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生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迷壩鄉九年一貫制學校
淺談參與式教學改革需要注意的問題
黃海生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迷壩鄉九年一貫制學校
做好參與式課堂教學改革要注重改革的實效,不能只流于形式,同時,要從自身及學生實際出發,不盲目效仿,在實際教學中,要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并且要將課改作為自己工作的重點,持之以恒,只有如此,才能將參與式教學改革工作真正做到實處,努力實現高效課堂。
注重實效;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近年來,各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都在積極進行中,其模式各異,但理念基本相同,即教學方法以參與式、啟發式、探究式為主,學習方法以小組合作為主,整個課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講授為輔。這種理念看似簡單,但真正實施起來實屬不易,筆者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有多年,下面就參與式教學改革需要注意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每提到公開課,觀摩課,總有好多老師會這樣說,“多么聰明的孩子,如果我的帶的學生個個都是這樣,那該多好!”真是如些嗎?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所謂的公開課,觀摩課,說白了就是“走秀課”,大多都是在試講之后,排除掉一切可能發生的“意外”,在師生的充分摩合之下,經過美化和加工以后呈現給觀眾的精彩“表演”。這種課堂,我們只能是看看而已,如果非要說從中學習什么的話,我想有的只是貫穿于整個課堂的教學理念,而不是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常常見到過這種現象,甚至我們也曾這樣做過,那就是一提到參與式課堂教學改革,我們無非就是挪挪桌子,抬抬板凳,走走過場而已。說到參與式那更是簡單,隨隨便便三五個學生分一組,復雜的問題討論,簡單的問題也討論,導致復雜的問題越討論越復雜,最終得不出一個統一的結論,簡單的問題完全沒有必要去討論,而耽誤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其實,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去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技能,形式各異的教學模式都是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服務的,如果我們所有的課堂改革都只是流于形式的話,那么不改也罷。所以,課堂教學改革一定要注重實效,這種改革不是用來讓別人看的,而是確確實實為實現高效課堂而服務的。
筆者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總喜歡探索和創新,其實早在學校實施參與式課堂教學改革之前,就曾嘗試過課堂改革。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總有這樣一種體會,即:如果把某項技能或某個知識點講給別人聽之后,自己就是想忘記也難,不是嗎?做老師的我們也許都深有體會,特別是小學品社科任老師,當你把知識全講給學生聽過以后,你完全可以合上書本把書中的所有知識內容從頭復述到尾,而當你帶下一屆學生,任教相同科目的時候,你完全可以不用教材備課,甚至不用教材上課,說到這里,我想大家都會自然而然想到,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提到的所謂“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本教案”的第二層意思了吧。再難的知識,理解了不算真的掌握,如果還能把它講給別人聽,那才叫真正的掌握。所以,這就成了筆者最初的課改想法:如果讓學生自己來講,豈不是一舉兩得嗎?于是,在沒有完全研透參與式理念的前提下,也沒有任何可借鑒的參照,草草率率地進行了一次課改嘗試,讓已經學會的學生講給其他學生聽,課堂倒也活躍,大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都躍躍欲試,但兩周下來,問題接二連三的出現,聲音宏亮的、思路清晰的學生講完之后,效果還好,若遇上聲音小,思路不太清晰的學生講完之后,全班大部分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加之課堂缺少紀律的約束,導致有時候亂做一團,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其實,在實際教學中,有許多類似的例子,大多數教師或在參加一次新課改培訓后,或在參與一次觀摩教學后,都有一種馬上付諸于行動的想法,甚至有部分教師立即將別人的方法運用于課堂,但大多情況下,成功的并不多見。所以,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切不可盲目效仿。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課堂教學改革亦是如此。作為習慣于運用傳統教法授課的教師,突然改變教法那是很難做到的,即便能,那效果也不會太理想;而作為習慣于接受傳統教法的學生,如果讓他們立即參與到小組互助學習中,通過探究、討論等新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那也是很難適應的,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討論,如何互幫互助。所以,作為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時一定要循序漸進,切不可急于求成。那究竟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確定好改革的模式,制定好改革的計劃。改什么?如何改?要圍繞這些問題,加強理論學習,多看,多聽,多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并結合自身及學生實際,確定好課堂的模式及改革的重點。與此同時,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革計劃或方案。
其次,逐步嘗試,多總結,多反思。改革并不等于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改進。特別是在改革的初期,一定要在傳統教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革,筆者是這樣做的,先想法設置一些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勵措施,如對概念的記憶,取消原有的懲罰,多想一些獎勵的辦法,對于課要堂上不善于回答問題,總是選擇躲避的學生,可以采取游戲的方法,讓出錯的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可以不必著急分組,在實際教學中,對于稍復雜的問題,可以隨機組合,如同桌組合,前后學生組合等方式,嘗試簡單的討論練習。當這種訓練到達一定程度后,可以嘗試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進行分組,對組內成員進行編號,并成立小組幫扶小隊,并且讓小組成員結合小組特點給自己的小組起名,完善小組的建立工作。當學習小組成立之后,就可以嘗試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了。我們說,任何改革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甚至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課堂教學改革也是如此,急于求成心將導致惡果,所以,作為教師,在改革中要多總結,多反思,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尋找問題的根源,只有如此,才能將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大多數教師每提到課改總會心有余悸―一怕失敗,更怕擔責任。平日里,總會聽到有老師這樣說:某某老師課改前成績還不錯,自課改之后,成績一落千丈,總以反面的例子為自己不敢嘗試找各種借口。試想:你不改,怎知改后的結果呢?還有一部分教師則是朝令夕改,試過了,嘗過了,體驗三兩天的新鮮就又回到原來的傳統教法中去了,總感覺新教法太過于繁瑣,花費的時間太多。做為一名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做好本職工作,同時,要不斷的創新,不斷地探索,以適應新的、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所以,在課堂改革工全中一定要持之恒,不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