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華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
季 華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學生管理工作作為高校各項管理工作一部分,是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一項基本工作,但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加強高校學生以人為本的管理工作,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對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具有重大意義。
高校;以人為本;學生管理
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和培養模式,通過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對學生管理束縛嚴重,抑制學生天性的模式,加強從學生心理身體上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注重創新技能的鍛煉,做一個符合當今社會的健康的復合型人才。
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體制主要學生工作部和學生管理工作部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的具體工作由各院系具體運行,各院系的學生管理工作由學院副書記、副院長和若干輔導員組成的學生工作管理小組負責學生的管理工作。另一種是學校設立專門的學生管理工作部,各個院系有各個院系專門的學生管理工作部,全面負責學生的管理工作。二者共同之處是學生的管理工作以學校為主,其存在的弊端其一有教育管理工作具有短期行為,難以深入,缺乏規范化和科學化,其二有學生管理工作單位過于龐大和混亂,導致學生管理的效率不高,其三有學校管事不管人,忽視以人為本,最終連事都管理不好,其四有現行學生管理體制不重視管理者的素質,管理者隊伍建設不全。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關的核心,要求管理者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要以被管理者學生為核心,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提供自由發展的土壤,切實做到一切工作為了學生,一切服務為了學生。高校是國家培養適應社會各類人才的重要基地,管理者要秉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時刻為學生著想,解決學生面臨的困難,營造一個人人都感覺身心愉悅的學習的地方。在實踐中要逐漸丟掉以個人和班級成績為目標的考核標準,從學生德、智、體、美、勞上綜合考慮,促進高校學生健康全面快樂地成長。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如何在高校管理中實施主要在于管理者的素質,要求管理者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不嫌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要多贊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給其他人做一個榜樣。而對于表現不好的有缺點的學生,管理者不要一味地責罵和抱怨,要幫他們從根本上分析問題的原因,多多鼓勵,加強他們的抗擊打能力,這對于他們以后走上社會來說至關重要。
3.1.從人本本位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中心,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去,以被管理者的角度更好地踐行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
現在大學生自我意識和平等意思非常突出,他們強烈反對外界的壓迫和居高臨下的說教,迫切需要平等的參與到教學管理中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維護自己學生群體的利益。學生的參與不僅不會擾亂學生工作管理秩序,而且還會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增強學生自己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認同感。在教育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生工作的管理當中,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實現學生自愿、自主、自覺的發展,實現自主教育。
3.2.減少制度本身強制約束所起的作用,逐步實現自我管理模式
傳統高校學生的管理強調制度的規范花和嚴格化,奉行“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隨著高等教育發展的日新月異,舊的學生管理體制已經不適合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的需求。新的學生工作管理體制重點轉移到滿足學生需求上來,尊重每一個學生,盡可能的多鼓勵表揚,少一些懲罰和責罵,通過各種方法使管理者和學生達到通力合作,朝著一個目標前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從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以人為本,循序漸進,變被動管理為主動參與管理,讓學生管理不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博弈,而變成二者的同一個目標,讓高校人才的培養環境更加寬松和多元化。
3.3.建立多種激勵機制,給學生自我展示和學習的平臺
以人為本式管理強調用激勵帶動管理,科學證明,一個人平時平均的水平和能力與經過激勵后的水平和能力相差50%左右。
經常鼓勵別人可以有效地增強他人的自信心,充分發揮其內在的潛能,讓其在成長中更加從容自如。近來高校中經常出現新生退學的現象,寒窗苦讀十二年到頭來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多少讓人唏噓不已,他們往往不是自身智力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沒有做好學生身心的教育,沒有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其抗擊打能力低,所以高校學生工作的管理者要賞識激勵每個學生,開發他們的潛能,給學生搭建自我鍛煉的平臺,讓每一個學生自信的生活學習。
3.4.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服務于學生,保障學生的利益,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自己的目標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所以說構建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體制符合當代教育價值的基本取向,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終出發點。高校要因人而異的培養學生,找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特點,積極引導和鼓勵。其次,管理者除了把科學知識教給學生外,還要把大義、幸福、自由等價值觀潛移默化中影響每一個學生。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管理者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夠促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和諧發展,這也是現代社會所要求的。通過開展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進而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可以自由地去探索知識,追求真理,促進其全面進步,實現其自身價值。
[1]劉巖.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5.
[2]熊志.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J].才智,2013,(33):55-55.
[3]周揚凱.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D].中北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