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人:王 暉
如何做好電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經驗人:王 暉
為了實現業主方和施工企業自身的安全生產目標,做好安全管理重點工作尤為重要。本文重點闡述電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重點工作的內容和相應采取的措施,以實現既定的目標。
危險源辨識:我們所說的風險,其實指的就是在某一特定危險情況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相關后果的有效組合。通過進行危險源的辨識,能夠有效的幫助其進行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等情況的有效辨識,并且找出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危險源的根本存在,并以此來確定其自身的實際特性。風險評價:評估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全過程。步驟: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制定和實施風險控制措施方法。
施工單位對本單位所有作業活動、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以及設備設施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填入《危險源辨識與風險控制一覽表》。
進行危險源辨識要依據作業場所活動的范圍、特征和時間確定,包括過去、現在、將來三個時段和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以及電能、熱能、化學能、機械能、放射能、生物因素和人機工程學要求等,并考慮方針政策、檢查和審核結果以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活動的信息。
制定風險控制措施應包括消除風險、降低風險、制定管理制度、使用個體防護裝置等內容。例如用安全品代替危險品以消除風險,使用低壓電器以降低風險,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如戴安全帽、防護眼鏡、絕緣手套。
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的依據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電網公司應急預案編制規范》和國家電監會 《電力企業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應急準備與響應是針對的潛在時間和緊急情況,多為突發性風險。與正常情況比,所造成的影響和后果往往更嚴重。
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的對象有:
a)地震、雷電、狂風、暴雨等自然災害;
b)爆炸、火災、化學品泄漏、設備故障安全設施失靈;
c)意外人身傷害(機械傷害、高空墜落、觸電、高溫中暑)。
應急設備一般包括報警系統、應急照明和動力、逃生工具、安全避難所、應急隔離閥開關和斷路器、消防設備(包括應急噴淋、沖眼洗浴)、通訊設備等。
應急預案的內容:
a) 評估潛在事故危險的性質、影響程度、規模及突發事件的可能性;
b) 與上級主管部門、緊急救援服務機構及地方政府的通訊聯絡方式及步驟;
c) 建立應急管理組織和救災隊伍;
d) 緊急狀態下工作人員和其他人員的行動、應急方法和措施;
e) 重要記錄和設備的保護。
應急設備和物資:電話、無線電話、對講機和其他通訊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個人防護用品和其他救護設備及應急專用工具;消防設施。
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的培訓與演練
應急響應
應急響應本著積極預防、全力自救、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按照《應急響應計劃》的要求及時做出反應。在施工現場發生重大事故后應當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應急預案,并及時的調動其相關的應急搶險隊伍,位置配備適當的物資儲備,同時,相關的領導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事故現場,及時的組織事故搶險與救援,同時也要把事故的具體情況報告給有關方面,盡最大努力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
在事故發生后和進行演練后,進行原因分析,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必要時進行修訂。
對特種設備的監督管理
所謂的特種設備,其實指的就是那些能夠對生命安全造成影響的,自身危險性較大的壓力容器(含氣瓶)、鍋爐和壓力管道、起重運輸機械等。
使用的特種設備必須是具有生產許可證及安全認可證的特種設備生產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
操作人按操作說明書正確使用設備,并按規定保持各種記錄。
對在用的各項特種設備,進行相關的安全技術性能定期檢驗。要求其中的各個參建單位,必須要依據期向使用特種設備實際所在地,來向相關監督檢驗機構進行定期檢驗的合理申請,并且要對安全檢驗合格標志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換,要求其不能夠使用帶有超過有效期的安全檢驗合格標志的特種設備。
應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日常的維修保養和性能鑒定。
對于那些帶有壽命期限要求或者技術規程要求的特種設備或者是設備的零部件來說,對于其中的超期者,我們必須要按照與之相應的各項要求,來對其進行報廢處理。當特種設備在進行了相關的報廢處理之后,相關的使用單位必須要向管理該特種設備注冊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報告。
安全工器具的管理
在工作中通過使用一些安全工器具,能有效防止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如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安全遮(圍)欄、腳扣、驗電筆、接地線等。
參建單位應按《電力安全工器具預防性試驗規程》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對其配置、采購、試驗、標識、使用和管理作出規定。對于排架、腳手架、支護的搭設、驗收、使用、維護和拆除的安全事項作出規定。
特種作業是指由國家認定的、對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圍人員和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險因素的作業。電力工程建設常見的有:高處作業、起重、焊接、帶電作業、爆破、交叉作業、洞口作業和臨邊作業等。
對特種作業控制的一般要求:
a)特殊作業必須編制安全作業技術方案,并經審批;
b)特殊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培訓,考試合格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
c)為之配備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并且要正確的遵守其相應的作業操作規程;
d)要求特殊作業的相關環境適宜,并且要求其必須要具備相對完善的安全防護設施并保證其安全可靠;
e)要求特殊作業區域中必須要劃定相關的警戒區,并且要為之設置相關的警示與監護人員。
電力工程建設特殊物品是指危險品、化學品、油品,統稱“三品”。這些物品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中毒。特殊物品的安全管理內容包括:制定管理制度;建立臺賬,對“三品”種類、數量、來源、去向等作到心中有數;加強采購、運輸、儲存、使用的日常管理。例如:
---運輸
a)對于那些通過互相接觸或者碰撞就能夠引起爆炸或者燃燒的物品來說,或者是能夠產生其它危害的各類危險化學品來說,要求其必須要遵守相關的配裝限制與混合裝運的有關規定;對于那些遇潮遇熱就容易發生爆炸或者燃燒甚至是產生有毒氣體的危險品來說,在實際的裝運過程中要求其必須要采取相關的防潮與隔熱措施;
b)運輸過程中,應有防泄漏、防火、防爆炸措施,運輸途中應遵守交通規則,防止撞擊、傾倒;
c)裝卸人員應經過技能、安全培訓,考試合格,輕拿輕放,防止撞擊、拖拉和傾倒。
--- 貯存
a)我們在對危險品進行貯存時,要求其必須要貯存在專用場地、專用倉庫或者是專用的儲藏室內,并為其設置專人管理,與工作無關人員不得入內。
b)“三品”倉庫應當符合有關安全、防火規定,并根據物品的種類、性質,設置相應的通風、防火、防爆、泄壓、防雷、報警、滅火等安全措施,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c) “三品”應當分類、分項存放,應明確規定儲存量限制和層高限制,堆垛之間的主要通道應當有安全距離;不能夠在潮濕、露天、漏雨或者是低洼容易積水的地方進行存放;對于那些受到陽光照射時容易發生爆炸或者燃燒以及產生有毒氣體的危險化學品來說,則要求其必須要在陰涼通風的地點存放;此外,對于那些用于盛裝“三品”的容器,要求其在實際的使用前后,必須要進行認真的強度、密封度檢查,防止泄漏、火災、爆炸、中毒等事件的發生。
d)危險品入庫前,必須進行檢查登記,填寫《危險品入庫登記表》,標識清楚,分類擺;入庫后應當定期檢查,做到帳物相符。定期上報庫存品種和數量應編制《危險品日常點檢表》進行日常點檢。
---使用
使用部門配備危險品的安全技術說明書,將所使用危險化學品的有害、危險性、異常處理方法對員工進行使用前培訓;嚴格控制危險品的領用量,領用危險品采用專人負責制,并填寫記錄;使用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危險品的使用方法,禁止隨意傾倒和丟棄危險化學品及盛裝容器;避免危險品的灑漏及噴濺、外泄造成人身傷害和環境污染。
--廢棄
庫存失效的危險品批準廢棄后,將其送到指定的危險品廢棄點放置, 盛放危險品的廢棄包裝物,如鐵桶、塑料桶、玻璃瓶等,送指定的廢棄點統一放置,危險品殘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應聯系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
安全事故控制流程為:處理->調查原因->制定糾正措施->評審和確定糾正措施->采取糾正措施->確認糾正措施的有效性。
實施安全事故預案
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制定應急預案。要求應急預案必須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應急救援與處理的組織機構和相應職責分工;其次是應急救援與處理的設備與設施和材料的相關準備與領用等;再次,是對事故影響范圍進行有效限制,并且采取緊急控制措施來防止事故擴大;人員的撤離路線、救護方案和應急措施;報警的程序;恢復生產的控制措施等。
發生安全事故后,參建各方按應急預案和職責,立即組織搶險救援,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快恢復生產。同時,保護事故現場,收集必要的物證、書證和痕跡,繪制事故現場簡圖,對事故現場進行照相、錄像等,配合相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
調查處理安全事故
有關事故的調查程序和分類,按《電力生產事故調查暫行規定》的要求執行。對于安全事故,應做到事故原因沒有查清楚不放過、責任者沒有處理不放過、領導和職工沒有受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10.3969/j.issn.1001-8972.2015.2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