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 要: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心理學家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學習數學更是這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和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結合點,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前提。教學實踐證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是促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經過探索實踐,得出了以下一些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培養;數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73-01
一、要利用數學的美與哲理染學生
數學從表面上看好像比較枯燥,但實際上卻具有一種隱蔽的、深邃的美,一種理性的美。比如數學中含著對稱、簡潔、和諧等美學因素,剖析一些數學概念會發現還含有一定的哲理。比如在講授幾何圖形鑲嵌這節課時,我引入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地磚設計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講授直線射線和線段這節課時,我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想一想我和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可以用直線,射線還是線段哪一種來比喻呢?這不但增加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他們對問題的分析,更有助于學生對所學概念的理解。在講點面線體時,我給學生念了這樣一段數學哲理詩:“點”的自述:我是一個點,曾為自己的渺小而難堪,對著龐大的宏觀世界,只有閉上失望的雙眼,經過一位數學老師的啟發,我有了新發現:兩個點可以確立一條直線;三個點能構成一個三角形。無數個點能構成圓的金環,我也有了自己的半徑和圓心。”又如我發現一名學生在學習上較懶惰,于是我在他的作業本上下了這樣一個批語:兩個相反數,相加等于零;聰明不勤奮,將一事無成。
二、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為了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我經學在課堂上講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或者一些數學小謎語小幽默等。比如在講指數時我給同學出了這樣一個謎語:數學老師的教棍(打一個數學名稱)。在講授有理數時我講了這樣一個數學小幽默:老師發現一個學生在作業本上的姓名如下:木(1+2+3)。老師問這是誰的作業本?“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是我的!”,老師問“你叫什么名字?”,學生答“木林森”,老師又問:“你怎么把名字寫成這樣呢?”,學生說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此外我經常講一些數學家的小故事給他們聽,來增加課堂上輕松的氛圍,比如數學家高斯,笛卡兒,歐幾里得,陳景潤等。這樣學生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中能夠更加促進他們敢于批評爭論,敢想敢說,敢于標新立異,創造潛能才能激發出來。
三、課學教學要創設好問題情境
問題是思維的火花,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創設有意義的、開放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我在在講授分式加減法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導入:“有一次我在和朋友登山的時候他給我出了這樣一道題:如果咱倆上山的速度是每秒a米,下山的速度是每秒(a+2)米,并且上山的路線和下山的路線一樣,你知道咱們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嗎?”。又如在講授19.2.1矩形這節課時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小明去玻璃店買了一塊長為40cm,寬為30cm的矩形玻璃,店主劃好后,小明想利用玻璃店內的現有工具驗證店主所劃的玻璃是否符合要求,請你幫助小明設計一種驗證方案。(玻璃店內可選用的工具有米尺、曲尺)。這樣可以讓學生從創設的情境中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使他們始終處于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所以我在備每一節課前,都要想到這些知識與哪些實際例子有聯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盡量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學知識,盡量用學生熟知的、喜聞樂見的例子代替枯燥的例題,從而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及時鼓勵給予學生成功的滿足
“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作為老師應及時對學生成功,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如果這種情況反復多次,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就會建立起穩固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曾有一位后進生,我在他的一張試卷上這樣評到:“你的這個60分,比別人的90分更讓老師欣慰。因為你進步了,我想你下次一定會考得更好。”看似一段平淡無奇的寄語,卻融入了為師者的真切情感,也增加了他的學習信心。
反之,在數學課堂上長期遭受挫折和失敗,就會使學生對自己能否學好數學感到懷疑,并對數學產生恐懼心理,失去學習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學業水平的學生,區別對待與要求,力求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獲得成功的可能。使他們獲得鼓勵和肯定,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喚起他們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以“歌訣”總結數學知識
我在教學中經常幫助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用口訣或者歌謠的方式總結,這樣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題的一般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時候要變號,同類項、合并好,再把系數來除掉,兩邊除以負數時,不等號改變方向別忘了。
一元一次方程:已知未知要分離,分離方法就是移,加減移項要變號,乘除移了要顛倒。
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項,首尾符號是同鄉,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號帶平方,尾項符號隨中央。
添加輔助線解題是初中數學的一個難點,為此我給學生總結了以下一些方法:添加輔助線歌:輔助線,怎么添?找出規律是關鍵,題中若有角平分線,可向兩邊作垂線;線段垂直平分線,引向兩端把線連,三角形邊兩中點,連接則成中位線;三角形中有中線,延長中線翻一番。類似這樣的打油詩或口訣,時常在不同的章節教學中給出。這樣不但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也有助于學生能輕松愉快的記住一些數學解題方法。
總而言之,只有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才能讓學生成為教學真正的主體,才能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主動,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小仕.巧記數學知識[J].新課程學習(中),2011(07)
[2] 李 勇.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