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淑文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 愛的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65-01
教育植根于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要做到“愛生如子”。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親近學生、體貼學生、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如學生的能力、性格、愛好等,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對學生進行教育。
學生曾凡成(化名)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并且經常違反班級紀律。一天上課,曾凡成足足遲到了20多分鐘,當他氣喘吁吁地站在教室門口說“老師,我遲到了”時,班上的學生紛紛對筆者說:“老師,曾凡成剛才在學校外面看馬戲團表演,我們叫他回教室上課,他就是不肯回來”“是呀,我們早就回來了,就他沒回”“他還學猴子跳呢,真好玩”……聽著學生們的議論,說實話,筆者對曾凡成上課遲到的行為有些生氣了。還沒等筆者詢問曾凡成遲到的原因,其他學生不滿他遲到的行為,紛紛對他進行了指責。怎么辦?難道筆者要訓斥他一頓嗎?假如這樣做,那么曾凡成以后在班里有可能會被同學孤立,甚至遭到同學們的排斥。經過一番思考,筆者看著站在教室門口的曾凡成,笑著對他說:“你能回來上課真是太好了,雖然你很喜歡看馬戲團表演,但是心里還惦記著上課,沒有忘記回教室,你是一個好孩子。”接著,筆者請曾凡成回到座位,并對全班學生說:“同學們,照你們這么說,剛才你們都去看馬戲團表演了,對嗎?”頓時,教室里鴉雀無聲。筆者繼續笑著說:“老師不知道同學們喜歡看藝術表演,是老師疏忽了你們的興趣愛好,希望你們繼續培養自己的興趣,發揮特長,長大以后成為一個著名的藝術家。不過,現在是上課時間,我們應該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學習。”“是的,學習。那么,上課時間我們應不應該遲到呢?”筆者問道。“不應該。”學生們立刻回答。
在解決了曾凡成上課遲到的問題之后,學生們在教學中的表現非常好。課后,曾凡成來到筆者面前,對筆者說:“對不起,老師,我錯了,以后我再也不遲到了。”對于曾凡成知錯就改的行為,筆者很感動。曾凡成學習成績不好,紀律散漫,他的內心有可能比任何人都脆弱,更需要得到教師的呵護。因此,在處理曾凡成上課遲到的問題時,筆者以保護他的自尊心為出發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好引導工作。
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要展現自己廣博的知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能夠信賴老師,將老師當作好朋友,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
筆者在教育學生時,自認為已經很用心,也為學生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應該為學生的成長做些什么呢?在認真反思之后,筆者好像沒有真正地從細節方面去關注學生。比如:學生沒有完成學習任務,筆者便會批評他們,但是卻沒有分析學生沒有完成學習任務的原因。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也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學方法,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學生。比如:學生違反校紀班規是常有的事,對此,教師是放任學生的行為,還是嚴厲地處罰學生呢?過去,當學生違反了校紀班規時,筆者便將學生帶到辦公室訓斥一頓,在指出他們的錯誤的同時,命令他們改正錯誤。現在想來,這并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教育要因人而異,也要因事而異。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教師要先弄清楚學生犯錯的原因,同時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比如,有的學生不愿意與父母進行溝通,那么教師就應當了解學生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平時要多關心學生,引導學生敞開心扉,積極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做到“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師習慣將所有違反校紀班規的學生做“一刀切”,從來不問學生為什么會違反校紀班規,也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雖然學生接受了教師的批評,但是還是會不斷地重復犯錯。因此,要做好學生工作,教師需要經常進行總結和反思,在教育學生時以尊重學生為前提,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引導學生向好的方面發展。
班主任工作比較瑣碎,需要處理的事情也很多。但是,只要教師捧著一顆“愛心”,秉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經常進行自我反思,采取科學的工作方法,就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獲得教育的成功。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