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鳴
“三產”超“二產”是否就已進入服務經濟主導?
朱李鳴
站在從“二三一”轉向“三二一”的歷史節點上,浙江應重點促進服務業內部結構的優化,實現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融合發展
近年,浙江服務業在產業結構中的占比穩步提升。繼去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后,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0%,高于第二產業4個百分點,浙江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突破。欣喜之余,我們還需要對這一歷史性節點進行冷思考:“三產”超“二產”是否就是進入服務經濟主導發展階段?
我的看法是關鍵要看浙江三產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后,其內部結構是否已得到進一步優化?服務經濟主導發展關鍵是生產性服務業的輻射帶動能力有沒有起來。
從參照發達經濟體的經濟結構來看。世界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已經顯現“兩個70%”現象,即服務業占GDP的70%、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70%,而浙江這兩個比重遠未達到70%。浙江生產性服務業產值規模小內部行業結構不合理,附加值水平低,在浙江及整個服務業中的占比相對較低,發展速度明顯滯后于制造業。
從長三角區域產業分工情況看。目前浙江的相對優勢還是在于先進制造業,服務業同上海及其周邊地區來比,尚處于起跑階段。當然浙江可以依托獨特的港口島嶼資源、山水文化資源發展有比較優勢的港口物流、健康、旅游等服務業,但服務業的區域影響力很難超過上海。
從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看。當今,貨物貿易是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循環的主體,而浙江服務貿易主要還是需要依托人力資本的優勢,接下來人力資本是否能夠真正承接服務貿易的繼續發展,尚待進一步驗證。要明確只有發達的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制造業才可能造就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有競爭優勢的制造業才可能帶來職工收入和資產的普遍提升,進而帶動區域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這是一條規律。
從企業發展的過程來看。生產性服務業是制造業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未來浙江的優勢先進制造業企業將有一些會發展成生產性服務企業,逐漸實現制造企業服務化的過程。但多數制造業還在原地踏步,發展依然面臨創新不足和附加值低下的現實矛盾,同時還面臨內部資源、環境等條件的制約和日益增加的外部市場摩擦的挑戰。
因此,站在浙江產業構成從“二三一”轉向“三二一”的歷史節點上看,總體而論,浙江服務業發展的空間還很大,重點應在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上下大力氣;特別要強調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融合互促發展,而不是簡單地提服務經濟主導,服務經濟主導還是一個更高的經濟形態。
促進服務業內部結構的優化,要充分考適應高鐵時代與互聯網+時代的特點,除了旅游休閑、健康服務、文化產業、非義務教育等消費型服務業,應著力發展以下重點生產型產業::
一是信息服務產業。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全社會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454.5億元,增長12.9%。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電子商務總規模繼續擴大,上半年全省實現網絡零售額3002億元,同比增長51.4%。跨境電子商務表現搶眼,上半年全省跨境電子商務出口13.2億元,增長144.4倍,遠高于外貿出口增長。顯而易見,信息經濟及其相關產業已成為浙江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及其相關產業,發展大數據、云服務、不僅能放大浙江在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產業方面的發展優勢,并且對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及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起著重要作用。
二是現代物流產業。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省郵政企業和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約197.5億元,同比增長34.1%;業務總量累計完成約324.7億元,同比增長48.9%。浙江物流業已由過去的末端行業,上升為引導生產、促進消費的先導行業,逐漸成長為集系統化、信息化、倉儲現代化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是支撐浙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其中航運服務業、航空服務業也要提上日程。推動物流業發展,將對優化產業結構、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以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是現代金融產業。2014年,全省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934億元,同比增長8.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7.3%,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5.3%,僅次于商貿流通領域。繼續做強做大金融產業,應在小微金融、科技金融業、證券投資、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金融資產交易、股權投資基金、金融租賃、產權市場等加大力度。
四是研發與設計、會展等專業服務業。應加快集聚國內外相關高端機構,激活現有機構開展國際化合作,依托產業集群,做強專業服務功能,細分差異化發展,為制造業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引領。杭州東部軟件園孵化器發展與永康圍繞五金產業運用互聯網搞眾創、利用意大利研發力量的實踐已提供了很好經驗。
此外,應以做強服務能級為導向整合提升發展服務業集聚區。據對全省100家省級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的統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004億元,同比增長19.2%,營業利潤482.4億元,增長67.9%,上繳稅收133.2億元,增長11.5%。浙江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獲得穩步推進,但是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浙江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還處于成長階段,“傳統、散小、輻射力弱”仍是軟肋,未來仍需加大力度重點培育,不求數量求質量,求帶動與輻射力。還要關鍵地抓好類似跨境電商園區、自貿園區等高端戰略平臺。
作者為浙江省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