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征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系
基于旅游承載力探析西藏旅游產業發展模式選擇
楊 征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系
通過對國內外的生態旅游的調查和研究,同時基于大眾的旅游模式,可以把旅游業歸類為一般生態旅游和過渡性生態旅游、嚴格生態旅游以及大眾旅游幾種旅游模式。本文立足于西藏的旅游發展模式,根據西藏自身的資源和具體情況,探析基于旅游承載力的西藏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是如何選擇的,然后把經過長期研究和調查的數據應用于此模式中,最后得出西藏的旅游產業發展應選擇生態旅游發展模式,同時應兼顧生態旅游和大眾旅游作為輔助發展模式。
旅游承載力;西藏旅游業;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生態旅游
西藏是一個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的省份,是我國內陸省份中具有較高旅游價值文化基地。黨的西藏座談會上一再強調,要把西藏的旅游做好做大做強,要把西藏做成具有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同時要將西藏的旅游產業作為本省的支柱發展產業行業和戰略性產業基地。西藏是我國也是世界公認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同時由于人口密度較小,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和社會、環境等一系列影響較深的汗液支撐。這些制約西藏旅游發展的條件,在如何選擇西藏旅游產業模式,需要人們給予充分的研究和科學的思考工作。
生態旅游有不同的解釋和分析,不同的生態旅行家也有不同的觀點,為了更好的理解生態旅游的核心內容,有必要對生態旅游做一簡單的介紹和分析。生態旅游可以看做是具有生態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自然旅游方式,它主要指的是對沒有經過侵擾的自然區域作為主要對象,其活動不破壞自然系統,不會使自然受到破壞和退化,可以直接促進生態保護區的發展和有效管理,這種旅游方式就可以稱之為生態旅游。
生態旅游主要是為了了解自然,并體驗大自然,合乎生態的倫理道德要求和管理,從而培養了人們對生態自然環境以及自然文化的保護意識和欣賞、理解。生態旅游所強調的重點主要是環境保護以及自然環境的完整性,把對環境的保護作為一種手段。因此,可以說,環境和自然保護是生態旅游的核心內容。生態旅游從旅游產品特征上講,對于需求方以及旅游人員提出了要求,同時把文化的因素作為一種關聯,有的專家提出土著文化也可作為一種生態旅游的組成部分受到重視。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同時管理的方式適合當地的生態倫理道德發展要求,這是生態旅游的應有之意,也是生態旅游的豐富文化內涵。
從旅游業的發展來看,旅游業要依托于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管理和設置等承載力來進行構件西藏的旅游發展模式,同時還要兼顧環境的變化等因素。在實際的情況中,通過借鑒國外的生態承載力以及旅游資源的承載力等一些承載力的指標,然后對西藏的實際情況考慮周詳,加入管理承載力項目,選定了一些指標,以供參考:
此參考的指標體系有四十多項,準則層分為五個板塊,主要是設施承載力和管理承載力、生態承載力以及資源承載力和環境變化。例如,對于設施承載力來說,包括了移動電話的覆蓋率指標、每萬平方公里的垃圾站指標,城鎮的污水排放處理率以及垃圾處理率指標,每萬平方公里中的旅館床位數指標以及醫療床位數指標,互聯網的普及率、每百萬旅游收入匯總的住宿餐飲業的從業人員數指標以及每萬平方公里中的衛生技術人員指標、旅游電力消費指標、旅游的標識系統指標、航空等交通系統運輸的承載力指標等等。這些基礎設施性指標對于西藏旅游業的發展和支撐具有強大的作用。如果這種旅游模式的設施承載力非常高,就說明此地區需要這種旅游發展模式越強烈。其次,對于管理承載力來說,主要是針對西藏當地的旅游從業人員以及旅游管理的能力,這些承載力主要是旅游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旅游管理的設施建設以及當地居民教育程度等,對于生態旅游的承載力主要是對水土的保持率以及廢棄的排放量、地表山川等生態質量的達標率,飲水安全、破壞環境污染的治理投資情況等,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是基于當地的自然環境的開發所能承受的一定的空間大小。資源承載力主要是吸引游客的資源承載程度,是農牧業對旅游業的支撐力以及景點的密度以及人口密度等。環境變量主要考慮到一些地方的政策和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的是社會環境變化的承載力以及自然環境變化承載力。
從對西藏的常年調查數據來看,2010年的中國統計年鑒、我國西藏自治區的有關統計年鑒和我國國建旅游局的有關數據顯示報告中,以移動電話的普及率作為特例來分析和驗算。其中,有專家對四種旅游發展模式中電話普及率的依賴程度分析得出,大眾旅游賦值為2.3,一般生態旅游2.75,過渡生態旅游3.0,嚴格生態旅游3.5。這個調查結果表明,更多的嚴格生態旅游者希望多更為偏遠和原始的生態中去獲得較深的旅游體驗。也因此,對于嚴格生態旅游中的移動電話的普及率要求和依賴的程度更高。而大眾旅游一般主要呆在一些發展比較成熟的景區中,大多是旅游者比較集中的地區,所以對于移動電話的普及率要求地域嚴格生態旅游者。
對于西藏的旅游發展不適合大眾旅游發展模式,比較適合生態旅游作為主導及核心,對大眾旅游作為輔助的手段發展。西藏的文化旅游資源明顯高于自然型旅游資源,其關鍵在于設施和管理的承載力較小,應加大對設施和管理的承載力,發展生態旅游。
[1]柳應華,宗剛,王汝輝.基于旅游承載力的西藏旅游產業發展模式選擇[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9(1):7-12.
[2]常玲.循環經濟視角下西藏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7):66-67.
[3]閆云平.西藏景區旅游承載力評估與生態安全預警系統設計與實現[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4]杜莉.西藏旅游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西藏發展論壇,2013, (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