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生
鄄城縣國土資源局
現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任金生
鄄城縣國土資源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也是黨中央為了解決“三農”問題而制定的符合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決策之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生活小康化,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等,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重要步驟之一。本文就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入手,簡要淺析一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情況,進一步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新農村建設;科學發展觀;對策;規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立足于農村,尋求適合農村發展的重要國家戰略之一。農業一直是國之根本,只有實現農業現代化,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真正實現農村的小康。農村的繁榮發展也直接關系著國家的繁榮與發展。當今,農村生活和村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的政策也開始向農村傾斜,越來越多的惠農政策真正地讓農民得到了實惠。盡管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有:
(一)領導機構上下不協調,職能不明確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就需要領導帶好頭。一個好的領導對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華西村為例,正是吳仁寶的先鋒作用,才有了華西村的繁榮和發展,才創造了華西村的農村神話。而對于部分城鎮,雖然成立了新農村建設的領導小組,但對領導小組的職能、經費等沒有認真的落實,對于領導機構的職責沒有明確,這就使得領導機構在領導小組成員管理上,尤其是在日常事務的處理上很難協調,正常的日常工作很難開展。有的因為職能不明確,使得工作得不到有效地開展,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過于依靠國家投資層面上,農民自身還在縮手縮腳等。
(二)部分干部群眾在新農村的建設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干部群眾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也是新農村建設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部分城鎮由于在宣傳不到位、相關工作開展不細致,使得部分干部群眾對于新農村建設存在一定的誤區。有的城鎮對于新農村建設只停留在村容整潔、生活富裕等物質層次上,而忽略了管理民主以及鄉風文明等精神層次。這些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三)不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必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能夠做到可持續發展。有的城鎮建設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由于缺乏資金以及科學的規劃,實現簡單粗糙的大拆大建式的建設,不注重規劃和生態的建設。由于農村缺乏必要的規劃人才以及監督人員,新農村的建設很難符合生態環境的標準,有的因為不注重生態環境而造成了水質、空氣的污染,對于后期開展新農村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四)耕地資源等缺乏合理有效地規劃
耕地資源一直是農村建設發展賴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農民進行生產和生活的必備資源之一。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部分耕地資源也被轉化成商業用地和工業用地,這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途徑,但因為部分城鎮缺乏合理的規劃,耕地資源在轉化過程中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從而造成部分耕地資源的浪費,例如閑置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一直被當做廢棄場;部分耕地資源利用率低,長期處于撂荒狀態;施肥配方缺乏專人指導,從而導致耕地資源的硬化現象,造成的糧食大大減產等。這些都是耕地資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地規劃造成的。
以上問題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新的問題也會隨之出現,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十分明確,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因此,我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需要作出一些努力和調整,以下是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對策。
首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必須明確相關領導的責任,必須職能分明。
無論是縣市級領導,還是村鎮領導,首先必須明確各級領導職責,明確上下關系,尤其是領導新農村建設的小組工作的領導,必須做到職能分明。各級領導各司其職,避免互相推諉、拖延敷衍等現象的發生。加大領導督導和群眾監督,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新農村建設的成功與否,領導的帶頭作用十分關鍵。
其次,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必須要有科學的規劃。
城鄉一體化建設,涉及到農業、國土、住建、房地產、水利、林業、衛生、環保等方方面面,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科學有效地規劃。根據規劃的要求,按輕重緩急逐步解決城鄉一體化中出現的問題,優先解決涉及農民民生的相關問題,根據科學發展觀,做好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農業建設。科學有效地規劃,還能將有限的資源利用率最優化。由于城鎮化建設的資金有限,必須將有限的資金建設一批重點建設的項目,這些項目的建設,優先以農民最迫切、最需要、見效快的項目上來。
此外,城鎮一體化建設還需要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加大城鎮化建設中的廣場修建、農民活動中心以及健身場所的修建,修建農村圖書館,開展農民在線知識講座以及組織農村舞蹈隊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民娛樂的比賽、場館建設和投入,既可以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也有利于農民精神文明建設,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
再次,合理規劃耕地資源,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
耕地資源的利用和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對于耕地資源的保護和規劃,必須切實考慮到農民的相關利用,必須符合生態環境的建設。對于有限的耕地資源,可以在科學指導和規劃下,將耕地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因此,對于農村的耕地資源,既要保證一定的耕地資源不占用,還要干部群眾能夠得到科學地指導,在有限的資源中優先發展生態農業、現代化農業。農業發展需要注重和生態環境的協調性,做到不污染、可持續,優先發展健康農業。
最后,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做好監督,加強新農村建設項目的質量管理。
對于新農村建設項目的質量,相關監督部門可以借助3S和遙感技術進行監督。對于項目的資金流動等,縣市相關部門需要做好協調,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對工程項目進行督導。加強工程建設的質量反饋,可以組建由政治素質好、有責任心的村民或村干部組建反饋小組,將工程進度和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再有相關部門對建設的進程和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等。
[1]龔寅時.公共政策視域下新農村建設的困境及其出路[D].復旦大學2009
[2]賈田子.新農村建設中鄉(鎮)政府職能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