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俊,李姣嬌,侯海川
四川南充衛生學校藥劑教研室
淺談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的前因后果
羅忠俊,李姣嬌,侯海川
四川南充衛生學校藥劑教研室
職業教育作為中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著其獨特的作用和地位。中國正在舉辦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隨著新一代學生的迅速成長,嬌生慣養備受寵愛的他們在學習中往往出現以個人為中心、思想固執、學習浮躁、缺乏理性思考等問題,對象的復雜性給我國職業教育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怎樣讓我們的職業教育更卓有成效,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的課程教學設計更充實、更合適學生、更富有意義,進而促進學生們職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本文對此做了幾點粗淺的思考和討論。
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教學設計
從“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在中央和各地的關注推動下,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實踐在我國全面開展,中國職業教育體系在快速地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招生規模和畢業生就業率也登上了新高度,可以說,是駛上了事業發展的“快車道”。如今,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已經由人數增長和規模擴大逐步向著教學質量提高和專業技能提升的內涵發展。我國職業教育也迎來了事業的又一個春天和良好的發展機遇。
2010年,我國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了我國職業教育要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義務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與教學改革”。此后,2012年教育部也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中把“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和課程體系改革創新計劃”列入重點任務,提出了“推進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必須“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服務終身發展為目標,貼近高位實際工作過程,對接實際職業標準,更新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方式,努力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相銜接的課程體系”,并計劃在未來三年的職業教育教學大綱中著手開發五百個新的專業課程。
職業教育課程設計,也稱為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它是一個完整的職業教育課程要素的選擇、組織和安排的方法過程。而職業教育課程是連接職業工作崗位的職業資格結構和職業教育機構的培養目標結構,也可以看成是學生所獲得的相應的職業能力結構之間的有效橋梁[1]。所以,我國的職業教育要取得質的飛躍就離不開課程教學設計,因為它是職業教育課程有理論傳授上升到實踐的關鍵步驟,更是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的核心部分。合理且有效的職業課程教學設計既能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能力勝任現實職業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又能夠開發學生潛能,根據學生個性增強其接受繼續教育的能力,從而為其將來獲得職業資格后能更有效的工作創造優勢。合理且有效的職業課程教學設計在整個職業教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課程目標的不明確。在職業教育體系內部,人們一方面呼吁社會重視職業教育,另一方面又忽視職業教育的獨特性而讓其向普通教育靠近。在這個處處就業要文憑的時代大背景下,在普通教育的傳統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中,課程目標選擇常常更多關注于職業教育學歷與普通教育學歷在知識體系和知識層次上的可比性,往往忽視了職業培養對象的根本需要。
課程對象的復雜性。目前的學生有自己的獨特性,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讓他們對知識的掌握速度快,但往往不深入,多有學習浮躁的特性。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分強調學生對目前的達成程度,忽略了教育對象是具有諸多不確定性、不可預知性人,導致當前國內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只重“目標”不重“人”。
根據1994年美國著名課程理論專家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的“泰勒原理”,我們可以知道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中的四個重要組成部分,即:職業課程目標的確定、職業課程內容的選擇、職業課程的組織以及職業課程的評價。職業教育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在于培養職業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完善社會人才體系,滿足社會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職業人才的需要。為了合理且高效的進行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對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需要既有教育的聯系,同樣也具備文化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結合自身的優勢探討在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中的原則,因把握如下幾點。
首先,讓學習目標能力化。不能簡單停留在理論層面,要注重實踐結合,讓課本理論在實踐中內化成學生的個人能力。然后,學習任務項目化。根據“學科本位型”理論[2],針對學科為中心進行的課程設置,主要是分門別類的從各種知識或技能中選擇部分內容,形成不同的課程,彼此分離的安排其順序和學時。在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等三類上細化。結合不同學生學習階段的特點,有目的的將整個抽象的教學目標,細化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生應掌握的學習任務,層層推進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其次,學習情境職場化。為了提到學生到社會的適應性,在教學中應多注意“實戰化”培訓。職場情境的模擬練習能提前讓學生適應工作要求,鞏固教學效果。同時,注重學習資源立體化。除了課堂教學外,豐富例如:圖書館、閱覽室、網絡等多種教學途徑,注重對學生學習信息自我捕捉的能力訓練,整合信息資源,讓整個學習資源構成完善的網絡體系,讓資源相互補充相互協作,讓學習資源立體化,強化教學效果。最后,學習評價過程化。作為課程設計的重要環節,課程后的學習評價決定著最后的教學效果的成型。學習評價不能“粗線條化”,應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習任務中的具體情況,分階段地進行學習評價,讓學習評價過程化。
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探索職業教育中的職業課程教學設計是任重道遠的路。我們作為職業教育的工作者,將繼續整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思考新方法、新途徑,并將其投入實際的應用之中。
[1]姜太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22
[2]王金梅王川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本土化改革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1(13)
羅忠俊(1985-),女,執業藥師,主要從事中職藥劑專業教學工作,四川南充衛生學校藥劑教研室,藥學本科,理學學士。
李姣嬌(1988-),女,四川省南充衛生學校藥劑教研室,藥學本科,理學學士。
侯海川(1986-),男,四川省南充衛生學校藥劑教研室,臨床醫學本科,理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