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疇鏞
把生產性服務業打造為轉型發展的新藍海
陳疇鏞
生產性服務業能有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既是做大做強服務業的主要領域,又能在制造業研發設計、流程優化、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節能降耗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
如何正確對待浙江產業結構從“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按照經濟發展規律和浙江現階段實際狀況,既要把握趨勢加快發展服務業,又要強基固本創新發展制造業,而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兩輪驅動的結合點,就是生產性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及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持續發展,是知識、技術和信息密集型服務產業,需求彈性大、勞動生產率和利潤率高。生產性服務業能有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既是做大做強服務業的主要領域,又能在制造業研發設計、流程優化、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節能降耗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是提升制造業發展質量和產品附加值、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助推器。
制造業服務化和服務型制造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生產服務要素在制造業投入產出活動中的比重正在不斷增加,促進制造業從以產品為中心向服務增值延伸。安防產業就是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典型領域,以全國視頻監控領域前三甲的??低?、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為代表,在杭州高新區打造了全國領先的數字安防產業集群,圍繞提高研發創新和系統集成能力,發展工程總包和系統控制等業務,推進了制造業服務化的成功轉型。而正是由于在研發設計、智能物流、商務中介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浙江制造業再上一個臺階。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服務業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都在發生深刻變化。信息消費和信息服務激發了人們新的消費需求,今年上半年浙江網絡零售額3002億元,增長51.4%;省內居民網絡消費1696億元,增長45.1%;跨境電子商務出口13.2億元,增長144.4倍。不僅在生活性服務業,“互聯網+”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更為明顯,如阿里云打造的公共、開放的云計算服務平臺,為企業、政府及其他用戶提供了高性能、低成本、安全穩定的服務。制造業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實現用戶需求滿足,包括O2O等,圍繞消費個性化的需求,通過網絡設計和網絡制造來實現?!盎ヂ摼W+”不僅為生產性服務業打開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間,還直接有效地推動了制造業轉型升級。
“互聯網+”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資本、人才、技術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融合,提升了服務質量和效率。2014年杭州市投資增速最快的三大產業是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和信息軟件,分別增長220.4%、106.1%和56.2%。互聯網金融由于其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優勢,可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中小微企業融資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年底余額寶規模較2013年增加超過300%,隨著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 My bank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進入金融領域,今后互聯網金融市場更值得期待。
當前,浙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生產性服務業改革開放步伐相對緩慢,一些領域市場化程度不高;二是生產性服務需求不足,工業企業低、小、散的特征,弱化了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三是與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比較,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競爭力相對偏弱,缺乏核心能力,供給能力不夠強。這些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增強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加強政府服務營造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環境。改革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制度,進一步減少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前置審批和資質認定項目,降低準入門檻,加大力度引進民間資本,降低創業門檻,釋放市場活力。在支持企業尋找創業資本、搭建團隊、拓展市場、技術合作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為市場主體提供精準、高效的公共服務。積極利用杭州建設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契機,在跨境電子商務、科技金融結合、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人才集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互聯網創新創業等方面先行先試,發揮其輻射引領作用。
——加強政府引導擴大生產性服務業市場需求。建立完善“政府買服務、企業做運營”的投資運營機制,對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凡是社會能辦好的,一律交由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建立服務外包機制,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專業運營公司或參股方式承接生產性服務項目管理外包和系統運維外包,政府通過委托、承包、采購、租賃等方式購買服務。鼓勵開發區、產業集聚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積極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研發設計、協同采購、協同物流和人才管理服務,著力擴大生產性服務業應用領域。
——集聚創新要素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競爭能力。用好國家政策,出臺促進政策,創新投融資機制,人才、土地等資源配置向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適當傾斜。加快引進和培養精通國際法律、國際市場規則的國際型和開放型專業人才,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撐。鼓勵大中型制造企業向服務企業轉型,通過管理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發展工程總包和系統集成等業務。加強生產性服務業自主創新能力和高新技術應用水平,加強對服務模式、服務內容等創新的保護,促進知識產權協同創新。
作者為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委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