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生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深化改革,多媒體技術已經越來越廣泛地走進我們的課堂教學,并以它高效的特點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元素。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活動課;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59-01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多媒體在語文活動課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長期以來,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死板的接受方法,使學生只能機械地接受知識,無法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發展需要,最終導致學生興趣淡化甚至厭學。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讓老師更靈活地選擇先進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成效。記得七年級時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語文活動課是“漫游語文世界”。活動設計了四個主題:名字探究、語言規范、廣告賞析、短信平臺。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把全班分為四組,由學生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這一活動的設計極大的引發了他們的興趣。在課堂活動中,每個小組爭先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教師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廣告的類別和特點,短信的語言特點,之后讓學生觀看江西的風光片,要求學生擬寫一條廣告,向天下游客介紹我們江西的旅游景點。一節課下來,學生興奮不已。這一節語文活動課讓學生認識到:課堂以外有萬水千山,課本之外有萬紫千紅。語文來于生活,語文用于生活。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濃了。
二、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
眾所周知,現在的語文考試,靈活多變,它不僅僅局限于課本,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傳統的語文常規課已不能與時俱進,而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活動課中的作用恰恰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它猶如一只萬花筒,只要教師巧于轉動,就能變幻出五彩繽紛的美麗圖案來。為了讓學生廣泛涉獵,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我引導學生上了一節“名著閱讀大比拼”的活動課。這節活動課分為三部分進行。第一部分:必答題,第二部分:搶答題,第三部分:談一談。這三部分內容通過多種題型(填空、問答、連線等)和故事片斷、樂曲讓學生深入了解了《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格列佛游記》等名著的作者,作品內容中的人物、故事、情節等多方面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為學生的閱讀指明了方向。
三、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教學雙邊活動的進行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傳統教學中的語文常規課,更多的是教師講解,學生做筆記。有時老師在上面講得天花亂墜,口干舌燥,學生卻無動于衷.而多媒體在語文活動課中的運用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結構.它將教師的點拔與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結合起來,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在語文活動中引進競爭機制,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可以把學生培養成敏捷、有快速的應變能力的人。成語知識比賽,手抄報比賽,元旦自己創意自行設計的新年賀卡等一系列的語文活動課,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學習中比賽,寓教于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上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積極主動的知識探求者,他們在“我要學”“我愛學”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愉快地接受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學習語文的種種樂趣。
四、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能力
在傳統的語文活動中參透美德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弄清什么是美,用什么標準來欣賞美,并從美的享受中得到思想的陶冶,這無疑是道難題。而運用多媒體教學,美育教育的參透就輕松多了。如在八年級語文活動課“獻給母親的歌”中,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了一組溫馨的親情圖片,并配以歌曲《真的愛你》,之后再用深情的語言導入母愛的話題,學生很快進入老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生融入情感,就能更好地入情悟理。這樣,當學生擷取記憶中關于母親最美的一瓣,并用動情的語言說出來時;當學生在自己親手制作的卡片上寫出對母親的心聲與祝福時,感恩便一直在同學們的心中涌動,有的同學甚至還流出了感動的淚水。活動過后,要求學生寫一篇以母愛為話題的作文,學生大多能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親情故事和感悟。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健康美好的倫理親情,創設情境非常重要。
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我深感學生很喜歡上語文活動課,尤其是在常規的教育管理下,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活動課中的使用,會讓語文課堂變得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