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菲菲,劉小平
吉林省敦化市第二小學校
關于后進生學習動機的分析
韓菲菲,劉小平
吉林省敦化市第二小學校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缺乏學習動機會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動機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基礎差而期望過高,家庭條件優越導致孩子懶惰,缺乏奮斗精神等方面,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去增進后進生的學習動機至關重要。
后進生;學習動機;效應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如果不能對小學生學習動機透徹的了解,是難于組織實施有效的教學,以此促使學生有效地學習的。所謂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習動機影響著學生的成績,后進生學習動機不足表現更為明顯。
后進生學習動機不足主要表現為對學習倦怠、厭煩、懶散等心理狀態,或在課堂上不聽課、不做筆記、東張西望、作小動作、看電子小說、聊微信等,甚至課后不復習、不做作業、不思考問題、逃避考試;即使考試也是胡亂的做做選擇題,快速交卷,或對各組活動不感興趣。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內部條件
1、學習目的不明確
這類學生上學包括學校的選擇主要由父母做主,他們自己在學習方面沒有什么追求,學習無方向,得過且過,對自己要求很低,缺乏學習自然動力,沒有積極性。
2、學習目標不符合自身條件
學習樹立的目標不同,形成的目標結構也不同,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果目標明確,難度中等,短期內可以實現的,會增強學生的動機。然而后進生往往學習基礎薄弱,自我期望值又高,結果時常碰壁,久而久之,便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認為努力沒有效果而恢復懶散狀態。
3、對學業失敗的錯誤歸因
受老師和家長的不良暗示的影響,后進生習慣把學習不好歸結為自己智商不高,腦子太笨,在羨慕別人的同時又哀嘆自己沒有聰明的腦袋而不愿下功夫。于是成績不理想,學習也就失去了熱情,從此自暴自棄,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開始厭學,甚至逃避學習。
4、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個別差異
興趣愛好、好奇心以及意志品質都影響著學習動機。例如交往性動機對某一學生來講可能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而有的學生可能以競爭中獲勝,得到別人尊重的威信性動機為其第一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齡特征和個別差異對動機的影響。
(二)外部原因
1、家庭條件的影響
由于家庭條件非常優越,孩子的欲求容易得到滿足,使孩子易于喪失奮斗精神。父母為其后的生存和發展鋪平了道路,通過金錢和權利保證其上大學,找好工作,所以認為沒有必要花大力氣學習,成績好壞也無所謂,成就動機較弱。
2、社會輿論的影響
古代讀書人普遍具有追求功名富貴的學習動機,十年動亂期間,由于對知識和知識分子不公正的待遇,普遍產生了讀書無用論,這種思想在當今社會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動機,造成學習成績差、厭學的心理現象。
3、教師的影響
教師上課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教師、家長簡單的教育甚至會對后進生的放棄心理等,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失去主動性,失去自由發展的空間,產生厭學心理。
(一)利用“登門檻效應”,引導學生確立明確目標
所謂“登門檻效應”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礎上再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那么這個人為了認識上的統一或為了給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傾向于接受這個更高的要求,當人們提出一個貌似“微不足道”的要求時,對方往往很難拒絕,于是在心理上會完全接受。一旦接受了這個要求,就會失去心理逆反和對抗,從而容易服從。
針對后進生因無明確的學習目標而缺乏學習動機的狀態。教師和家長要給他們人生觀、價值觀責任感等方面的教育,并引導他們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根據“登門檻效應”,應該給學生確立呈梯級狀的學習不暇接目標,切勿操之過急,急于求成,要求過高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抗拒,使他們喪失努力的信心,最后連一個小小的要求都達不到。
(二)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原理,教師和家長對后進生充滿期望,給予積極的暗示。
教師的積極期望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要增強后進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和家長首先應該對后進生充滿期望和信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他們,不能對他們輕言放棄,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失望的情緒。
(三)運用動機遷移理論,教師和家長要努力挖掘后進生的興趣愛好,幫助他們實現動機的遷移。
(四)運用歸因理論,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后進生對學習成績的好壞進行正確的歸因。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維納的之維度歸因模式。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可以分為三個維度:內部的和外部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穩定的和不穩定的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的家長應多引導他們從主觀努力和學習方法等方面尋找原因,而不要總是認為學習不好就是因為不夠聰明,只有學生明白自己成績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努力不到位或方法不當,這樣才會有努力的熱情。
(五)針對能力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大部分“差生”差的直接或間接的原因在學習動機方面,因而,對“差生”首先要針對其在學習動機方面的差異,采取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習態度系統正向力量的教學策略。實踐經驗表明,在學習動機方面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對學習常常具有一種積極的態度,并與學校的價值目標保持一致;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則常常消極地看待學習,常常把注意力集中于個人感興趣的內容上。因此,教師必須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具體分析,同時,為激發學習動機,教師還應進行及時清晰的反饋,了解學生對反饋的評價,并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獎勵和肯定的機會。其次,針對那些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要采取“耐心+個別化教學”的策略。
人才的造就需要長期的培養,“差生”轉化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教師和家長來說,要轉變觀念,轉升學教育為素質教育,轉應試教育為疏導教育,轉變對“差生”的偏見;要指定切實可行的目標管理,充分調動“差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既要立足與課堂“教與補”的改革,又要積極探索新的科學教學方法;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訓練教育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使“差生”轉化工作真正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