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流明(廣東省司法廳副廳長)
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探索與思考
何流明(廣東省司法廳副廳長)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這為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目標,指明了將“青少年在校生”作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源頭”長抓不懈的方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一直以來,廣東省高度重視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積極探索有效模式,鼓勵地市先行先試,創新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普法品牌”和長效工作機制,青少年學生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有序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網絡初步形成,初步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網絡,較好地形成了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建立完善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法治副校長工作制度、中小學課堂學法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規范。三是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不斷創新,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地創新發展了一批特色普法品牌,如東莞市創建“校園法苑”,惠州市施行“每一名中小學生一冊法治教育讀本”工程;江門市試行20萬在校中學生在線學法考試;廣州市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新方式,開展中小學普法教育的科學與規范化課題研究等。四是青少年法治教育陣地建設不斷完善,全省地級以上市均建立了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五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力度不斷加強,2014年舉辦6·26國際禁毒日“法引我行,拒絕毒品”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系列活動;在全省開展“千名青年律師千場青少年法律服務”活動;召開全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舉行全省大中學生網絡法律知識競賽。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進一步探索實踐新形勢下開展青少年學生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新方式,著力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法治教育進大綱、進課時、進課堂是解決青少年學生學法困境的根本途徑。目前廣州市、惠州市編制了法治教育教材,且人手一本,其他各地市基本做法是采用印制派發普法資料方式進校園,缺乏科學統籌規劃。明年省普法辦擬與省教育廳聯合開展中小學在校法治教育教材內容課題研究,根據我省實際,采取分步走,一是借助現有普法讀物、教材和課題研究成果,盡快研究制作編印符合中小學學生認知特點和理解能力的全省中小學生統一普法教材。二是采取部分地市先行先試的做法,由點及面有序推進,根據我省正在積極推進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工作的整體部署,按照《廣東省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的要求,分步實施普及目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實現全省中小學生人手一本法治教育讀本,保障在校德育老師、法制副校長使用統一規范法治教材。三是結合我省實際,推進法治教育進大綱,選擇珠三角等條件較成熟地區先行先試,由點帶面逐步推廣普及。
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長效工作機制是推進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向縱深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實現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計劃、教材、師資、課時、考核”五落實,必須從建立完善青少年學生學法用法制度入手。一是堅持青少年法治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擬建議恢復省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領導小組,把綜治、公安、檢察院、司法、教育、婦聯、共青團等部門納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明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組織領導、保障措施、目標任務和工作制度,整合資源構建全社會齊抓共管的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格局。二是推動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評估機制。實施《廣東省依法治校工作評價標準(試行)》,開展多元化法治示范學校創建工作。聯合依法治省辦、教育行政部門,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評估體系,作為創建文明學校、學校等級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學生學法和遵紀守法的情況要納入學生升學、招生、招工、參軍等考核內容,推動青少年法治教育落實到位。三是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檢查督促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完善中小學生學法用法考核制度,將法治教育“五落實”情況納入普法檢查督導重要內容,并對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成績突出的學校、法治教育基地、法制副校長等單位和個人,加大表彰獎勵的力度。
建設一支穩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者隊伍是確保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障。重點抓好法治副校長、普法講師團和普法志愿者三支隊伍的建設。一是加強法治副校長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工作指導、督促、協調機制,完成全省法治副校長摸底調查,編制全省法治副校長名冊,落實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聘請率100%的工作目標。二是加強青少年普法講師團隊伍建設。推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士,充實青少年普法講師團隊伍,特別是吸納熱心公益事業的公檢法退休干部及法律專業人才。三是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志愿者隊伍建設方面。目前,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務志愿隊伍,下一步,要面向全社會大力招募法治宣傳教育志愿者,整合社會資源,打造省內各大院校法律專業人才為主的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學校結對幫教法治實踐活動。同時,以省廳直屬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為試點,開拓法治宣傳教育志愿服務。今年上半年擬與團省委、省律協聯合啟動志愿者“模擬法庭”進校園的活動。
建立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陣地,是促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持續穩定開展的有效途徑。一是充分發揮青少年法治教育陣地的功能作用。以廣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為示范點,探索基地硬件設施和軟件建設,功能、規模運作標準,制定《廣東省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基地建設標準》,充分利用全省現有的402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要求全省青少年學生在小學、初中、高中的各個階段到法治教育基地接受一次以上的法治教育。二是充分發揮特殊陣地的警示教育作用。要求全省各地定期組織廣大青少年到少年法庭、戒毒所等單位觀摩體驗,接受直觀、形象的“現身說法”教育。三是探索建立新興媒體法治宣傳教育陣地。積極推動法治育民信息化平臺建設,廣泛征集各地已有課件、讀物,整理法治宣傳教育資料庫,為信息平臺儲存做好準備;探索開設普法微信訂閱號,開辟青少年法治教育專門內容,為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提供鏈接;總結推廣江門、惠東青少年網絡在線學法考試經驗,推動全省青少年學法信息化工作。
抓好青少年“源頭”法治宣傳教育,是普法基礎工作中的基礎,是普法重點對象的重中之重,任重道遠,意義重大。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是社會系統工程,要在完善工作機制上、落實職能部門責任上、發揮社會力量參與上統籌謀劃。我們要乘四中全會之春風,唱響法治春天之歌,振奮精神,不斷探索,推進廣東省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 趙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