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加汗·特哈孜
摘 要:本文通過教師要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教師要改變學生不愿進行漢語音樂欣賞活動的現象;教師要通過游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教師;培養 學生;漢語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41-01
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漢語表達能力,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用漢語進行交際,表達思想感情,促進學生漢語語言和智力的協調發展呢?我做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師要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
漢語教學是引導學生在文學作品的學習中豐富詞匯,在模仿和理解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運用簡單的詞匯、句子,逐步培養他們連貫說話的能力。如:我在教兒歌《誰的家》時,先很神秘地出示有天空、海洋、草地的背景圖,有意識地啟發學生想象,這是什么樣的天空?是誰的家?學生觀察圖片后,很踴躍地說:“這是藍藍的天空,是太陽的家,是飛機的家,也是小鳥的家?!蔽矣謫枺骸安莸睾每磫幔坑靡粋€好聽的詞來說說看”。學生議論了一會兒,說:“綠綠的草地、美麗的草地?!蔽疫€問:“海洋是什么樣的呢?”學生想的都是藍藍的海洋。于是,我啟發學生想象,海洋為什么是藍藍的呢?學生通過這一啟發,想到海洋又深又大,都會用“深深的”來表示海洋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都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深深的海洋是魚兒的家,深深的海洋是輪船。
二、教師要改變學生不愿進行漢語音樂欣賞活動的現象
學校要改變教師不愿進行漢語音樂欣賞活動的現象和學生欣賞不起來的現象。心理學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給我們提供了十分有用的理論知識。學習心理學告訴 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對認識對象的體驗就越細致、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我們知道,一些成人已經有了較多的唱歌、跳舞或奏樂的經驗,在上述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感知、欣賞漢語音樂的能力,因此有可能進行僅僅只有聽覺參與的漢語音樂欣賞活動。而學生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見的漢語音樂操作活動來感知、欣賞漢語音樂,特別是跟隨漢語音樂做動作的方式,更是學生感知、理解漢語音樂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
我們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兒童和不同的漢語音樂作品,努力優化組合各種漢語音樂的(傾聽、歌唱、 舞蹈、奏樂)和非音樂的(文學、美術、游戲)活動經驗,以深化和豐富兒童對漢語音樂的聽覺經驗。 我們把這種教學思路稱之為“多通道參與模式”?!皡⑴c”是讓兒童盡可能多地在操弄漢語音樂的過程中欣賞音樂:“多通道”即幫助兒童打開盡可能多的感知通道,不是在欣賞漢語音樂的過程中僅僅使用聽覺,而是同時調動多種感官來豐富、強化所聽到的漢語音樂內容。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表情藝術,它用音響的魔力喚起學生的各種感受。學生的心靈就不可能從情感教育中萌發漢語音樂興趣。
開展一些配有漢語音樂的娛樂活動,如游戲、舞蹈,甚至家長與兒童一起唱唱跳跳、比比劃劃等都會使兒童產生興趣而獲得滿足和快樂,促進漢語音樂才能的發展。學生識不僅能隨歲月增長而積累漢語音樂知識,提高識譜能力,而且會逐步把情感寓于豐富的想象之中,使學生對音樂欣賞活動的積極態度初步形成,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師和學生感知、理解漢語音樂作品的能力。
三、教師要通過游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
游戲是學生生活的主體。生動有趣的游戲,是培養學生感知事物,發揮想象,發展語言的重要途徑。我帶學生到操場上做“找春天”的游戲,先引導同學們積極觀察,然后讓他們邊看邊講述“春天在哪里?”“春天到了,桃花開了、小樹長出了新葉子、小草從地下鉆出來了!”等等,再讓家長和學生一起種植一些植物(如花生、黃豆等),然后帶來學校,讓學生每天都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然后我再和學生一起討論,怎樣把看到的那么多的春天景象描述出來。由于學生已經通過觀察、思考和講述等游戲活動,對春天已有一定的認識,在認識春天的特征中,學生從天氣的變化,講到花草樹木的變化,從小動物的出現講到衣著的變化;從學生的談話中,已看到他們有條理、分層次地講出季節的變化。又如:學生在玩“開商店”的創造性游戲,當售貨員的學生語言表現得相當積極,見到顧客時,很有禮貌地說:“歡迎光臨,請問您要點什么?”“我的商店剛剛進了一些衣服,您要不要看看,價格很便宜?!碑旑櫩驼f:“謝謝,再見”時,售貨員會很有禮貌地說:“歡迎下次再來”等語言。觀察、模仿等游戲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除運用上述方法外,學生漢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應與家長密切配合。如:要求家長帶學生接觸社會,認識民警叔叔怎樣工作,商店的阿姨如何營業等等,帶學生接觸大自然,使他們知道季節,有哪些花開了,哪些樹葉凋謝了……然后鼓勵學生主動地與家長交談、提問。當然,教師更應加強自身的漢語語言修養。因為周圍人的漢語語言修養、語言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而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好模仿的對象,對學生語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為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漢語語言應條理清晰、普通話標準、邏輯性強,語句不應冗長,內容要生動形象。
總之,學生漢語的培養,應抓住每一個有利時機,不斷發掘潛力,逐步進行,開發其智力,培養其漢語表達能力。只有使教師、學生對漢語音樂欣賞活動的積極態度初步形成,才有可能有效地提高教師和學生感知、理解漢語音樂作品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漢語語言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