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笛+高涵璐
摘 ? 要:隨著東亞自由貿易區、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等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其實質運行階段的實施,使得貿易區內的產品貿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也是當前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對于世界農產品市場的良好運轉具有重要作用。當前,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給我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威脅。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規避風險才能真正基于自由貿易區促進我國的農產品出口業。在本文中,筆者將從實際的工作經驗出發,綜合分析當前自由貿易下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現狀、前景,并提出相關可行性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自由貿易;農產品出口;前景; 策略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發展以及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所營造的和諧國際市場分為的創建,我國的農產品出口正在朝著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與前進,貿易額的增加與市場良好形象的樹立都是重要體現。農產品出口走勢的良好為我國帶來了更高的外匯收入,為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非貿易壁壘的出現,也為自由貿易之下的農產品出口來帶了新的挑戰。那么新形勢之下如何才能推進農產品出口,提高產品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是當前應該著重關注的問題。
一、當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現狀
1.農產品出口總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農業整體結構的優化,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總量也呈現出逐年穩步增長的趨勢,九十年代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總量增長較為緩慢,但從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在國際商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入世之后實現了整體的發展與增長。但是從整體走勢而言,增長幅度卻在逐步降低。這說明,入世與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于我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充滿了挑戰與機遇。對于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商而言,一定要關注國際市場變動,并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與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占據更高的市場份額,從而成為自由貿易背景之下國際競爭的贏家。
2.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不斷優化,貿易逆差卻在增大
對于我國而言,農業仍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正在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當前,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豐富且廉價的國家,這對于農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當前,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國的農產品如糧食等的出口較不穩定,水果蔬菜等的穩定性則明顯高于糧食。這就說明隨著國際上對于農產品需求的不斷轉變,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結構也應該隨之而不斷優化,從而能夠獲取更高的市場份額。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我國的農產品出口一直保持著貿易順差的狀態。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給我國帶來的挑戰在于非關稅措施的逐步減少以及關稅額的降低都使得國外的質優價廉的農產品進入到我國的國內市場,從而形成威脅。因此,自由貿易之下我國的農產品貿易逆差不斷擴大,我們應該重視這一問題,并通過相關策略的分析與實施進行解決。
二、貿易自由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1.貿易自由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積極影響
貿易自由區的建立以及國際貿易自由化政策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自由貿易區內的進出口優惠政策可以極大地降低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成本,實現低成本,高收益。因為在自由貿易政策之下,各國之間的關稅額分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削減,這對于同屬自由貿易區內的國家而言,無疑是一項有利因素。伴隨著國際關稅的逐漸減少甚至取消,我國的農產品在生產成本降低、質量提升的基礎上更有利于以其優勢進軍國際市場,搶占市場先機與份額。第二方面是貿易自由下國際市場的擴大推進了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增加。市場份額的擴大有利于營造我國獨特的農產品市場效應,從而借助品牌樹立起獨特的競爭優勢。第三方面是有助于我國農產品新市場的進一步開拓。
2.貿易自由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消極影響
貿易自由在給我農產品出口帶來便利條件的同時,也有一些阻礙性因素,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點是貿易區內各國對于農產品質量的評判標準不完全一致導致了貿易摩擦的發生,甚至會產生一定的貿易壁壘以及非關稅壁壘,極大地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第二點是對于農產品質量更高、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而言,在貿易自由化之下擁有比我國更強的競爭力。第三點則體現在各國海關對于農產品的檢測程序不盡相同,使得在具體通關使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筆者認為,以上出現的這些消極影響與不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自由貿易政策與制度的不完善與不健全,隨著其進一步完善,一定能夠得到緩解。
三、自由貿易下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前景展望
1.農產品出口品種多樣化的趨勢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農產品出口種類較少,以糧食為主,但隨著國內農產品種植種類的增多、產量與質量的增加,出口品種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包括水果、蔬菜、加工食品以及谷物等,都占據了一定的出口比例。隨著出口農產品品種的多樣化,我國的農產品將會在更多的領域占據優勢,從而在整體上實現競爭優勢的提升。
2.自由貿易下我國農產品出口發展潛力巨大
對于我國甚至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農業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第一產業,在很大程度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自由貿易區內的國家處于不同的緯度,氣候條件有所不同,所以在農產品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這就表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具有廣泛的現實基礎。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部分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時間有限,很多東西還未形成規范,尚處于起步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在進出口貿易的過程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為自由貿易的巨大發展潛力的發揮掃除障礙。
3.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的轉變
為了更好地適應自由貿易,我國的農產品結構正在逐步發生結構轉變,主要包括出口產品結構、出口經營主體以及出口市場結構三個主要方面。在出口產品結構方面,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有所提及,主要是指種類的增加以及比重的變化。在出口經營主體方面,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省份主要集中在以山東、遼寧、福建以及浙江等為代表的沿海省份,占據著較高的出口份額和外匯數額。第三方面是出口市場結構的轉變,隨著自由貿易區的擴大,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國也從亞洲擴大到了亞洲、美洲以及歐洲等地區。
四、應對自由貿易的我國農產品出口策略分析
1.發揮我國農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擁有數千年的農業發展史,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在我國的基礎地位十分穩固。我國傳統的農業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家庭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單位,雖然近年來大型農場不斷增加,但家庭種植仍然占據著主要地位。這就使得我國的出口農產品多數為初級的未加工產品。與自由貿易區內的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的一大競爭優勢就在于生產成本較低,價格成為優勢因素。基于這樣的國際農產品貿易格局,筆者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動,而且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相關政策措施的完善與健全,我國出口農產品的價格優勢將會發揮更大的效用。而價格優勢也使得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2.提升農產品質量,加大農業科技投入
自由貿易區建立之后,一些國家出現了設立非關稅壁壘,嚴重影響到了國際進出口產品貿易。對于我國的出口農產品而言,最主要的問題出現在產品質量方面,因此,需要在產品質量提升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例如可以加強對出口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建立起完善的質量檢測系統與體系,并且做好落實執行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實現競爭力的提升。從前期的耕種、培育以及后期的包裝,都可以通過科技投入實現價值的增加。與此同時,我國的出口農產品公司也應該進行一定的轉變,通過系統化的公司運作,實現整個出口農產品行業的質量提升。
3.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加強國家間的交流合作
我國當前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能夠起到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作用。因此,在自由貿易背景之下,政府可以通過加大對農產品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如資金、技術、設備等,實現整體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其次,政府還可以通過出臺一些相關政策法規等限制低產出、高能耗的農產品出口企業的產品出口。在當前的背景之下,政府對于國際貿易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且在相關措施實施的基礎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自由貿易區之下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非常必要的,除能夠實現技術等的交流之外,還能夠有效消除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為農產品進出口掃除障礙。政府間的經濟與合作將會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五、結語
自由貿易區的設立無疑是為了消除國際貿易的壁壘,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自由貿易下仍然存在一定的非貿易壁壘。非貿易壁壘的存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出口農產品質量的提升,但是對于出口量而言卻是很大的限制。因此,在自由貿易之下,我國農產品出口商應該認識到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只有基于此,才能實現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從而起到積極應對自由貿易與非關稅壁壘的效果。自由貿易之下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筆者相信,我國的農產品出口業一定能夠得到長遠的穩定發展,并占據更高的國際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于正蔚,楊蘭.非關稅壁壘下我國農產品出口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4(24).
[2]賈少宇.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與競爭力分析[J].魅力中國,2014(15).
[3]張宗英.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戰略研究[J].對外經貿,2014(2).
作者簡介:吳笛(1985- ?),女,內蒙古通遼人,大連財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合作;高涵璐(1993- ?),女,遼寧沈陽人,大連財經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