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江
國外信用應用借鑒
王寧江
從國外信用考察回來,所見所聞,印象較深。在停車場、臨時停車點,鮮見管理人員,駕駛員停車后,會自助交費打單子,然后把單子擱在汽車前檔上;開放式的火車站,“隨便”上車,偶爾才會見列車員來查驗車票;超市商場有自助收銀臺,銀發大媽操作的很熟練;馬路上沒有上鎖的自行車,很少有行人違規橫穿馬路,等等。尤其是在聽到交納城市擁堵費的說法時,甚是驚訝,機動車在進入限行區域后,可按實際發生次數在事后由車主自覺交納城市擁堵費。
這些細小的生活事例無不透著信用的影子。回想國內拖欠城市道路停車費的新聞報道,似乎主管部門對解決收費難無從下手。而有關城市擁堵費制度設計的爭議,譬如車子要裝GPS、預付費之類的,一定要層層設防,擔心會不會有漏洞可鉆。
于是,在反思,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在國外,也沒見有強勢的行政部門在從事信用建設工作,沒見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誠信,沒見馬路上掛著誠信宣傳標語,沒見企業的接待室、榮譽室里張貼“credit”。想起總理在國家會計學院的“不做假賬”的題詞,恐怕是一個理。
何為“債”,百度百科的解釋為“欠負的錢財”。這次考察的瑞士國債務執行事例,也很受啟發。首先,法律設計。早在1889年,瑞士就頒布了債法典,就是這部法為“債”執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執行機關。瑞士各州均設有債務執行局負責“債”的記錄、備案和執行,執行局長官由司法局任命。第三,債務種類。涉及到的債務種類有拖欠醫療保險、拖欠稅款、拖欠按揭借款等等。第四,債務執行的基本流程。當債務人拖欠還款時,債權人可到債務發生地的債務執行局進行備案,債務執行局對債務進行確認。如債務人沒有異議,則進入執行環節;如異議或存有糾紛,債務執行局就將糾紛案件交由法院審理判決,并按法院判決結果執行。第五,執行程序。債務最終確認便進入執行環節。債務人為自然人的,由債務執行局負責執行;債務人為法人的,則由破產執行局負責執行。第六,負面記錄保存期限。根據當地法律,一般的債務負面記錄保存期限為5年,自然人破產證明記錄有效期為20年。第七,債務證明的應用。在瑞士國,個人買房、租房、保險、注冊公司、就業等均需出具債務執行局開具的無債證明,一旦無法提供無債證明,在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將受到全面限制。
瑞士國“債”務執行這個切入點非常恰如其分。一是“債”務數據的源頭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納稅、就醫、住房、銀行貸款、保險等,涵蓋吃穿住行玩,除非你想離開這個國家再也不回去,不然,你必須得關心自己的信用記錄。二是“債”的確認程序和國內通常理解法院裁決的“債”有些不同,根據瑞士債法典,只要無異議,債務局即可確定“債”的成立,只有出現糾紛,才由法院介入。這樣的程序簡單務實,既充分保護了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而且法院判決作為解決債務糾紛的后一道防線,避免了司法資源過早的不合理浪費,從外方提供的數據來看,備案債的數量要高于法院債。三是由于無債證明的應用在全社會構筑了一道終極防線,因此“債”執行還是比較有效的。以弗里堡市個人債務執行為例,16%主動還款,40%在收入定期償還,39%申請個人破產。四是執行過程“軟硬兼施”。執行是強制的,執行局官員會入室全面調查個人和家庭全部收入和支出,確定還款金額和計劃后,強制按期執行。所謂的“軟”是指有“人情味”,在計算還款金額時,會給債務人保留維持家庭或個人最低生活保障費用,若確實無法完成債務執行的,還可申請破產,有效期20年,從第16年開始,可以重新申請確認是否繼續破產有效。
綜上兩點,一是信用的應用必須要有“群眾基礎”。只有貼近經濟活動、貼近百姓生活的應用才會是每個市場主體真正關心和參與的。二是信用應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完善的信息傳播機制和強大的懲戒機制作為支撐。
作者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信用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