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 要:我們的德育工作是多么的需要一個良好的系統的支持,可現在很多都只依賴教師這一環節,農村中教師本來就匱乏,重負之下更難顧及每一個同學的發展,更無法抵擋來自社會與家庭方面的不良影響,我深深感到,學校是多么的無助,是那么的需要社會與家庭的支持。
關鍵詞:小學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113-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日新月異,教育的創新和改革也在不斷的發展,現在的中國正走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機遇與挑戰并存,城市與農村形成強烈的反差,在教育領域中城市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都顯著優于農村。在幅員遼闊的農村相對于城市而言經濟條件和社會生活都很落后,可以說是一塊純潔而荒蕪的原野。許多的年輕人隨著當今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思想意識也從保守到開放悄悄的發生了變化,他們耐不住城市的吸引不甘寂寞的農村生活而選擇離開農村將自己變身為農民工遠赴祖國各地打工成為“新市民”,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老幼病殘。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發展中形成了“三留守”即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等這樣的一些特殊群體。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這部分學生長期離開父母沒有父母的管教,爺爺奶奶等隔輩人成了他們的監護人,這些老人由于自身的知識含量和傳統的教育理念對孫子和孫女只有溺愛疏于管教久而久之使部分留守兒童形成了各種不良習慣和行為。
改革開放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提得非常響亮,確實對學生來說是個莫大的好消息、好機遇。但幾年過去了,還是老樣子,高考這根指揮棒隨時將素質教育的方向指引得不知所蹤。素質教育本來是非常清晰的,可由此后變得有些四不像了,素質教育也變得模糊與形式化了,由于為了今后的高考而片面的追求分數,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沒有了思想品質的導航,人生漂浮不定,甚至走向犯罪。尤其是農村學校在這方面就更應該加強其引導工作,牢固樹立學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意識,落實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讓我們的教育目的最終實現,才不會屢次出現影像社會的不良現象和無良少年。
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未成年人的家庭,所處的社會和受教育的學校,這幾方面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有機體,哪一部位出現了問題都會引發嚴重的問題。學校在抓好課堂教學渠道建設的同時,還應大力開辟學生課余活動陣地,更要重視加強班主任工作,努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德育教師隊伍。此外學習還應多方面,多渠道的與社會家庭接觸,深入發展關系,構筑一個緊密的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對學生有一個動態的監管與把握。在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中,學校教育發揮著其中的主要功能,我認為當前農村小學教育應著手抓好這幾方面的教育,一是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隨著國力強盛,改革開放的深入,有很多年輕人已經忘記我們民族的歷史,認為凡是外國的都是好的,這對我國的建設發展是有害無益的,作為施教者的我們應該明確的告訴學生什么是對的學生應該學習,什么是錯的應該摒棄。二是大力加強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我們的人民有著許多的陋習流傳,這些與我們祖國古老文明大相徑庭,凈化我們人民的靈魂,首先得從日常的行為習慣上下手去糾正。三是加強誠信教育。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魚龍混雜,欺騙行為時有發生,周圍人的誠信度低,嚴重影響學生誠信人格的培養,我們應切實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和教育,加強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誠信教育。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未來的世界是他們的。以上的幾個方面,都與學生的未來乃至我們中華民族之未來息息相關,但眼下很多學校尤其是在小學階段仍一味追求高分數,老師圍繞著以業績考核自己的指揮棒而一味努力地工作,學校為了自身利益而大力采取大班教學,嚴重影響到老師因材施教和素質教育的發展。學校更為了自身的美譽而不惜大力去追捧高分,這些現象看似可以理解的,但歸根結底卻是多么的可悲。
如今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也對學生造成強烈的負面影響,社會中的一些人以利己為目的,這些人有的過著富有的生活深深吸引著學生的眼球,周圍的環境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變得有些壞毛病是自然的了,家庭教育這一環節,在農村更顯薄弱,有很多的家長素質低下,更無管理教育之能力,家長有很多方面順著學生,被學生牽著走,到頭來,影響了學生的成長。
如此看來,我們的德育工作是多么的需要一個良好的系統的支持,可現在很多都只依賴教師這一環節,農村中教師本來就匱乏,重負之下更難顧及每一個同學的發展,更無法抵擋來自社會與家庭方面的不良影響,我深深感到,學校是多么的無助,是那么的需要社會與家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