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法律援助工作快速發展,覆蓋群體不斷擴大,案件數量已經突破6 萬件。為在保持案件數量的持續穩定增長的同時,提高案件質量,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安徽省司法廳經過充分醞釀,于最近出臺了《安徽省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共6 章25 條,重點就案件質量控制標準、個案質量評定和綜合管理質量評價作出規定,同時對質量監督結果的運用提出要求。
在質量監督的主體上,《辦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法律援助工作實際,首次提出了“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的質量管理原則,并明確了相應責任:法律援助管理機構負責宏觀指導;法律援助中心是法律援助案件綜合管理質量的責任主體,是法律援助案件個案質量的監督主體;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服務人員是其承辦的法律援助個案質量的責任主體。
在個案質量監督上,《辦法》規定,法律援助機構在指派案件的同時應確定質量監督人員,采取旁聽案件開庭審理情況等多種方式,對法律援助案件進行全程監督,并記錄在《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督表》上。質量監督人員在收到法律援助人員提交的立卷材料之日起5 個工作日內,分為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對案件質量提出等次初評意見,經法律援助機構負責人批準后通知法律援助人員及其所在的法律服務機構。
在法律援助案件綜合管理質量評價上,《辦法》規定,省司法廳每年第一季度對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及省轄市上一年度的法律援助案件綜合管理質量進行評價。省轄市負責對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及縣區司法局上一年度的法律援助案件綜合管理質量進行評價。綜合管理質量評價以個案的管理與服務質量為核心,也包括質量管理隊伍配備、質量管理制度建設、經費保障等方面的內容。評價結果一級為良好,二級為合格,三級為不合格。
在質量控制的標準上,鑒于有關行業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中,已對實體方面的內容有較詳細的規定,《辦法》側重從程序入手,對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審查、指派、承辦、結案、歸檔等提出明確要求,旨在以程序質量保障實體質量。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5 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法律援助機構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制作指派通知書并及時送達;法律服務人員應當在3 個工作日內與受援人會見,應當自結案之日起30日內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立卷材料等。
在質量監督結果的運用上,《辦法》規定,個案質量評定的等次與辦案補貼數額掛鉤,綜合管理質量評價結果在司法行政系統通報,并作為相應年度法律援助工作考核內容的重要部分。
(安徽省司法廳法律援助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