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翁建榮
全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各項任務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翁建榮
要以務實精神謀劃改革、以實干作風落實改革、以實際成效檢驗改革的“三實”要求,全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各項任務。在改革內容謀劃上,緊緊圍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年度改革任務,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在改革推進方式上,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從以前端盤式的改革改為點菜式的改革,提高改革的實際成效。在改革績效評估上,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協同推進,同步落實,發揮改革的綜合效應
今年以來,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和年度部署的工作任務,發改委系統上下合力推進,狠抓落實,經濟體制領域的改革順利推進。主要有以下八項改革取得較好成效:
省委確定的十項重點突破改革任務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進展順利。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經濟體制改革領域的十項重點突破的改革(其中省發改委牽頭的任務六項),取得階段性成效,向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作了專題匯報。
小城市培育試點現場推進會成功召開,袁家軍常務副省長參會并予以充分肯定。組織完成并公布了2014年度小城市培育試點考核結果,在湖州市織里鎮成功召開了袁家軍常務副省長參加的全省小城市培育試點現場推進會,總投資325億元的55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重大引進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
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啟動,浙江省列入全國試點單位最多、類型最全。湖州市、紹興市、臨安市、慈溪市、桐鄉市、云和縣、樂清柳市鎮、東陽橫店鎮等8個單位被列為國家發改委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編制了試點方案。
政策性農業保險取得新進展,得到夏寶龍書記、黃旭明副省長等多位省領導批示肯定。在全國率先啟動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楊梅采摘期降水氣象指數保險,在全國率先推進農業保險地方立法,全面實施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模式,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得到了夏寶龍書記的批示肯定。
以推廣嘉興市縣審批層級一體化為抓手,簡政放權改革向縱深推進。行政許可事項從706項減少到實際執行的314項,委托市、縣執行74項。嘉興市審批層級一體化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嘉興市市級保留事項由去年的52項減少到40項左右。《推廣嘉興市、縣審批層級一體化試點經驗指導意見》已經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
以擬定50天高效審批、完善企業投資項目政府不再審批試點為核心,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機制不斷創新。試點地區在探索建立市場準入標準、企業依法承諾、企業自主委托辦理中介事項、部門備案管理、現場介入監管和驗收達標監管機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共有132個項目納入不再審批改革,其中開工34個、竣工待驗收2個。
以清理規范和建立市場為重點,涉批中介服務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經過查閱266部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審核,全省共有21個部門設定94項相關審批事項,與此相關設置了111項中介服務項目,其中經營服務性項目89項,行政事業性項目22項。全省以設區市、縣或市縣一體設立中介市場實體平臺63個,網上中介市場75個。
制定出臺規范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兩個文件,“放、管、服”相結合的機制全面落實。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改進規范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工作的通知》和《關于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進一步規范省級部門的審批行為,強化綜合監管體系。
總體上,要以務實精神謀劃改革、以實干作風落實改革、以實際成效檢驗改革的“三實”要求,全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各項任務。在改革內容謀劃上,緊緊圍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年度改革任務,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在改革推進方式上,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從以前端盤式的改革改為點菜式的改革,提高改革的實際成效。在改革績效評估上,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協同推進,同步落實,發揮改革的綜合效應。下半年重點改革,主要是“三個抓”:
全力推進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經濟體制專項的十項重點突破改革。重點是推進省發改委牽頭的6項改革,分別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民營綠色石化基地、推進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整體推進經濟綜合改革、推進重點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推進不再審批和中介市場化服務改革。
著力推進省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年度13項重點突破改革。重點是推進省發改委牽頭的7項改革,分別是開展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以提質提速和事中事后監管為重點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完善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區域合作發展機制、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創新新型城市化分層分類推進機制、積極穩妥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全面啟動特色小鎮培育機制。
分層分類推進先行先試的改革。國家層面改革試點,重點是深入推進國家發改委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嘉興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積極爭取臺州民間投資改革創新試點。省級層面改革試點,重點是深入推進上虞防范企業融資風險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蕭山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綜合改革,啟動實施仙居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海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青田推進社會事業綜合改革、嵊新區域融合發展改革和天臺生態經濟區產業轉型改革、農村“三權”保證保險貸款等試點,指導協調南湖區、柯橋區、天臺縣和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制定相對集中行政許可試點方案。
啟動實施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在全面總結嘉善、海寧、平湖、德清、柯橋、諸暨縣域各類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全省推進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并全面組織實施推進。
深入推進小城市培育試點。全面實施小城市培育試點三年行動計劃,力保全面完成年度計劃的目標任務,全面總結小城市培育試點成功做法,并在省級中心鎮復制推廣。研究謀劃新一輪小城市培育試點。
推進公務用車制度等改革。向國家發改委報送我省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總體方案,根據國家批復意見,啟動省級部門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重點,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更是深化改革的難點。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關鍵落實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五個“再砍掉一批”(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再砍掉一批審批中介事項,再砍掉一批審批過程中的繁文縟節,再砍掉一批企業登記注冊和辦事的關卡,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和李強省長在省政府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要求,著力推進四項改革。
一是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按照系統性放權要求,再取消和下放一批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力爭省級實際執行行政許可項目壓縮到300項以內。召開嘉興現場會,推廣嘉興審批層級一體化改革試點經驗,基本實現審批減少一個層級,市縣同權。開展省設定45項行政許可相關法規清理,及時提請省人大修改我省相關法規,從源頭上取消一批不合理審批事項。
二是進一步推進企業投資審批改革創新。率先開展50天高效審批試點。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研究制訂“區域能評+區塊能耗標準、區域環評+區塊環境標準”的改革方案,選擇柯橋區開展產業集聚區、開發區(園區)、功能區塊的一般工業項目50天高效審批試點,率先打造“速度最快、環節最少、服務最優、全國領先”的企業投資審批制度。完善企業投資項目政府不再審批相關辦法。著力完善負面清單制、準入標準制、企業依法承諾制、備案制和事中事后監管等改革內容。將環保和能評主管部門制訂的“區域能評、環評+區塊能耗標準、環境標準”實施辦法納入到企業投資項目不再審批中去。
三是進一步推進中介服務市場化進程。繼續做好行政審批及相關中介服務事項清理工作,對21個部門93個審批事項相關的11項中介服務項目,形成浙江省行政審批及中介服務基本目錄。清理調整不合理行業管理政策,放開市場準入,加快培育競爭主體;對區域雷同中介服務,采取行業監管、同業評價、事中事后監管等方式維護市場秩序。積極推動市、縣中介市場建立,年底實現市縣基本建立網域實體中介市場。
四是規范審批行為,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全面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工作的通知》(浙政辦〔2015〕63號)、《關于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浙政辦發[2015]75號),進一步提高省政府部門審批效率和規范化服務水平,明確監管責任主體,強化現場監管,推進協同監管和綜合執法。利用浙江政務服務網,推進監管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構建監管信用體系,鼓勵行業自律和社會參與,全力構建事中事后監管體系。
*本文系翁建榮副主任8月17日在第38期發展改革工作研究班上發言的一部分,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