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蓉
遼寧文化藝術職工大學基礎部
淺析藝術類大專院校學生的英語教學
馬 蓉
遼寧文化藝術職工大學基礎部
21世紀英語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怎樣做好英語教學工作,使得學生真正掌握這門語言,成為擺在我們所有英語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不可回避的課題。筆者以為因材施教,活學活用,在為學生打好英語學習基礎的前提下,營造語言氛圍,借助技術手段進行英語教學,藝術類學生的英語教學工作必然取得成效。
大中專;藝術類;英語;教學
隨著我國英語教育的普及與英語應用范圍的擴展,英語教學工作也在各級院校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何讓廣大大中專學生學到實用、有效又符合自身水平的英語成為了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道課題。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只有將英語這種文化傳播工具同藝術的技藝及對藝術的理解相結合,才能做好對于藝術類大中專學生的英語教學工作。
在闡述問題開始,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目前大專院校的實際情況。根據權威機構調查數據顯示,在如今的大專院校中,55%的學生英語的基礎比較薄弱;35%的學生英語基礎屬于一般水平,另外的10%學生英語水平為優良。此外,如今大中專學生英語學習所面臨的問題是“普遍存在著英語水平較低的現象,這主要也是因為不具備英語應用的實際環境”所造成的。隨著中國國際化步伐加快,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家對英語的教學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育部于2004年所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對于英語的教學部分明確指出:“教學模式的改變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一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更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由此可見,對于高等英語教學的要求也要從過去的“死背書”、“背死書”轉變為活學活用、以人為本上來。
當然,不同地區、不同院校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我們要做的是根據自身實際,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針對藝術類學生的英語教學,筆者以為要做好一下五方面的工作。
首先,結合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制定符合教學實際的英語教學計劃。針對實際教學的學生群體,在充分掌握學生學力水平的前提下,制訂出符合其學習能力的教學計劃。上文所載的研究數據表明,對于大多數的大中專學生來說,其英語基礎大都非常之薄弱,那么我們所制定的教學計劃能否得到有效的完成的關鍵就是學生群體對于教師所教內容的掌握程度高低。筆者以為,一定程度的英語基礎教學對于大中專藝術類學生來說是必要的。幫其補充以前的英語知識,掌握一定數量的基本英文詞匯、語法知識對于他們的英語學習是有幫助的,這也有助于我們教學計劃的完成與落實。
第二,多為學生創造出積極的學習英語的環境。英文專家胡文仲曾談到“學習英語無捷徑。要想學好英語只有大量實踐,多聽多讀,多說,多寫。”在如今大多數的國內英語教學的環境下,外語是不大可能“習得”,只能是“學得”。學生能夠練習英語的地方大多都是在課堂上,這樣也就造成了“死背書”、“背死書”情況的出現。為了克服以往教學方法中這種“啞巴英語”所造成的弊端,教師必須要在教課的內容及側重點上有所調整。為學生營造一種學習英語的氛圍,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熱情,讓大家覺得學習英語不是只為了應試,而是將英語這門學科作為一項技藝被我們所掌握。在具體方法上,教師可以結合一定的技術手段,在課堂或課外組織放映英文原版的影片,讓大家感受到英語真實交流的氛圍;班級也可以組織英文交流活動與英語演講比賽,讓大家從籌劃、準備到實施都樂在其中、投入其中,從而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英文的熱情,最終達到使學生熟練運用英語的教學目的。
第三:結合藝術生的特點,將英語同藝術結合。藝術作為文明形態的典型代表長久以來被大家所公認;而語言作為文化交流的工具其實際作用也毋庸贅言。二者的結合既是文明傳播的必要更是實際應用的需求。藝術類的學生一般具有較強的感性思維能力,也就是藝術思維能力都比較強,那么在為他們大好英語學習基礎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其感興趣的藝術元素,必然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第四:幫其打好基礎,培養其自學的能力。自學,顧名思義就是自主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自主學習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學生有能力來管理好自己的學習;二是需要有一個場所或機構來使學生在此完成學習;三是學習需要有一定學習的興趣。我們提倡自主學習,是要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學生間的權利分配,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與學之間的界限,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一定的條件。這需要學生在適當的環境下,在興趣的激發下加以堅持。
第五:結合實際,使用現代媒體工具教學。將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新技術有著信息形象、直觀、易于傳播等優點,它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從而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助其更好的消化與理解所學內容。當然,這也需要教師在掌握新科技教學方法的同時,準備多樣化的教學材料。多媒體、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提供較為真實的學習英語的環境,這有利于學生學到地道的英語。教師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出發,靈活的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調整,使得學生在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下,進行個性化的英語教學學習。此外,將多媒體、網絡等新的技術手段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也有益于使得學生掌握更為純正標準的英文的發音。同時,作為延伸,有條件的大中專院校也可以嘗試建立自己的網絡學習中心,挑選好的教學資源供學生們下載、學習。學生也可以通過在線交流、發電子郵件等形式同老師互動,從而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局面。
以上五方面即為筆者針對藝術類大中專學生英語教學上的心得體會。筆者以為,因材施教、活學活用,在打好英語學習基礎的前提下,營造氛圍,借助高科技手段進行教學,這樣就會讓藝術類學生的英文教學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成績。
[1]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挑戰與期望[J].外國語,2003(3).
[2]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9.
馬蓉(1977-),遼寧文化藝術職工大學,基礎部講師,英語教育碩士,畢業于沈陽大學師范學院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