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麗
【關鍵詞】校園活動 反思方式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56-02
回顧性反思是指授課教師在課后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總結和反思。假如教師長期使用單一的回顧性反思進行反思,則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應舍棄單一的教學反思形式,綜合運用前瞻性反思、同步反思和回顧性反思3種反思形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也逐漸接受了多元化的教育教學反思方式,并積極運用到實踐當中。當前,校園活動反思方式也只是停留在簡單的回顧性反思層面,在活動中那些轉瞬即逝的“奇思妙想”往往被教師們所忽略,致使校園活動難以推陳出新。多元化的教學反思方式對校園活動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為校園活動的開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前瞻性反思:把握活動細節的支撐點
前瞻性反思是指教師或學生在組織開展校園活動之前,對整個活動進行全局式的設計,其內容包括活動目標、活動前的準備、活動過程、人員安排等。在開展校園活動過程中,前瞻性反思是全面把握活動細節設計的支撐點。例如,學校舉辦元旦文藝晚會,教師進行前瞻性反思,能夠從不同角度捕捉到有待改進和完善的活動細節,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使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例如,教師可以進行如下前瞻性反思:第一,各個班級的演出節目是否存在重復現象,對此,可以采取的應對辦法是“以班級為單位在展板上公開演出節目名稱及演出形式”;第二,采取抽簽的辦法決定演出節目的順序會不會導致某一種類型的節目扎堆演出,對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將演出節目劃分為歌曲、舞蹈、小品相聲等,同類型的演出節目的順序由抽簽決定,不同類型的演出節目的順序由學校統一安排”;第三,晚會配樂及音響設備是否有保障,對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配樂在電腦存一份,移動硬盤存一份,光盤存一份,還要提前做好音響設備調試,音響設備維修人員需要在晚會全程站崗待命”。
前瞻性反思涉及的問題比較多,僅靠個人進行反思難免會有疏漏。因此,進行前瞻性反思應當由個體反思轉為群體反思,如活動籌備組全體成員可以共同開展前瞻性反思,群策群力,完善活動細節,使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教師或學生在開展校園活動時,進行前瞻性反思不僅是一種策略性的研討,還是保持一種對活動成功舉辦的積極心態,有利于校園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同步反思:檢驗活動“精品化”的放大鏡
同步反思能夠檢驗活動是否達到了“精品化”的要求。同步反思與“奇思妙想”及創意的形成關系最為密切,它要求組織者能夠在活動彩排或活動正式演出時即刻收集活動的反饋信息,及時進行反思并對活動的開展進行調控。在校園活動開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在預設范圍內的情況,假如組織者遇到這些“意外”情況就措手不及,那么會導致活動受阻或活動的整體效果下降,還會錯失發現應對突發情況的“奇妙想法”。反之,假如組織者能夠對活動中出現的“意外”情況進行同步反思,并巧妙地處理活動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并將這種“意外”轉化成為活動資源,那么就能使活動的開展變得更加順利,從而收到良好的活動效果。
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個學期都要開展一次消防安全演習活動,有的學生由于已經熟悉了消防安全演習的流程,在聽到消防警報鳴笛后不夠重視,沒有將消防安全演習當作真正的火災,行動并不積極。對此,負責活動的教師馬上請示消防大隊負責人,希望用真正的煙霧彈來刺激學生,讓學生快速進入演習狀態。在得到對方同意后,教師在教學樓樓道出口增加了一個煙霧釋放桶。很快,教學樓樓道出口當即白煙翻騰,學生們看到這種突發情況,立即行動起來,有的學生挽起袖子或衣角捂著鼻子跑了起來。在消防安全演習活動結束后,負責此次活動的教師對學生說:“火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面對火災時的麻痹大意。今天,在教學樓樓道口出現的滾滾濃煙嗆到了不少同學,當真正的火災來臨時,結果可能會比演習更加殘酷……”在消防安全演習活動中,該教師在面對活動計劃之外的情況時,即刻進行了同步反思,在合理范圍內增加了煙霧彈,刺激了學生的神經,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消防安全演習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活動效果。開展校園活動,組織者必須具備同步反思的能力,這是因為同步反思不僅能夠給師生傳遞活動的主題精神,還能夠促使他們從觀看者成為思考者,從思考者成為行動者。
三、回顧性反思:優化二次活動設計
回顧性反思不只是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報告,說明成敗得失,而是要真正能夠促進二次活動的開展。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舉辦“愛我中華”主題演講比賽,活動的組織者進行回顧性反思時分3步走。第一,確保回顧的真實性,拓寬反思渠道。活動組織者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將演講比賽過程拍攝成視頻,記錄演講活動的全過程,確保回顧內容的真實性。同時,活動組織者將此次活動專業評委的評價與建議作為反思指導,比如,有的參賽者演講的主題的切入點比較小,相對于“假、大、空”的口號式演講要好得多。此外,活動組織者將自我評價作為反思的主要內容,把參加比賽活動的人員和觀眾的意見也納入了反思的范圍。第二,從“技術性反思”過渡到“個性化反思”。要把回顧性反思看成是一個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密切相關的過程,而不是純粹的客觀推理過程。比如,有一位參加演講比賽的選手在賽后的評價中寫道:“真正的演講不是站在演講臺上,而是走到聽眾當中。由于沒有無線麥克風,因此影響了我的臨場發揮。”這名參賽選手言語中雖然帶有抱怨,但是說得很客觀、很真實。在回顧性反思中,反思者可以適當地融入個人情感,這是因為情感目標是三維目標之一,真實的情感表達有利于下一次活動的開展。第三,反思經驗要成為二次活動設計的基點。在回顧性反思結束后,活動組織者可以在演講比賽活動設計方面進行再次修改。比如:在演講比賽的通知上明確規定演講內容空泛要酌情扣分,同時列出部分選題作為參考;在后勤方面,要注明需要配備無線麥克風;鼓勵參賽者創新演講方式。對于回顧性反思總結的經驗,教師可以在原有活動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加工,從而優化活動設計方案。
對校園活動進行反思,教師要改變單一的反思形式,綜合運用活動前瞻性反思、同步反思和回顧性反思相結合的反思形式,在反思中找出不足,從而優化活動設計方案,促進校園活動的開展。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