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珉峰
【關鍵詞】語文學習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93-01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一個人的學習過程中起到長久的推動作用。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這種積極的因素就會刺激他們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不斷探索知識奧秘,促使多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為學習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那么,語文教學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課前巧妙設計導語
特級教師魏書生說:“導語設計得好,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一堂課有個良好的開端。”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往往始于一個生動的導語。簡潔生動的導語配合導入新課的方法,能加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開啟思維的大門,獲得深刻的感知。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根據教學實際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在課堂中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如教學人教版語文第七冊課文《題西林壁》這首詩時,很多學生沒有去過詩中描寫的地方,對廬山沒有過多的認識。為此,筆者出示廬山的圖片導入課堂:“這里山高水深、云霧彌漫,這里古樹參天、鳥語花香,這里流泉飛瀑,是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900多年前,宋朝大詩人蘇軾花了十多天時間游覽了廬山,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首詩。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學生欣賞著優美的廬山圖片,對教師的導入語言產生了情感共鳴,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
二、利用有效的課堂提問
美國教學法專家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出科學合理有效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有效引導學生學習該階段的內容。比如在人教版語文第五冊《會搖尾巴的狼》這一課的學習中,筆者提問學生:“狼為什么把老山羊稱為‘好朋友?”“狼為什么要裝出狗的樣子?從哪里可以看出它是裝的?”“什么是‘漂亮話?狼說了哪些漂亮話?”“狼到底會不會搖尾巴呢?”學生積極學習課文,參與到小組討論當中,大膽地發言,整堂課學習氛圍活躍,使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見,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吸引學生不斷思考,形成正確的思維,逐步攻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最終掌握預定的教學知識點。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活躍課堂氛圍、優化課堂結構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對世界充滿強烈的求知欲,而教材篇幅畢竟有限,特別是一些科普類說明文,或是與學生實際相距較遠的介紹類文章,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基于此,教師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先進多媒體教學工具,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帶有圖片、音樂或視頻的生動形式,有助于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十冊《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時,筆者通過多媒體設備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今天,讓老師帶領大家來一趟威尼斯之旅。”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了有關威尼斯旅游觀光的紀錄片,配上當地的風土人情簡介和特色背景音樂,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對當地風光贊嘆不已,這不但讓學生對威尼斯的自然風光有了大致的認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達到了高效的教學效果。
四、準確運用評價性語言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每一個階段學習效果的一種認可,能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在完成作業批改以后,筆者總是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作業做得好的學生,同時適當鼓勵有進步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還讓學生對自己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及時、正確的了解,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長遠發展。如班里有的學生一開始學習態度很認真,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馬馬虎虎,筆者注意抓準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給予評價,如:“你的作業前半部分做得整齊、干凈又漂亮,而且沒有錯誤,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夠把后半部分作業做得更好。”結果學生在后來的作業中都能很認真地完成。筆者還注意在每一個學生的作業后面畫上表示鼓勵的圖案,如小紅花、五角星等,這些鼓勵性的評價語言或鼓勵方式使學生產生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措施很多,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