,在轄區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面額現金供應長效機制,主要包括小面額現金備付制度、小面額現金主辦網點制度、小面額現金主辦銀行制度等三項制度。建立制度一年以來,為摸清我省小面額長效機制建立情況,總結經驗,為今后工作的開展提供資料,我們選取區域內具有代表性的靖州、辰溪、麻陽等幾個縣建立小面額長效機制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從調研結果來看,湖南已初步建立小面額現金備付制度、主辦銀行和主辦網點制度,載止2014年6月末全省共設立小面額兌換主辦網點932個,統一制定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主辦網點、主辦銀行的小面額人民幣備付金標準,從制度上保證小面額現金供應量。湖南省建立小面額長效機制主要經驗及成效如下:
一、主要經驗
(一)高度重視,積極研究部署,推動建立小面額長效機制
根據總行及長沙中心支行文件精神,省內各級人民銀行向金融機構傳達學習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及長沙中心支行有關文件精神,介紹了小面額現金供應工作的背景目標、原則措施以及具體安排,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切實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建立完善小面額現金供應工作制度,把該項工作納入常態化、規范化。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業務規模設立小面額現金兌換主辦網點,同時確定省內各市(州)和縣級人民銀行各確定1-2家辦理小面額人民幣兌換業務的主辦銀行。各縣市結合各自特點疏通供需協調措施,如靖州縣人民銀行和主辦銀行及試點村簽訂了“零鈔供應三方協議”,將人民銀行的要求、服務,主辦銀行的利益、責任,農村居民的需求、義務,巧妙地捆綁起來,在規范農村居民合理利用小面額現金的同時,保證居民的有效需求可以及時充足的得到滿足,同時也有效的杜絕了銀行在小面額現金服務中不作為的消極行為。
(二)從小面額現金供應制度機制層面進行全盤把控,保證小面額現金投放回籠渠道暢通
省內各級人民銀行在嚴格監督執行主辦網點小面額備付金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當地特點因需配額。我省靖州、辰溪、麻陽地處湖南西部城市懷化境內,與廣西、貴州兩省交界,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交通較為不便,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農村經濟在當地占有較大比重。為了切實解決農村地區小面額現金供應問題,我們從小面額現金供應制度機制層面進行全盤把控,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拓展,確保該項工作長久有序開展,有效地解決了鄉鎮地區網點少、農村無網點、農民需求得不到滿足的難題,疏通了小面額現金投放回籠渠道。在制度建設和金融管理層面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小面額現金機制建設。按照統一規定,全省各金融機構的縣級以下主辦網點10元以下面額人民幣每種券別的備付金數量為3000張。制度執行一年多來,省內各縣支行均嚴格按照制度要求執行,部分縣城將主辦網點從縣城延伸到了鄉鎮,靖州在全縣16個鄉鎮設立了以農村信用社作為主辦銀行的網點,特別要求農村地區主辦網點在趕集日適當提高小面額人民幣的儲備,有效緩解了這些地區的需求壓力。
二是提高商業銀行社會責任意識。針對當前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淡化社會責任的現狀。靖州縣人民銀行與小面額現金需求大的單位及其開戶銀行簽訂了“銀企零鈔供應協議”,三方協議將銀行的利益、責任和他們客戶進行了巧妙的捆綁,保證了客戶的有效需求得到及時的供應,同時,也有效的監督了商業銀行不作為的消極行為,對人民銀行的考核提供了一個真實可靠的依據。
三是利用助農取款服務點擴展供應覆蓋面。助農取款服務點是麻陽縣改善農村支付環境的重要舉措,2012年末已實現了對行政村級的全覆蓋,較好地解決了農村小額現金取款難、轉賬難的問題。為拓展助農服務項目,2013年開始,麻陽縣逐步引導助農取款服務點開辦小面額現金兌換業務,要求農村信用社鄉鎮網點向助農取款服務點配送小面額現金,確保每個服務點保有不低于1000元的小面額現金存量,并根據各村需求情況調劑存量標準。
(三)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降低現金需求,有效減少小面額現金需求
麻陽縣支行采取多項措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小面額現金供應工作鋪開面廣,具體落實也比較到位。一是積極引導銀行卡支付。麻陽縣助農取款服務點主要設置在村衛生所、小賣部、種子化肥供應點、話費代收點等地,農村居民看病、購買日常用品、種子化肥、繳納話費均可使用銀行卡。二是在鄉鎮設立便民服務點。為農戶提供網上支付服務,滿足農村地區繳納話費、電費、收視費等需求。三是大力推廣手機銀行。農村信用社自2014年2月24日,在全縣24個網點全面開通手機銀行業務,目前已有用戶117人,辦理手機銀行業務175筆,金額31.63萬元。通過推動現代化支付業務發展,也有效減少小面額現金需求,順應了科技變化帶動社會發展的潮流趨勢,具有很強的前瞻意識。
(四)加強農村人民幣宣傳力度,推廣農村小面額人民幣投放回籠
一是充分發揮農村取款服務站平臺作用。農村取款服務站不僅發揮著它本來助農服務作用,同時,也成為反假貨幣最基層的宣傳陣地,甚至是推廣農村小面額人民幣投放回籠的得力助手。辰溪縣支行以服務站為平臺,聯合各大涉農單位聯合辦培訓班,先后黃溪口、龍頭庵、仙人灣、后塘、上蒲溪、羅子山、蘇木溪等邊遠山區舉辦銀行卡助農取款及反假幣知識培訓班暨反假宣傳網絡站義務宣傳員的受聘儀式;通過設置反假宣傳欄,張貼宣傳畫,走家串戶發放資料,宣傳反假幣知識,發現苗頭性假幣犯罪問題直接向相關部門報告等方式,把基層反假防假工作做強做實。麻陽縣三級反假網絡體系,立足村組、面向農民,開展人民幣知識宣傳,引導農民正確認識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提升自身風險防控意識,維護自己的金融消費權益。
二是深入鄉鎮村流動宣傳。洪江縣支行組織了摩托車和自行車流動宣傳隊,深入彎多路窄、汽車不能通行的偏遠鄉村,進村入戶,在田間地頭向當地百姓進行反假防假貨幣知識宣傳,發放宣傳資料,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多家縣支行聯絡當地農信社在鄉鎮趕集人流大的街口擺點宣傳,效果明顯。
三是運用現代媒體創新宣傳形式。認真組織、積極協調,督促各級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電視臺、報社等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小面額現金兌換的主辦網點、主辦銀行、地址、舉報電話等,并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網點多、輻射范圍大的優勢,采用設置兌換專柜、開設綠色通道、張貼宣傳畫、LED屏幕顯示標語等形式,加強對小面額現金工作的宣傳力度,切實把兌換工作落到實處。不少縣支根據當前熱門的微信、微博、網絡等媒體在鄉村也逐漸擴散實際情況,選擇新型的宣傳方式,不僅效果明顯,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宣傳成本。
二、小面額現金投放回籠工作初見成效
小面額主辦銀行(網點)制度實施以來,截止2014年5月30日全省累計投放20元(含20元)以下小面額紙幣118.4億元(32億張),全省小面額投放占現金總投放的比例提高5%。小面額現金供應長效機制建立的成效顯現。
一是金融機構服務質量得以提升,民眾對小面額現金服務滿意度度提高。銀行兌換殘缺、污損人民幣積極性提高,客戶合理的零鈔兌換需求得以及時滿足。特別是通過當地政府刊物和政府網站向社會公布小面額現金供應主辦銀行和主辦網點后,社會反響很好。
二是網點深入農村,滿足農村地區小面額兌換需要,針對以往農村地區小面額現金供應相對薄弱的現象,當前各縣城主辦網點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大力推進小面額現金的投放力度,有效地緩和了農村小面額人民幣供應和需求緊張形勢。在對西部偏遠地區進行的調查顯示:麻陽縣下設24鄉鎮主辦網點,2013年小面額現金投放、回籠較2012年分別增長了11.5%和8.6%,2014年一季度分別增長35.7%和38%。靖州縣下設16個主辦網點,投放回籠也出現較大幅度增長,2013年小面額現金投放、回籠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8.1%,2014年一季度回籠同比增長13%。道縣農村信用聯社2014年一季度小面額現金投放70萬張,回收69萬張,同比分別增長133%和130%。隨著投放的間接效應影響,形成了“以投促回”良好局面,當地小面額人民幣的整潔度和數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是解決供需矛盾,實現供需雙贏局面。一方面商業銀行硬幣占庫嚴重,一方面地鐵對硬幣的需求量大。通過長沙中支的組織調劑,將省內商業銀行業務庫積壓的1元硬幣分階段投放到地鐵,地鐵開通運營30天共計配零350萬元,預計今后每月還需供應300萬元。在保障地鐵硬幣供應的同時,釋放了商業銀行的硬幣庫存壓力。
四是小面額人民幣供應宣傳效果明顯。全省各級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對小面額供應機制進行廣泛宣傳的同時,部分縣支行結合當地實際,組織了摩托車和自行車流動宣傳隊,并利用微信、微博、網絡等新興媒體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回訪情況顯示,我省城鄉居民對小面額供應機制的認知度有較大提高,城市居民到小面額主辦網點以及農村居民到助農取款點辦理零鈔兌換的意愿強烈。更多民眾利用媒體公示的監督電話維護自身的金融消費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