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藝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推進,“優質高效”課堂的理念逐漸為我們所熟知,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高效課堂”的成功舉措和成功經驗也不斷涌現。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105-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推進,“優質高效”課堂的理念逐漸為我們所熟知,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高效課堂”的成功舉措和成功經驗也不斷涌現。在這些成熟而成功的舉措下,導學案的使用成為轉變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 語文導學案是語文教師整合語文課程的各種資源,依據學生的“現實學情”再結合教師的“教學情形”而設計的引導、幫助學生“學”和輔助教師“有效教學”的重要資源。
根據我校近兩年基層的富有操作性的課改實踐教學,我想,語文導學案的編寫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導學案的定義
“導學案”是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和學習獲得,克服教與學的分離而設計的以特定教學內容為載體的師生主體性交往活動的方案。“導學案導學”是以導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手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操作要領主要體現為先學后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二、導學案的意義及價值
通過導學案的編制,可以給學生搭建一個發揮主導作用的有效平臺,為學生提供依托教材輕松地做到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讓學生在其指導下,發揮個人創造力,發揚集體協作精神,提高教學成績,改變往日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導學案編制研究,不僅可以使教師引領學生“讀、思、議、做”,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高效的實施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導學案是教案和學案的有機結合。它突出教師導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它既要體現教師的引導思路,又要體現學生的學,使導和學有機地結合,從而使新課程改革所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得以真正的實現。
三、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1、主體性原則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思想,導學案的設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我們在設計《安塞腰鼓》導學案時,加入了一篇對文本的賞析的文章,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去讀,讀完后對課文就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這樣比單純的由老師來講要有效得多。
2、探索性原則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讓學生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啟發性原則
導學案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啟發性,有些比較難點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加入一點提示,一步步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把握課文的深層主旨。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
4、梯度化原則
問題的設置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淺人深,初中語文導學案的設計可以先從字詞預習開始,然后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進而深入把握課文中心,小臺階、低梯度,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積極性。
5、創新性原則
編寫學案時,要強調內容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我們在設計《最后一課》導學案時,可以安排“情景表演”這一環節,讓學生分別扮演文中主人公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通過他們的表演再現當時的情景,使學生更深刻理解了祖國淪陷時的心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導學案的策略
1、要有明確的目標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符合一節課導學重難點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目標的制定中來,引導學生掌握設置學習目標的方法。當然教師在設計時呈現一堂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落腳點要小、精、有層次。
2、要有適量的容量
導學案的內容要精選,要控制學生的自學量和書寫量,避免給學生帶來過重的學習負擔。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有許多文章篇幅較長,閱讀文本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筆者認為導學案可以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文章的作家作品和背景材料、基礎知識過關、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根據文體特點和上課設計提議兩到三個問題。課前對主問題進行思考,并在書上做適當的批注。課后學習內容應以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為主,再根據課型不同進行拓展、補充等。導學案形式應根據問題的不同有一定的靈活性。
3、要有恰當的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是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方法掌握了,自主學習能力也就獲得了。教師在“導學案設計”中主要是針對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的,偶爾兼顧之前所學。所以在設計時應該有意識地專門拿出具體的方法提示或者典型實例,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掌握。讓學生明白采取這些學習方法、解題技巧才能完成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方法意識。
4、以學定教
以學生的自學情況作為教學的起點展開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前批改導學案的過程中,掌握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分析其預習情況,根據學生對課文把握的整體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和時間分配。教師再根據學生具體的預習情況、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思路對導學案內容有所取舍。其他老師編寫的導學案不一定完全適合自己的學生,有時也不符合自己的教學思路,所以要對導學案的內容進行取舍,進行二次備課,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這樣完整的導學案才算真正完成。
五、導學案編寫的實例。
以七年級下冊《口技》為例:
1、作家作品
林嗣環,字 ,是我國 代文學家。本文選自 。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囈語( )夫齁聲起( );曳屋聲( )無敢嘩者( );叱大兒聲( );中間力拉( )幾欲先走( )
3、結合注釋翻譯全文并解釋下列重點字詞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當是時: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賓客意少舒:
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會賓客大宴:
婦撫兒乳:
婦拍而嗚之:
不能名其一處也:
第二課時
1、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2、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3、找出文中哪些句子是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并分析其作用。
4、找出文中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并區分這些詞語的不同。
5、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總之,教無定法,好的導學設計不計其數,但是好的教學設計就是你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每一節課都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和滿足學生的參與興趣。經過近兩年的“導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對導學案的不斷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文課的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實現了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我們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讓他們成為一個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