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勇良
服務業須唱好“三臺大戲”
卓勇良
浙江制造業是全球化的,服務業則是本地化的。必須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唱好服務業發展的三臺大戲,開創浙江服務業發展的新藍海
歷經30年,浙江省服務業總量已占GDP較高比重,結構逐步優化,布局日趨合理,地位明顯提升。但浙江服務業發展仍顯落后,主要表現在服務業比重仍較低、質量水平亟待提高等方面。為此,必須唱好“走出去”、“請進來”和“分出去”三臺大戲。
“走出去”。浙江服務貿易出口量已占全球總額的1.34%,服務業能否像制造業那樣風聲水起,關鍵是在于開拓市場。服務業如何“走出去”?一方面,要提供適銷對路的服務業產品,打開銷售渠道;另一方面,隨著出口經濟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生產性服務業也要具備一流水準,事實可以等效于服務業的“走出去”。與此同時,立足于浙江經濟領先于全國的優勢,大量生產性服務業也可以直接走向省外,乃至境外。這里可以包括金融、設計、規劃、廣告、創意策劃等多個。幾年前我們就發現,浙江全部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占全國比重較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浙江金融跟隨著浙江企業的向外投資,已經走向省外。
“請進來”。僅僅“走出去”顯然不夠,還要“請進來”。服務型消費具有現場性、即時性等特點,對于那些不能移動的服務產品,就要轉變發展思路,把消費者“請進來”。這里最重要的是旅游業,浙江理應抓住“詩畫江南,山水浙江”,努力打造人文與景觀融合共生的特色旅游業,加大旅游宣傳力度,從而吸引更多客戶。另外,浙江近年來培訓業發展良好,前來參加培訓的人員都向往領略一番浙江的美景再走,進而拉動餐飲、交通等相關服務業發展。另外,前幾年我們曾研究過會展業的發展,這次完全可以借G20在杭州召開的契機,努力爭取把杭州建設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會展中心。
“分開來”。1988年至2011年,浙江經濟曾經歷了一段迅速騰飛的時期,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年均增長率高達25.3%。相比之下,2011年以后的浙江,利潤增速僅2.2%,如此巨幅的利潤回落,令企業叫苦不迭。然而,這也形成了一個加快推進社會化分工的重大契機,通過深化專業化分工,來提高經濟效益;通過提高企業的規模經濟性,來降低成本。那么,大企業如何促進社會化分工呢?有兩條思路:一是把服務業分離出去,這是我們以前在做的事情;二是將制造業分離出去,專注做服務業。嘉興的雅瑩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個很好典型,這個企業將一大半的制造業業務分流出去,自己專注于設計、營銷、廣告、現場管理、人力資源等,實際上是將傳統制造業企業轉型成為服務業企業了。
在土地資源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的當下,發展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浙江理應遵循“走出去”、“請進來”、“分出去”的發展思路,全力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積極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加快提高浙江服務業占GDP的比重。
作者為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