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解讀“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2015-01-30 03:36:27樊崇義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中國司法 2015年2期

樊崇義(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我國法治建設的藍圖更加清晰,法治建設的號角更加嘹亮,法治建設的目標、任務、措施更加具體。

《決定》中明確提出要“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一段論述,明確了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目標、任務、措施。但是,《決定》發表后,公、檢、法、司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對以審判為中心的認識、理解眾說紛紜。有人說今后的刑事訴訟主要是看法院的,公安、檢察、律師辯護無所謂了!有人說,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階段論告辭了,要轉向“中心論”了!還有人說,貫徹以審判為中心,重點就要放在檢察院了,公訴的質量決定著審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鑒于此,如何對“以審判為中心”進行解讀,筆者簡論如下。

一、概念

筆者認為,以審判為中心,是在我國憲法規定的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前提下,訴訟的各個階段都要以法院的庭審和裁決對于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要求和標準進行,確保案件質量,防止錯案的發生。

以審判為中心不是顛覆“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亦即“中心論”與“階段論”是辯證的統一,二者并不矛盾。有人說以審判為中心是對“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顛覆,我們認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明確指出:“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互相制約,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訴訟制度,必須堅持。”因此,我們認為,偵查、起訴等審前階段,是以審判為中心的前提和基礎,要實現以審判為中心,脫離了偵查、起訴等環節,審判就成了空中樓閣。所以,必須在堅持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基礎上加強審判。

以審判為中心的實施主體,不僅僅是人民法院,而是由法院、公安、檢察、辯護律師形成合力,才能貫徹實施以審判為中心。就整個訴訟法律關系而言,控、辯、審三種職能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方,這一訴訟就是一個不完整的訴訟,就是一個失敗的訴訟。從這一意義而言,我們認為,以審判為中心是一個綜合指標,是公、檢、法和辯護律師正能量的合成。

以審判為中心的內涵,是控、辯、審三種職能都要圍繞審判中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的標準和要求而展開,法官直接聽取控辯雙方意見,依證據裁判原則作出裁判。其內涵有三:一是審前程序的偵、訴兩種職能,即公安和檢察機關要形成合力,執行控訴職能;二是要充分發揮刑事辯護職能的功能和作用,堅持有效辯護、實質辯護,充分行使訴訟權利;三是審判法官要堅持審判中立原則,做到兼聽則明,認真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嚴格依法斷案,作出公正裁判。以上三種職能的發揮,其中關鍵是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堅持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二、背景

為什么提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決定》中提出這一命題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

第一,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具有中國特色的法治國家,保證司法公正,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必然要進行訴訟制度的改革,使刑事訴訟走科學發展之路。要科學發展必然要遵循訴訟規律,訴訟的階段論,即三道工序、三個車間、流水作業的方法一定要改革,一定要實現審判的功能和作用,實現刑事訴訟最后一道工序的決定性作用。審前程序的偵查和起訴必須適應庭審的要求,以審判為中心,這樣才能保障作出公正的裁決。因此,以審判為中心是由訴訟的規律決定的。

第二,近年來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存在辦案人員對法庭審判重視不夠,常常出現一些關鍵證據沒有收集或沒有依法收集,進入庭審的案件沒有達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要求,使審判無法進行①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58頁。。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重偵查、輕審判。審查起訴把關不嚴,刑事審判走過場,其根本原因是證據裁判原則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尚未形成法律制度,取證規則和行為規范出了問題,導致刑事裁判的質量不高。

第三,對我國憲法規定的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基本原則的理解和執行出現偏差。在一個時期內,有人大力鼓吹“以偵查為中心”,“公安是做飯的,檢察院是端飯的,法院是吃飯的”,“強勢的公安,優勢的檢察,弱勢的法院”流行一時,司法審判的權威喪失了,司法公正不見了。以審判為中心,就是要糾正這些錯誤的理解和做法。

第四,人民群眾和訴訟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權威漠視或觀念淡薄。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裁定落實難、執行難,甚至個別當事人抗拒執行,信訪不信法,訴訟無終結,纏訴不止,案結事不了,乃至個別地方花錢買平安,用人民幣息訴化訪,司法公正丟失,給社會公正帶來嚴重損傷。以審判為中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為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的實踐問題應運而生。

三、目標

所謂目標,就是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價值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指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目的是促使辦案人員樹立辦案必須經得起法律檢驗的理念,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項改革有利于促使辦案人員增強責任意識,通過法庭審判的程序公正實現案件裁判的實體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錯案的發生②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59頁。。”根據這一論述,筆者認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理解:一是總目標,通過法庭審判的程序公正實現案件的實體公正,或稱總的價值目標為司法公正;二是直接目標,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或稱庭審的決定權;三是間接目標,促使司法人員樹立辦案必須經得起法律檢驗的理念,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這兩個檢驗其實就是現代刑事司法理念。對于刑事裁判的功能和作用,必須用現代司法理念來理解,它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關卡,對整個社會起到一種引領作用。因此,它必須具備公平、正義的價值,要實現這種價值,就必須堅持以上“兩個檢驗”。

四、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指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有利于促使辦案人員增強責任意識,通過法庭審判的程序公正實現案件的實體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錯案。③同上注。”由此可見,以審判為中心的總任務有利于實現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錯案。在完成這一總任務的過程中,應當重點把握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第一,規范偵查行為,嚴格取證規則,為公正審判打下堅實的基礎。

偵查是訴訟的第一道工序,是審查起訴和法庭審判的前提和基礎。由此,偵查環節的功能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就偵查行為而言,當前我國無論是職務犯罪案件的自偵,還是普通刑事案件的偵查,所面臨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可概括為:刑訊逼供屢禁不止;冤假錯案時有發生;偵查違法亂象叢生。針對這些問題,必須推進嚴格執法,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偵查中拘留逮捕的必須送往看守所羈押;二是訊問必須在看守所進行;三是訊問的方法要由剛變柔;四是訊問全程錄音錄像;五是偵查模式必須由“口供為本”轉向“物證優先”和“實物證據為本”;六是調整辦案程序,先取證后訊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必須堅持執行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嚴禁刑訊逼供的機制,一是對證據的收集必須做到不得強迫自證其罪;二是對非法證據一定要排除;三是訊問要全程錄音錄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打牢刑事訴訟的基礎,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刑事錯案。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的偵查,即職務犯罪案件的偵查還存在問題。當前,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必然要改革自偵案件的偵查模式和方法,以適應以審判為中心之需要。檢察機關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快實現從“由供到證”到“由證到供”“以證促供”“供證結合”的模式轉變,弱化口供對案件偵查的決定作用,更加重視偵查活動中以客觀證據為核心。與“由供到證”式偵查模式只需要在室內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相比,“由證到供”模式會涉及更廣泛的偵查空間和復雜的偵查操作,因而也就需要各方面的司法投入。今后檢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偵查人員的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切實轉變執法觀念,不斷優化偵查隊伍的專業結構,并應堅持科技強檢,增加偵查工作的技術含量,強化秘密偵查措施和技術偵查手段的規范運用,充分發揮科技手段在職務犯罪偵查工作中的作用,利用新的技術裝備及時發現、收集、固定各種證據,擺脫對口供的過分依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決定》中提出的“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的目標④王守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帶來深刻影響》,《檢察日報》,2014年11月10日。。

第二,審查起訴、提起公訴是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中間環節,也是防范冤假錯案的屏障。因此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必然要求檢察機關提高公訴質量,把好關口,嚴防刑事錯案的發生。

“公訴檢察官應當從庭前證據審查和庭上舉證辯論兩個方面尋找改善工作的切入點。首先,應當更加重視庭前的證據審查工作,對證據的客觀真實性、與案件的關聯性、取得證據的合法性進行全面、細致、嚴格審查,充分考慮證人出庭作證可能引起的證據變化和對案件定罪量刑產生的影響,圍繞案件焦點做好出庭應對準備。其次,庭審實質化使得庭審活動更具對抗性和不可預測性。公訴檢察官必須不斷增強業務素質,提高交叉訊問能力和當庭應變能力,真正通過扎實的證據和嚴密的論辯,履行好對犯罪的追訴職能。⑤同上注。”

第三,庭審是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核心,更是以審判為中心的關鍵環節。

所謂庭審中心主義,全國第六次刑事審判工作會議指出:審判案件以庭審為中心,事實證據調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辯論在法庭;判決結果形成于法庭,全面落實直接言詞原則,嚴格執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前文已經指出,我們要按司法規律辦案,要全力維護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裁判,尤其是要清醒地認識到,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不只是走程序或辦手續,人民法院的庭審是刑事訴訟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刑事訴訟的結果。庭審過程和結果的價值目標是公平和正義,審判的親歷性、中立性、程序終局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以審判為中心,公檢法三機關在訴訟中的職能和職責,并非平分秋色,司法規律和訴訟規則要求必須堅持庭審中心主義,以實現真正的審判獨立。只有這樣,才能把審判定位為最后一道防線,形成的裁判才具有權威性。只有這樣,人民群眾通過庭審才能感到審判的公平和正義!

為落實以審判為中心,公檢法如何應對這一歷史性變化,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研究。筆者認為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培育現代司法理念,準確為審判權定位。應該說庭審是刑事訴訟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實現公平正義、防止錯案的最后一道防線,生效裁判必須具備既判力和權威性。人民法院的庭審必須排除一切干擾,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

二是堅持對抗式訴訟模式。即法官居中,控辯平等。審判長是一庭之長,要領導法庭、指揮法庭,控辯雙方要聽從法庭指揮。在訴訟法律關系上,作為執行控訴職能的控方與辯方是平等甚至是對等,刑事庭審程序的安排上,也是把最后陳述這一權利交給了被告方。

三是正確處理庭審的公訴職能和法律監督職能。人民檢察院的審判監督只具有建議性和事后性,在庭審過程中,尤其在法庭上,不能借口法律監督而影響庭審進行。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03 條規定:“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何時提出糾正意見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580 條第3 款規定:“人民檢察院對違反程序的庭審活動提出糾正意見,應當由人民檢察院在庭審后提出。”特別強調要以檢察機關的名義提出,還要向檢察長報告后才能提出。

四是以審判為中心對控辯雙方參與訴訟以及證據的運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提高證據出示、質證能力。實現證據出示、辨認、認證各個環節的直接性、言詞性,嚴格限制書面審理的傳統做法。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從根本上改變了對書面證言和鑒定結論質證的傳統方法與做法。

(2)律師辯護的實質化應當引起公訴機關的高度重視。

(3)證明標準中“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要求一切以庭審為標準。

(4)正確處理“在卷證據”與“在案證據”的關系,要從“在卷證據”轉向“在案證據”。以庭審為中心,倒逼檢察機關對證據的正確審查與運用。要從三方面著手改革:一是審查范圍從“在卷證據”擴大到“在案證據”,只審查書面證據已經不符合實際需要;二是審查方式從“書面審查”轉向“親歷性”審查;三是倒逼公訴機關必須緊緊抓住證據的合法性,深入審查排除非法證據。

第四,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必然要求刑事辯護律師工作進入實質化。刑事辯護是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辯護職能是近現代刑事訴訟三大職能之一,而且是不可缺少、更不可忽視的一種訴訟職能。刑事辯護制度貫徹情況,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尊重和保障人權、民主與法治進步與否的重要標志。

當前,我國的刑事辯護工作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相當的差距。一是刑辯不到位,尚有50%~70%的刑事審判辯護律師缺位;二是到位的刑事辯護尚未達到實質化,實體辯護和程序辯護均殘缺不全;三是法律援助工作還處在艱難的推進中,無效辯護制度尚未建立。

刑事辯護工作實現實質化不僅要建立健全案件的實體辯護,而且要完善案件的程序辯護,以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為目標,全面推進刑事辯護工作。刑事辯護實質化的要求,就是要確立有效辯護制度。有效辯護包括以下三層意思: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為刑事訴訟的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應享有充分辯護權;二是應允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聘請合格的辯護人為其辯護;三是國家應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充分行使辯護權,設立法律援助制度,確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律師幫助⑥宋英輝:《刑事訴訟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頁。。有效辯護有三大要素:首先是合格的律師;其次是全面的庭前準備;再次是稱職的法庭辯護。這三大要素的關系是,合格的辯護律師是前提,全面的庭前準備是基礎,稱職的法庭辯護是核心。

1.全面的庭前準備包括:及時會見;全面仔細地閱卷;及時有效調查,包括調查證人、調取物證書證、走訪犯罪現場、審查被告人是否符合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等要素;科學謹慎的專業鑒定;充分協商辯護策略;積極參與庭前會議,尤其是對非法證據排除,要嚴格把關。

2.稱職的法庭辯護,其核心是對控方案卷的實質審查。

(1)質證

①對證人質證

對控訴方的出庭證人,律師應注意從以下方面進行質證:證人與案件事實的關系;證人與被告人、被害人的關系;證人證言與其他證據的關系;證言的內容及其來源;證人感知案件事實時的環境、條件和精神狀態;證人的感知力、記憶力和表達力;證人作證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擾或影響;證人的年齡以及生理上、精神上是否有缺陷;證言前后是否矛盾等。辯護律師應綜合以上方面,對證人證言的可信性及時發表意見并闡明理由,如有異議,應與控訴方展開辯論。對于公訴機關提出證人名單以外的證人出庭作證的,辯護律師有權建議法庭不予采信或要求法庭延期審理。

②對出庭的鑒定人和鑒定意見,辯護律師應注意從以下方面質證:鑒定人與案件的關系;鑒定人與被告人、被害人的關系;鑒定人的資格;鑒定人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鑒定的依據和材料;鑒定的設備和方法;鑒定意見與其他證據的關系;鑒定意見是否有科學依據。

③對控訴方出示的物證、書證,應注意從以下方面質證:物證、書證的真偽;書證是否是原件;物證、書證與本案的聯系;物證、書證與其他證據的聯系;物證、書證要證明的問題;取得物證、書證的程序是否合法。公訴方出示證據目錄以外的物證和書證,辯護律師有權建議法庭不予采信或要求法庭延期審理。

如果控方證據經受住了辯護律師的審查,那么辯護律師還應提出對被告人有力的證據、事實以及法律主張,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對被告人科處的刑罰。在犯罪事實無可辯駁的情況下,對被告人判處何種刑罰以及刑罰的輕重便成了辯護的重點。辯護律師應緊緊圍繞著犯罪行為對被害人及社區造成的危害、被告的人身危險性、被害人的過錯等,通過翔實的證據證明對被告人應減輕或免予處罰。在符合緩刑條件的情況下,辯護律師還應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和社區,努力為被告人的緩刑創造社會條件。

總體上,律師的辯護發言應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有力,邏輯嚴謹,用詞準確,語言簡潔。辯護意見應針對控訴方的指控,從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準確無誤、訴訟程序是否合法等方面進行分析論證,并提出關于案件定罪量刑的意見和理由。

(2)為受委托人作無罪辯護,應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控訴方指控的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控訴方或辯護方提供的證據能證明以下情況,依據法律應當認定被告人無罪的:①被告人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②被告人行為系合法行為;③被告人沒有實施控訴方指控的犯罪行為;④其他依法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情況。

(3)辯護律師做有罪辯護應著重從案件定性和對受委托人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方面進行。此時的重點是量刑辯護。在我國量刑辯護是一種嶄新的辯護形態,律師界對這一辯護形態一直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加上原有的法庭審理程序沒有給予律師充分的量刑辯護空間,造成這一辯護形態不發達。為促使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有效的量刑辯護,有必要為律師辯護確立最低工作標準,以便有效規范律師的量刑辯護活動。量刑辯護作為一種獨立的辯護形態,其基本目標在于說服法院接受辯護方有關從輕、減輕、免予刑事處罰的意見。要達到這一效果,辯護律師在庭審階段至少應作出以下防御工作:一是在量刑程序中向法庭提出所有業已掌握的有利于被告人的情節,并對公訴方提出的不利于被告人的量刑情節加以反駁和辯論;二是針對公訴方、被害方可能提出的量刑建議作出必要的辯駁,同時向法庭明確提出本方的量刑意見,并對此作出必要的論證;三是對法院判決書所作的不適當量刑裁決提出上訴,爭取通過上訴審程序繼續說服上級法院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判決。

五、措施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涉及到公、檢、法、司各個機關,關系到訴訟的各個階段,多主體、多階段所采用的措施、方法也是方方面面,可謂措施種種、多元并舉。其共同的、關鍵的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必須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在刑事訴訟中,控、辯、審各項訴訟職能的行使,要做到以審判為中心,就必然要堅持證據裁判原則。證據是訴訟的基石,是保證案件質量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必須緊緊圍繞本案證明對象收集證據。證據收集不全將導致該證明的問題沒有證明,甚至關鍵證據缺失,使庭審不能順利進行。按證據法學的說法就是對證明對象中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缺少證據證明。任何一種犯罪在證明對象中,必須解決“七何”要素,即“何人、何事、何時、何地、何方、何因、何果”,這七個要素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證明犯罪的構成問題。即每一個“何”,每個犯罪構成要件事實,都有確實可靠的證據加以證明,才能稱之為“充分”。二是全面貫徹證據裁判原則。必須嚴把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管、移送、出示、質證、辨認、認證等運用證據的各個環節,以保證證據的證明力和證據能力。三是嚴格依法排除非法證據。在證據收集這一環節,特別要注重案發后客觀性證據的收集。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2月20日公布的《關于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72 條規定:“對與案件事實可能有關聯的血跡、體液、毛發、人體組織、指紋、足跡、字跡等生物樣本、痕跡和物品,應當提取而沒有提取,應當檢驗而沒有檢驗,導致案件事實存疑的,人民法院應當向人民檢察院說明情況,由人民檢察院依法補充收集、調取證據或者作出合理說明。”2013年11月21日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第9 條規定:“現場遺留的可能與犯罪有關的指紋、血跡、精斑、毛發等證據,未通過指紋鑒定、DNA 鑒定等方式與被告人、被害人的相應樣本作同一認定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涉案物品、作案工具等未通過辨認、鑒定等方式確定來源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對于命案,應當審查是否通過被害人近親屬辨認、指紋鑒定、DNA 鑒定等方式確定被害人身份。”這些規定雖然姍姍來遲,但是畢竟最終到來了,對預防像佘祥林、趙作海等冤假錯案起到了“閘門”作用。

第二,堅持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確保案件的質量,防范刑事錯案。為此,必須堅持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貫徹和實施。但是,自2012年《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關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施,出現兩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司法機關對訴訟中的非法證據不愿意排除,不想排除,不敢排除,對執行這一規則產生動搖,怕排除后案件認定卡殼,訴訟無法進行。所以,兩年來全國各地非法證據排除的案例非常之少。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案件質量實難保證。二是非法證據的定義和排除范圍立法規定不明,尤其是對何為“威脅、引誘、欺騙”,法律并未明確規定。非法取證的手段多樣,形形色色的變相刑訊逼供,亟待司法解釋給以明確界定。

第三,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我國2012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對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作了一些規定,但是仍存在規定不細、出庭范圍界定模糊、懲戒措施不嚴、保護措施不力等問題。立法必須總結歸納,予以完善。不過,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執行不力的原因是多層次的,僅僅靠立法層面解決是不夠的。我國2012年《刑事訴訟法》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所采用的新措施是舉世矚目的,但是出庭率并無變化。多數地區證人出庭率仍徘徊在1%~2%,甚至個別地區審理的刑事案件兩年來僅有2 起案件、2 名證人出庭。書面審理盛行,案件質量令人擔憂。尤其是職務犯罪案件,證據存在“一對一”的情況,作案留下的客觀證據少,靠口供、靠證言定案的多,口供、證人證言這類言詞證據的可靠性差,具有易變性、不穩定性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完善證人出庭制度、鑒定人出庭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為確保案件的質量,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必然要解決證人、鑒定人“到案難、出庭難和說實話難”的問題。

第四,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必須使進入庭審的案件達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法定要求。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也包括刑辯律師,對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3 條規定的證明標準,必須統一認識,統一理解,統一把握,才能使法庭作出既具有法律效力,又具有權威性的裁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刑事訴訟法》第53 條所規定的“排除合理懷疑”這一標準的理解和把握。筆者認為,“排除合理懷疑”首先是建立在全案證據的基礎上所得出的結論,不能脫離本案經過庭審查證屬實的證據體系,而空談排除合理懷疑。排除合理懷疑有四層含義:首先,它是一個道德標準,要求辦案人員對證據的運用,要具備良知和良心,不能歪曲事實;其次,它是一個理性或稱理念性的標準,而不是一個數量標準,是一種理念、理性要求;再次,懷疑必須是一個具體的、正當的、有根據的懷疑,不是妄想式的胡思亂想;最后,辦案人員在全案證據查證屬實后,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判斷,邏輯思維,自由裁量,最后得出一個客觀公正、排除了其他可能性的結論。總之,正確理解排除合理懷疑,把握查明事實、認定證據的標準,才能使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達到確保案件質量、防范錯案的目的。

第五,維護司法權威,充分發揮庭審的決定性作用。如前所述,庭審是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核心。我國的訴訟結構是法官中立,控辯平等,最終由法官裁決。法官是一庭之長,控辯雙方要聽從審判長的指揮和領導,要維護法官的裁判權。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指出:要“保證庭審在闡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種決定性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所有參加庭審的公訴人、辯護人、訴訟關系人,必須服從審判長的指揮和領導;二是檢察機關的審判監督如前所述只能在事后以人民檢察院的名義進行;三是參審人員必須遵守庭審紀律,維護庭審秩序;四是法庭對事實、證據的認定,以此為基礎作出的裁決,控辯雙方必須維護,有不同意見的,可依法上訴、抗訴或判決生效后申訴。總之,實現庭審的決定作用,彰顯司法權威,是以審判為中心的應有之義。

第六,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決定》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論述中,把辦案責任制明確為一項重要的措施,指出“明確各類司法工作人員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⑦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23頁。”當前司法改革關于“主審法官、主任檢察官和主辦偵查員”的改革,就是要在實行員額制和分類制以后,落實辦案質量責任制以及錯案倒查問責制。通過試點,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解決誰辦案、誰負責的問題。至于何謂終身負責制?如何實行錯案倒查問責制?還有其特殊的涵義和做法,必須進行專題研究和探索,限于篇幅,不在此專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找国产毛片看| 成人午夜天|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欧美成人日韩|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p区|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国产特一级毛片|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1区2区|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操国产美女|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伊人91视频|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欧美伦理一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91高跟丝袜|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欧美成人A视频| 青青国产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成人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五月婷婷| 无码在线激情片|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久久伊人色| 天天色天天综合|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日韩免费毛片|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美女免费黄网站| 国产成人资源| 伊人中文网| 国产精品v欧美|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97综合久久|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在线日本|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亚洲h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