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東海
摘 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校德育的基本要求,既從大處著眼,又從小處著手,力求讓學生做到在學校是個好學生,在家庭是個好孩子,在社會是個好公民。
關鍵詞: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169-01
“德育為先、育人為本、以德立人”,學校德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所在。我校德育工作以學生的養成教育訓練為重點,以講求“三性”(針對性、差異性、實效性)為原則,以拓寬渠道,形成系統化、網絡化的教育格局為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強化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書育人,環境育人的意識。
一、抓好少先隊工作
1、健全組織
開學初,學校組建了“大隊委員會”和“紅領巾監督崗” 、“紅領巾服務隊”,實施“今天我當家”——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日查方案,主要做法是“紅領巾監督崗”來主持學生的管理工作,負責對全校的紀律、衛生、兩操、課間行為規范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對所進行的監督檢查工作進行量化、打分,每周做好統計,每月匯總,結果做為年底對班級及班主任考核的重要依據。
2、加強禮儀建設
規范使用隊旗、紅領巾、隊禮、鼓號音樂等,按規范每周一舉行升國旗儀式、列隊儀式和10.13入隊儀式等,讓少先隊員在禮儀中成長?!凹t領巾服務隊” 引導隊員在生活中相互學習、相互配合、互相提高,逐步使隊員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開通了 “紅領巾廣播站”。每周三中午有近20分鐘的時間,向學生提供各種廣播。各個板塊安排合理,內容的選擇、組織、采編都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講述身邊的故事?!凹t領巾廣播站”成為學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園新聞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繼續使用好校外教育基地充分發揮它們的育人功能。
3、強化隊伍管理
學校德育工作開展是否富有成效,能否完成新時期下的育人任務,關鍵是要有一支過硬的德育工作隊伍。通過班級管理經驗交流、班隊課觀摩、每月召開主題班會和班主任理論學習隨筆等,進一步規范德育隊伍建設,培養他們熱愛教育事業、立足本職、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營造育人氛圍
為了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使之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德育的發展,我校在搞好德育常規的基礎上,努力營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氛圍,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我校貫穿開展了“告別陋習、走向文明”的習慣養成教育系列活動、“民族精神代代傳” 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我愛您,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 “安全教育”系列活動、 “感恩教育” 系列活動、“爭創四好少年,爭當五星少年”活動。
1、為進一步落實區 “重習慣養成,為文明奠基”主題教育活動,少先隊在全校廣泛開展了“告別陋習、走向文明”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利用《小學生常規管理手冊》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常規教育,通過卷面測試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各方面的禮儀規范。通過主題活動,學生都認識到: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提高自身和社會文明的基礎。
2、對全體少先隊員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我愛您,中國”的口號,召開主題班隊會,開展了征文、書法、繪畫、手抄報、歌詠、經典誦讀比賽。
3、積極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利用“教師節”“中秋節”“重陽節”“感恩節”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相繼開展了“師恩難忘”“感謝師恩,愛我校園” 感恩教育活動,使感恩不再是一句空話,從愛身邊的人,做身邊的事開始。
4、強化學科滲透。各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有利的途徑之一,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授課時注意做到“五有”:(1)有意,有較強的德育滲透意識,授課前,必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安排好德育滲透點。(2)有序,從學科及授課內容特點出發,根據學生認識能力,將德育內容具體化、層次化,做到德育漸進。(3)有機,準確把握德育滲透的契機,將德育內容和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4)有度,對德育內容的滲透力求點到為止,不畫蛇添足。做到使學生既受到思想教育,又掌握學科知識。(5)有效,滲透針對實際,講求方法,注重實效,避免空洞說教。
三、家校社會聯動
在德育工作中,我們堅持以學校為主導,以家庭為基礎,以社會為依托,在抓好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同時,憑借家庭、社會的力量共同實施教育。加強“家長學?!苯ㄔO,構建德育網絡。家長學校,是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的重要場所;是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工作,聯系學校、家庭、社會,促進三位一體教育網絡的工作橋梁;是優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為此,我校大力推進“家長學?!苯ㄔO,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建立了家長學校活動檔案,組織了“家長學?!被顒樱謩e針對一年級新生如何走好人生第一步,期中質量監控動員等對家長進行培訓。有效開展家訪活動。學校要求班主任老師每學期家訪數不得少于學生數的100%,我們的班主任人人達到,許多人超過了這個指標。學校還利用家長會、電話等途徑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我們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校德育的基本要求,既從大處著眼,又從小處著手,力求讓學生做到在學校是個好學生,在家庭是個好孩子,在社會是個好公民,從而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