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尚華
教研員的研究領域不局限于課堂教學,而以課堂教學為核心,關注與課堂教學密不可分的要素,如校本研修、教學設計、作業的設計與實施、評價。以“教研組活動(校本研修)”和“教學設計”為例:
教研員要引導教師解讀《課程標準》,將《課程標準》的要求落實到每一節課中。要了解學校教研組、備課組活動的情況,指導他們開展備課活動。上海市初中英語學科教研從2013年起注重研究學校教研組計劃的撰寫,通過對全市160份教研組工作計劃的文本分析來提煉經驗、發現問題,并以計劃撰寫為基礎,研究如何組織教研活動。2014年開展了兩次以此為專題的市級教研活動,第一次在浦東新區課程與教學調研后,主題為“教研主題的確定與活動設計”(如表1),第二次在青浦區課程與教學調研后,主題是“運用工具規范教研活動”(如表 2)。

表1

表2
教學設計的核心是教學目標的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是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基礎。2011年起至今,全市開展了以“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為大主題的系列活動(見表3):

表3
在開展上述主題教研活動時,要從廣泛的調研中發現并提煉普遍性的問題,然后將問題提煉成教研主題。在開展教研活動時,先統一區縣教研員的思想,讓他們對問題達成共識,然后再逐級進行“傳遞”,旨在引導全市教師提高對問題的認識,通過活動來分析、解決問題,既注重研究的過程,也注重成果的分享。
研究的方法注重實證與經驗相結合,以2013年的工作為例。
在4月和11月浦東新區課程與教學調研過程中,使用“教研活動”“考試測驗”兩個工具分別對3所學校的教研活動和6所學校的考試測驗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的過程中,通過參加教研活動、聽課評課、教師座談、查看資料等形式收集證據,利用工具轉化為數據,挖掘浦東新區在學校教研活動和考試測驗方面的經驗和特色,發現兩方面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建議。
為了解作業設計現狀、作業批改的經驗與問題和學校作業管理的現狀,上海市提高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品質總項目組組織了作業文本抽樣與分析工作。初中英語學科抽樣分析了30位學生一個單元的英語作業。文本分析過程中,運用了總項目組提供的工具,并開發作業目標、題組劃分、作業難度、作業時間等工具,將學生作業轉換為數據,在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報告。
為全面了解初三復習計劃的現狀,于年初收集了各區縣共170所學校制訂的初三復習計劃,經過文本分析,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無指導思想或指導思想空洞;缺乏制訂計劃的背景分析;復習的目標不清晰;階段安排和時間節點模糊;復習策略單一;主要以練習和測驗代替講解;使用的材料不夠系統。針對問題,提出了建議:一是目標要具有針對性。復習的目標要基于對學生情況和考試要求的分析。二是內容要具有針對性。復習內容必須滿足學生的需求,而學生的需求是確定復習目標的依據。方法具有針對性。針對復習內容,判斷哪些需要講解,哪些需要加強練習,哪些可以啟發學生自主學習;針對不同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判斷哪些學生需要特定內容的鞏固。
為全面了解學校教研組計劃的現狀,于9月初收集了16個區縣共160份教研組計劃,經過分析,發現普遍存在以下問題:文本結構不夠清晰;個性特征不夠明顯;操作指導有欠缺;研究成分很欠缺。針對問題,提出了以下建議:教研組成員共同參與計劃的制訂;完善文本結構,必須包含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思路和具體安排;凸顯目標導向;強化實施指導;在實踐中不斷反思。
在教研過程中,教研員是合作共同體中的一員,也是合作共同體的組織者。以2013年12月教研活動的組織為例:由市教研室進行頂層設計;區教研員進行調查研究并形成專題發言;基層學校進行行動研究,形成專題發言,并呈現課堂教學;寫作教學專題活動中,名師基地班進行案例研究,形成專題發言,并呈現一節課堂教學;兩次活動中,市教研員都作了主題報告。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區縣教研員隊伍是教學研究的合作共同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12年開始,每學期組織兩次教研員論壇,旨在通過任務驅動讓區縣教研員在教學研究中發揮引領作用,并通過論壇為教研員提供交流與分享的平臺。以下是2013年開展的四次教研員論壇(見表4):

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