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蕾
摘 要: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激發創作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美術教學因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想象力的豐富性,繪畫、手工的操作的實踐性等決定著他的特殊地位。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創作能力方面起著獨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學科不可替代的。
關鍵詞: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64-02
繪畫教學過程,是一個充滿心理活動的過程。如何在這一過程中,讓教師依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利用繪畫的魅力,來激發學生對繪畫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繪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樂畫的境界,這是值得我們每位美術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一個課題。教孩子畫畫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讓他們畫得如何如何像,而是激發他們內在的靈性,即對世界的感悟。空氣流動起來,才會清新。同樣,讓孩子們的眼光和思想“流動”起來,才會激發出智慧和靈光。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美。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是缺少發現。教學中要積極創設美的情景讓學生去感受美,讓學生覺得美就在我們身邊。教師可以用直觀形象的實物模型讓學生觀察,如在上《包裝紙》這一課時,教師先準備各式各樣的包裝紙讓學生觀察、交流、討論。學生心中感受到美,就會有了興趣和熱情。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讓學生由衷的感受美麗我們不遠,從心底發出美的贊嘆。又如在上〈設計房子〉這課時,我事先拍攝幾組照片,從電腦上播放出來時,學生看到一排排的樓房、亮閃閃的燈光、擺放整齊的家具等,都驚叫道:哇,好美呀!教師在適時加以引導:“其實我們天天看到的、用到的都是美的東西,同學們今后要善于觀察發現這些美。我們能不能用我們的小手也設計出來美的東西呢?”同學們積極活躍起來。
二、創造寬松氛圍。
人們總是喜歡尋找孩子們表現在畫中的奇思妙想。那些與眾不同的色彩、線條與形象,和諧而富于個性,常令成人們贊嘆不已。孩子們尤其喜歡畫色彩,當五顏色六色的顏料通過他們的小手自由地揮灑在紙上時,他們常常快樂得手舞足蹈。我們教師應盡量為孩子們創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啟發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有充分施展個性的機會,從而使他們盡情的畫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最美最好的畫。
三、把握靈性靈感。
在我的眼里,愛畫畫的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你看,五彩的筆下流淌出多少可愛的畫面。那是孩子們眼中的世界,那么純潔,那么美麗,充滿了靈性。我一直認為,教孩子畫畫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讓他們畫得如何如何像,而是激發他們內在的靈性,即對世界的感悟。空氣流動起來,才會清新。同樣,讓孩子們的眼光和思想“流動”起來,才會激發出智慧和靈光。
例如:在帶美術興趣小組的一天,外面下起了小雨,我想:對于雨,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刻都有不同的感受,如果讓孩子把這些感受畫出來,一定很有意思。帶著孩子到雨中去跑跑吧!孩子們在雨中玩得很快樂,同時,我潛移默化的引導他們觀察雨中有趣的事物。回來后,我讓學生把剛才所見、所聞、所感畫下來。瞧!畫得多好:1、向前傾斜的身體和腿的動作,表現了行人在雨中匆匆趕跑的情景。2、人物的神態畫得非常生動。你看他們低著腦袋,緊鎖著眉頭,瞪圓的眼睛望著前方,嘴唇閉得緊緊的,一副緊張而頑強的神態的。3、好大的風啊!樹葉紛紛飄落下來,小姑娘的頭發都飛了起來。她們用雙手緊緊地握著傘,生怕一不小心,傘就被風刮走了,畫得多有意思啊!4、走在雨中多么好,小花小草被雨水沖洗得干干凈凈,小朋友的心情也被小雨沖刷得快快樂樂……
四、課堂中,激勵學生大膽想象,努力去創作。
想象是創作的核心,沒有想象,就不會有創造。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在美術教學中,進行一些能引起學生聯想、發揮想象的創造活動,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如為兒歌配畫,學生們不僅能從詩句中感受生動的形象,而且還能擴大學生畫畫的聯想范圍和進行形象的思維能力,并且使兒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們的技能可能會幼稚,表現能力也很有限,但他們的構思望望很新穎,別有趣味,對于學生們這些閃光的創造性火花必須給予鼓勵,通過鼓勵一個學生,而激發齊全提學生進行再創造的熱情。又如為畫配故事,在教學中,要強調引發,激發學生內在感受,情緒、想象、氣質和才能等等。由引發然后產生聯想,聯想是形象思維的重要方法之一,美術作品恰恰就是想象思維的產物,通過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不僅能使學生得到想象思維訓練,而且能提高創造思維能力。善于挖掘,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越是開放的教學,學生就越能發揮自身的潛力。當然,這樣對于教師的要求也越高,課堂的組織課前要周密考慮,課堂中還要善于調控。但是,經驗需要積累,成功來自嘗試,相信自己相信學生,會使我們在教學改革中更有勇氣和魄力。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感與認知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堂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為此,在課堂上應盡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我們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與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當然,教學內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該因地制宜作些調整,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
例如:(1)繪畫方面,可以選擇節約材料的形式,教學以線描為主,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構圖技巧,還能培養學生的寫生能力和豐富的再造想象力。
(2)在教學色彩知識時,可以以演示為主,并結合一些生活實例,(如利用學生服裝的顏色進行冷暖色,對比色等進行游戲)
(3)欣賞課除了書本上的作品外,還可以走出戶外,欣賞家鄉的新樓房,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培養立志為家鄉建設作貢獻的思想感情。設計十年后家鄉的樣子、樓房的樣子、馬路的樣子、學校的樣子……,讓學生真正體驗生活帶來的樂趣,體驗藝術的魅力,同時使課堂更加的有活力。使學生的思維無限地得到延伸。 新課改下的美術教學方式是多元化、多樣化的,作為美術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應走出課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教師用愛心施教的同時,要給學生創設適宜的人際環境,給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給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舞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
參考文獻:
[1]《河南教育》
[2]《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
[3]《中小學美術教育》
[4]《中小學教師培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