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勝 龐芬只
摘 要 在對第二課堂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了教育個體的多樣性和興趣的廣泛性,選擇了那些參與度廣泛,參與熱情高漲的活動充實到第二課堂中來。通過第二課堂拓展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幸福和成功。
關鍵詞 興趣 第二課堂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1.050
0 前言
教育的本質在于“樹人”,我們所教育出來的人應該是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人,素質教育更是為這一目標服務的。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一直在探索如何將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問題。對于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中等職業教育來說,這個問題尤為突出。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在教學安排上除要體現專業特點外,還要安排一些體現素質性教育特點的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適應社會生活提出的愈來愈高的要求,為學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考慮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對學生素質的培養,除了應該在課堂上精講多練,還須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空間,全方位地進行素質訓練。因此,從2006年3月開始,我校利用每天下午的第七節課開展多種形式的特色活動,學生們把這節活動課叫做“第二課堂”。豐富多采的第二課堂賦予了學生發展特長,培養多方面能力的極好機會,學生的充沛精力和注意力被吸引到這些提高自身素質的各項活動中。這些活動陶冶了學生情操,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潛能,培養和鍛煉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學習中玩,在玩中學習。快樂的第二課堂,不僅促進了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且讓課堂靈動起來,讓學生個性飛揚起來,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享受學習中的愉悅。
在對第二課堂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了教育個體的多樣性和興趣的廣泛性,選擇了那些參與度廣泛,參與熱情高漲的活動充實到第二課堂中來。一年來,通過第二課堂活動,校園變得“熱鬧”起來了,學生變得“快樂”起來了,教師的心也“年輕”起來了。
1 關于利用第二課堂培養學生興趣的幾點做法
1.1 表達能力訓練,使其能說會道
職業學校的學生要面對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和廣泛的人際交往,口頭表達能力十分重要,這就需要從讀、說訓練著手。但從會讀到會說,其間有一個不小的飛躍。 “讀”是“說”的第一步,會讀不一定會說,“說”相對于“讀”是綜合能力的反映。“說”的訓練,除了動口還要動腦,“說”除了表達自我的觀點,還要隨機應對。有些學生在私下里談笑風生,但在大庭廣眾面前說起話來囁囁嚅嚅,結結巴巴,這就需要“說”的強化訓練。①
我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在班級課堂上作主題發言、準備兩分鐘演講,進行幽默笑話大賽等。然后再把全校學生動員起來,進行班級之間的交流,除了把自己介紹給大家,還叫他們侃大山,辨是非,比一比誰的話題趣味高,誰的辯論能力強,既練了口才,也練了膽量,把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綜合起來進行訓練。②
另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大膽走向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有些學生在推銷商品的過程中就學到了課堂上、學校里都學不到的本領。他們面對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各階層人物,可以經歷一次扎扎實實的口才訓練。不大會說話的學生自然影響了推銷業務,而那些能說會道,對答如流的學生,在推銷實習中大顯身手,碩果累累。有個女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語言表達能力很好,且膽子比較大,在她母親打工的鞋店賣鞋,賣掉的鞋子比她母親還多。她自豪地介紹經驗說,對待顧客可以先夸她的眼光多好,然后再委婉地建議她該如何挑選,最后和顧客商量雙方滿意的價格,使顧客愉快地接受了推銷。社會實踐結束以后,我們有計劃地讓以上有成功推銷經驗的同學把推銷過程向其他同學們介紹。聽完身邊熟悉的同學的成功經驗后,不少學生躍躍欲試,誰不想以口才取勝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呢?!在以后的幾次社會實踐中,有相當多的同學都做了成功的嘗試。
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增加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盡早地接觸社會,走出學校的小天地,為今后實現自身的價值,更好地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動手訓練,使其心靈手巧
光“說”不“練”假把式。光有口頭表達能力,沒有一定的寫作能力也不行。在學校里,學生習慣寫點“風花雪月”的散文或者“干面包”一樣的議論文。可一些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請假條卻往往詞不達意,知識和生活嚴重脫節。因此我們把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為寫作的素材,讓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了解民情,把握社會熱點。我們每學期都要組織幾次社會調查活動,調查專題有《保護環境,刻不容緩》、《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調查》、《今夏蔬菜價格昂貴原因何在》、《外來民工子弟的生活現狀》等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分別向家長、鄰居和一些部門、單位作認真調查,寫出調查報告。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敏銳觀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顆感恩的心。
另外,根據就業市場的要求,指導學生模仿一些優秀的求職簡歷,動手制作自己的簡歷,并在班級做應聘演講。
我們還讓學生動手編制各種專題的手抄報,有結合課外閱讀編寫的文藝性手抄報,有各類新聞薈萃的新聞專題報,大多由學生自己動手寫成。根據搜集所得的材料,有的編成小故事,有的寫成小評論,手抄報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學生既提高了自己,也宣傳了別人,不失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好方式。
俗語說“心靈才能手巧”。針對本校女同學比較多的特點,我們開展了一些手工制作活動。比如:讓女同學學習刺繡。蘇州本來就有聞名世界的蘇繡技藝,蘇州的女孩子學習刺繡不僅可以鍛煉手、腦的協調,提高審美情趣,還可以把蘇繡這門傳統技藝發揚光大。我班的一個女同學通過學習刺繡,還有一個意外收獲。這個女同學平時做事情毛毛躁躁,丟三落四,通過一個階段的刺繡學習,她不僅學到了一些刺繡的基本功,還改掉了粗心的毛病。
1.3 動腦訓練,使其頭腦靈活
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還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智力競賽,題目可以由學生自己出,評委也由學生自己做,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科學知識,專業知識都可以成為競賽的內容。同學們開動腦筋,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去,在游戲中感受獲取知識的樂趣。
科學研究表明,棋類、牌類對人的思維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因此開展有益的棋、牌活動勢必會增加青少年學生的頭腦靈活性。偉大導師列寧就曾經說過:國際象棋是頭腦的藝術體操。因此,我們組織全體同學開展棋類活動。我校很多同學利用第二課堂的時間下棋,互相切磋,有的還成了 “高手”。
1.4 利用各種媒介,使其視野開闊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交朋友;看一部好的電影,無疑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在一個優秀的網絡游戲中馳騁,可以擁有很多的背景知識;一次旅游,可以在和山水的對話中,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課外書,網絡,電視,電影,旅游對于我們的學生都是比課堂更生動,更容易接受的載體。讓其遨游其中,適當給予一些建議可使學生開闊眼界,起到課堂上起不到的效果。因此,我們開展了“推薦我最喜歡的幾本書”活動,“評選綠色網站活動”,還利用蘇州特有的旅游資源,讓學生“游山玩水”。
我們班的幾個女同學還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個小店,把她們的一些閑置物品拿到網上去賣,既增加了收入,也讓她們在和買家的交流中增長了見識,同時因為是幾個同學一起經營的項目,也讓她們培養了相互幫助的團隊精神。
與學生一起體驗課堂之外的樂趣,不但可以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還可以和學生一起接受新鮮事物,共同成長,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1.5 培養運動的習慣,使其身強體健
健康的體魄是成功的保障。我們在課余時間舉辦一些班級內的小型籃球比賽、小型排球比賽,小型田徑比賽,跳繩比賽等等,通過體育比賽,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運動水平。在運動的過程當中,一些平時成績比較差但體育成績很好的學生會找到感覺,培養自信,進而在和群體的交往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體育活動不僅使學生擴大交際面,磨練毅力,而且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培養團隊意識,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對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也有重大意義。
2 結束語
一個學生這樣說:“第二課堂的時間過得好快啊,不知不覺中,下課鈴就響了。”雖然第二課堂的時間只有專業課時間的六分之一,可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很多同學找到了快樂的感覺。第二課堂成了她們自信的新起點,第二課堂給了學生一個快樂學習的機會,也帶給他們幸福成長的驚喜。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要無限地相信孩子的潛能。第二課堂的開展,打破了傳統課堂由老師主宰的格局,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死氣沉沉轉為充滿活力,學生的潛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二課堂象“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靈魂。
注釋
① 劉受益.美育基礎知識(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② 俞國梁.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