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旭
石家莊市八一小學
學會感謝
楊 旭
石家莊市八一小學
每年的夏天都有幾百名畢業生離校。對于學校來說,收獲的時刻也就意味著離別。在送別大會上,除了留戀難舍、祝賀勉勵等話題外,畢業生會將感謝老師感謝母校作為發言的重點,教師總象叮囑遠行的孩子一樣表達著期望和熱盼。每當此時,師生都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熱淚。同樣感動的我,在此時常常會有另一種沖動:我要感謝學生!
校園里,教師不僅是施與者,更是受益者。師生間不但可以教學相長,而且在整個精神生活中都可以互動共勉。面對著眾多渴望的眼睛,教師由衷體會到教育事業的重要,體會到教師職業的神圣。給予教師成就感的是學生,給予教師精神安慰的是學生。正是在學生的鼓勵支持下,教師的業務水平得以逐步提高,教師的思想境界得以不斷升華。當我們出錯的時候,學生總是那么寬容大度,或善意地予以指正,或以商榷的口吻與老師探討,從不簡單指責甚或率爾譏諷。當老師主動糾錯后,更贏得了學生的擁護和愛戴。對比年輕純真的生命,回想在執教中的某些簡單、急躁、苛責、粗暴等現象,我們是否感到了愧疚?難道還要用恨鐵不成鋼的套詞為自己文飾?
校園生活中,教師享受到最淳樸的溫情,享受到最純潔的關愛。當憂愁煩惱時,因為美麗可愛的學生,老師有了心靈的慰藉。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在學生的成長中,教師汲取了生命的營養。有了學生,教師的生命才會那樣的充實和滋潤,更應該感謝的當是教師!教師和學生都因對方的存在而存在,在更多的方面他們是互相的施與者和受益者。學生總是多數,從互動互愛的角度說,教師比學生收獲了更多的快樂,感受到更多的尊重。我們常要求學生去體會師恩,那么教師是否也該更多的去體會眾多年輕生命所給予我們的真情和關愛。我們常要求學生尊重老師,那么教師是否真正從人格上尊重了學生?
真正高明的教師應該懂得,在某種意義上,他們是學生的朋友,而不是恩人。因此,感謝是相互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學生的過分尊重,令我惶恐。曾對學生說:“師生應該如同朋友,朋友間的尊重是平等的,千萬別讓我享受到居高臨下的尊重。”過分的尊重就是不平等的尊重,不平等的尊重會產生心理落差,使人不能面對面地交流,難以促膝談心,也就做不到水乳交融。
然而,師生關系畢竟不是普通的朋友關系,不同于上級和下級的關系,也不同于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興許可以打個比方,把師生關系比作湖泊與溪流更恰當一些。如果說純潔的年輕人如清澈見底的溪流,那么從經驗、年齡上說,教師應該象‘湖泊’。‘湖泊’當以較大的胸懷來接納四方的小‘溪流’,細心地傾聽他們的訴說,愉快地欣賞溪流的歌唱,幫助他們沉淀煩惱的泥沙,揚棄各種憂愁乃至痛苦的瑣屑。然而從另一角度說,‘湖泊’更需要來自‘溪流’的補益,以使自己的生命之源豐沛而永不枯竭,同時讓心靈沐浴陽光和快樂。湖泊熱愛溪流,并為溪流而感動:從那清澈的潺湲中,他體味著純潔的可愛;從那幽雅的低回中,他領略著生命的可貴;從那輕快的奔涌中;他感受著青春的魅力。我想說,湖泊愿意敞開胸懷迎納溪流,因為他需要溪流。也許,‘溪流’可以把‘湖泊’當作補充給養的驛站,甚至于把‘湖泊’稱為導師。而湖泊知道,溪流就是他生命的樂章;在奔向大海的路途上,他們更是攜手并肩的朋友。
如果真誠地對待學生、把學生看成朋友,那么教師面對學生時就能做到寬容、慈愛,就能進行朋友式的溝通,表現的謙遜自律必然是發自內心的。有了人格的尊重,有了情感的交流,那么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的精神境界都能得以升華。感謝是相互的,尊重是平等的,也許仍需要我們去深刻體會。
其實,學生何止滋潤了教師的心靈,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還為母校的進步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校園中一切美好事物,都因領導和職工、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奮斗,而發展著、成熟著、壯大著。學生把激情、關切、企盼、摯愛都傾注在溫馨的校園里,學校所有的成功、輝煌都離不開廣大學生的努力和奉獻。所以,面對著即將遠行的學生我要深情地說一聲,母校和老師感謝你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要是換一個角度考慮,在許多方面許多時候,都有一個怎樣正確看待感謝的問題。人們感謝巨星們親臨獻藝,可是沒有觀眾的癡情捧場,任何人都不可能大紅大紫。來自農村的民工感謝城市給了他們找生活的機會,然而沒有吃苦耐勞的民工,任何一個城市也靚麗不起來。消費者感謝商場的優質服務,但是如果沒有“上帝”的光顧,任何名店都難以維持。市民們感謝政府的恩惠,而賜予他們權力的恰恰是廣大的市民。百姓們感謝領導的英明,然而真正創造歷史的正是這些蕓蕓眾生。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已經習慣于單向的感謝,即便有雙向的,又往往是比重失調的,或言不由衷的。
由離別想到感謝,又由感謝的話題想到了教師的責任,也許只是讓思想接近了正確。平等地對待學生、由衷地感謝學生,可以使老師愉悅地進行自己的教育教學,不必戴著假面具,不必板著面孔,不必依靠所謂的法寶。因此我想說,只有懂得感謝的領導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同樣的道理,只有懂得感謝的老師才會得到學生的歡迎。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塑造未來的教師,在自己懂得感謝的時候,還應告訴所有朋友:學會感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