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生 桑士達 管竹偉 金均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構建長效機制
潘海生 桑士達 管竹偉 金均
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和運維管理,是鞏固“五水共治”成果的重要一環。治水當治污先行,而治污之本在鄉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好了,才能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案Q一斑而見全貌”,最近,我們在蘭溪、德清、建德、長興等地調研中,耳聞目睹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得民心,基層同志一致擁護這項惠農工程,上上下下都非常用心盡力地在做。
由于村民生活的積習和污水的積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面廣量大、環境復雜、基礎薄弱等特性,是一塊不好“啃”的“骨頭”。蘭溪、德清、建德、長興四縣(市)黨委、政府將其作為推進生態綠色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以重整山河氣魄和抓鐵有痕精神,迎難而上、務求實效。
——明晰職責,實行“一個口子抓到底”。對于農村生活污水,原本大都各自處置、各用招數,或是放任不管、任其自流,成為農村一大污染源。故此,治理的關鍵是明確責任、抓好主體。蘭溪、德清、建德、長興四縣(市)按照“全面建立‘五位一體’運維管理體系”要求,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同時,著眼高標準、全覆蓋,制定了治理的長遠規劃和目標任務,建立部門、鄉鎮與村的明細責任和績效考評制度,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為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現象,四縣(市)的共同經驗是在統一領導下,確定一個部門(如農辦、城鄉建設局)主抓主推并載明責權利;蘭溪市則是抽調精兵強將集中辦公,對方案設計、工程建設、質量監理、資金保障、監督檢查、考核獎勵等,進行全方面、全過程的指揮和管理,收到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的可喜成效。
——因地制宜,確保“一根管子通到底”。鑒于農村生活污水分布散、點位多、規模小的特征,按照“建管分離”原則,四縣(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實效出發,秉承“能捉老鼠就是好貓”原則,創新三種治理模式:鄉鎮自行負責管理模式、全權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專業運維管理模式、鄉鎮與第三方共同運維模式(設施終端由第三方運管,其它管網、戶井由鄉鎮和村負責運管)。如德清縣引入市場機制,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經公開招投標將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終端設施委托第三方即“浙江商達環保公司”統一運維管護,并建立全省首個縣級農村污水運維中心,初步形成遠程集中式的智慧治水新模式。
——民眾點贊,實現“一股清水流到底”。對這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民心工程,四縣(市)行動果斷進度快,建成數都在60%至70%之間,今明兩年可全部完成計劃任務,達到“應建盡建”治理目標。四縣(市)堅持科學治水、智慧治水:一是保質保量建好前端、中端、終端設施,經過調節池、厭氧池、好氧池和微動力等一系列流程處理,經濕地經植物消納即成汩汩清水,基本達到一級A類排放標準。二是配備必要的設備和專管員,確保污水進管入網和“建好一個、運維一個”。三是讓村“兩委”直接擔責,建立村規民約,并聘請老黨員、老干部參與監督,開展“流動紅旗”競賽和多形式宣傳活動。
浙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盡管已經取得很大成效、創造了很多經驗,但由于時間不長、借鑒不多,也存在從長計議不足、后續管理乏力和重建設、輕管理等情況。
部分設施質量和運維管理水平尚待提高。前階段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幾乎是“大呼隆”和“急風暴雨”式的,有些一味趕時間、追進度,加之有些材質參差不齊、優劣不等,導致做工粗糙、質量不高和經看而不經長用。在運維中一些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設施損壞,有的未及妥適維修,有的等待解決辦法。有些鄉村運維人員缺乏專門培訓,“拉郎配”和“臨時工”居多。另外,城鎮污水廠在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上因設備原因而不相適應,亟需擴容和管網改造。
基層治理資金“壓力山大”。鄉鎮反映省里補助戶均造價基數為納廠處理戶均4000元,自建終端的戶均5000元,而實際支出在10000元左右。省級財政專項資金補助基數和比率相對較少,各縣(市)需新增一大塊專項資金,如蘭溪市僅2014年投入資金達3億元,建德市一年維護費支出需1800萬元,且以后的常年性的長效運維也不輕,普遍感到資金壓力大,特別是財政比較拮據的縣(市)負擔更重。
缺乏統一的政策指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市政、建設、環保、水務、交通、電力等多個部門,又連著縣、鄉、村、戶,極易造成管理交叉重疊、職責權限邊界不清,需要進一步厘清載明。同時,由于部分村民環保意識淡漠,親水、護水、潔水做得不夠,生活污水直排習已為常,導致一些村莊污水收集困難,治污設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聽到多個鄉鎮干部說:缺乏這方面工作實踐和經驗,希望省里加強政策指導和業務培訓。

圖/金川
“三分在建、七分靠管”。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當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正進入決戰階段,作為一項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2015年全省新增治理村10010個,加上去年完成的6120個村,全省21278個治理任務建制村中,75%將于年內完成。下階段工作任務不輕,要求省相關部門和各級黨委、政府真抓實干、再接再厲,在續建上精準發力,在運維上精確作為。
一是抓緊研究制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指導意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務,建議省里盡早研究出臺一部操作性強的實施辦法,對長遠目標、責任主體、質量標準、運行管理、資金落實、督查考評、技術培訓和鄉規民約等作出進一步規定。鑒于先前一般由農辦主推此事,但后續建設和管理維護各地不盡相同,責職不明易政出多門、各行其是、塞責敷衍,建議省里給予理順關系,從基層實踐看,綜合技術力量、維修設備和職能等因素,由城鄉建設部門為主管單位較合宜,“人財物”也應跟著走。同時,依照“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管理原則,還須進一步明確省、市、鄉鎮、村四個層次的責任;對作為管理主體的鄉鎮(街道),尤須擔負最后“一納米”大責,以不致有“功虧一簣”和“空中樓閣”現象。
二是積極推廣專業治污公司與當地保潔運維相結合的治理模式。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12月制訂的《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第三方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資本進入污染治理市場的活力進一步激發。浙江在深入推進“五水共治”中,一些縣(市)積極探索嘗試第三方模式,實踐證明它有利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和運營專業化、規范化、產業化。建議在推廣第三方治污中,通過市場競爭選擇若干家技術強、資質好、信譽佳的第三方治污公司,與各地治污機構(企業)聯袂合作,著重對技術含量多的終端一塊進行專業化運維管理;同時,要加強對第三方治污中的監管考查,鼓勵和支持其聘請村民保潔員一起參與管維,一則可借機培育一支鄉村治污隊伍,二則可解決部分農民就業問題。
三是盡快落實治污設施終端用電優惠政策。目前,全省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終端池近4萬個,終端設備日夜運轉耗電量大,各地大多是按工業用電計價,比農業用電價格要高一倍;運行成本高,許多集體經濟實力有限,致使治理工作難以維系支持。建議省里制訂統一的讓終端用電享受農業用電價的政策,如長興縣已明確終端設施全部按農用電計費。
四是將設施損壞納入農業保險范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深受老百姓歡迎,但也花了血本,合加一起是個大投資、大數目。前端、中端、終端長年累月運行,日曬雨淋必有損耗,設施需檢修維護、設備需添增更新;尤其是遇到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容易造成意外性破壞損失,都可成一大負擔。根據國務院2013年3月1日施行的《農業保險條例》,浙江已開辦有若干農業保險品種,但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還無相應品種,為避免“傾力治污水、一災全沖光”的隱患,讓村民吃上“定心丸”,建議將治理設施作為農業設施財產險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疇。
五是設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運維專項資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也是一項公益性的公共設施建設,有必要建立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并逐年增長。從基層反饋看,一要有效整合各項涉農涉水財政資金,適當提高補助額度和比例,對中央補助的一塊要爭取盡早到位;專項補助充分考慮財政困難縣(市)實際情況,對經濟欠發達的老區、山區、庫區應有一定傾斜。二要依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誰受益、誰出錢”的理念,鼓勵社會力量創設自籌基金助推治污工程;同時,建議參照建德市的做法,對納管入網戶按人口每人一年12元收取,未納管戶減半收取。三要出臺“以獎代補政策”,以確?!拔鬯M、清水出”,激勵各地進一步提升治理和運維的質量與水平。
作者:潘海生,浙江省政府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桑士達、管竹偉,浙江省政府參事;金均,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