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晨光 羅菊芬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的家具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全球家具生產逐步發生轉移,中國日益成為全球家具制造中心,連續多年占據國際市場份額第一位。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14年,我國家具產品進出口總額為554.13億美元,同比增長0.94%。其中,出口金額為527.15億美元,同比增長0.56%;進口金額為26.98億美元,同比增長9.13%。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以及嚴峻的出口增長壓力,如何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提高中國家具產業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擺在中國家具產業面前最重要的問題。2008年,我國成功成為ISO常任理事國,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國際標準化工作,充分利用標準,尤其是利用國際家具標準的智慧成果來引導和規范我國的家具產業,加速我國家具產品的換代升級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當然,隨著在國際家具標準化工作方面的大力投入,我國在這一領域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也獲得了更高的國際地位。
國際標準化組織家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 136)成立于1969年,負責與家具相關的ISO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其秘書處由意大利標準化協會(UNI)承擔,現任主席為Cristian Tumiotto先生。現有P成員國28個,O成員國31個,我國為ISO/TC 136 P成員國,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上海質檢院”)負責與其技術對口聯絡工作。ISO/TC 136目前發布標準共25項,其中待修訂9項,正在階段性復審1項。
在2014年5月20~23日于上海召開的ISO/TC 136第十二屆年會上,由我國提出的新標準項目《家具 床 強度和耐久性測試方法》(
隨著會上決定由德國承擔第五工作組秘書處工作,ISO/TC 136下設的5個工作組(WG)最終確定,分別是:WG1,椅-測試方法(Chairs-Methods of test),秘書處由德國承擔;WG2,桌-測試方法(Tables-Methods of test),秘書處由美國承擔;WG3,柜-強度和耐久性測試方法(Storage units-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strength and durability),秘書處由丹麥承擔;WG4,床-測試方法(Beds - Methods of test),秘書處由中國承擔;WG5,廚房家具配合尺寸(Kitchen furniture coordinating sizes),秘書處由德國承擔。
ISO/TC 136/WG4工作組由中國承擔,目前有來自中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丹麥、瑞典、意大利、尼日利亞、日本的國際專家共30人,其中委員25人,觀察員5人。除了在研的ISO/WD 19833《家具 床 強度和耐久性測試方 法 》(
ISO/WD 19833的成功立項,標志著我國由被動參與開始向主動承擔ISO家具標準制修訂任務轉變,目前,該標準的工作組第三草案(WD3)正處于征求意見階段。該項目進行的這一年多來,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床強度和耐久性試驗方法,加載力位置和大小、方向等進行了反復研討,如床主體結構耐久性方面,我國和美國主張用滾動試驗方法,歐洲主張用EN 1957
當然,在標準編制的過程中,工作組秘書處還遇到過各式各樣的問題。由于國際專家身處世界各地,文化、技術背景各不相同,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國際標準的制定任務,工作組秘書處通過電子郵件針對數個技術問題與來自美國、丹麥、英國、德國、意大利的多位專家進行了廣泛研討。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草案內容得到了不斷修訂和優化,而且通過國際間交流掌握了更多的ISO標準化工作機制與規則,為我國下一步家具國際標準化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目前,ISO/TC 136其他工作組也有多項標準在制修訂,包括:ISO 7173《家具 坐具 強度和耐久性測試方法》(
通過ISO家具標準化工作,工作組秘書處與多位國外家具標準化專家建立了穩定的聯系,通過相互溝通,使國外專家了解了中國家具行業情況和標準化情況,消除了國外專家對中國家具制造與標準化方面的誤解,促進了中國家具走向世界。在我國國內的家具標準化工作中,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我國家具標準化技術的弱勢領域,還得到了這些國際專家的幫助,解決了一些技術難題。有些專家還接受工作組秘書處的邀請,到中國進行國際、國外家具標準化知識講座、咨詢,使我國家具企業了解國外標準、法律法規,提高了我國家具企業在應對相關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時的適應性和出口競爭力。
ISO/TC 136技術還與ASTM、UL、Intertek、宜家、Mettel等多個國際知名標準化組織、檢測機構、大型跨國企業在家具標準化方面保持著密切的交流。以UL為例,作為全世界知名的第三方檢測機構,UL的會員向來自全球的企業或組織開放,2013年8月,上海質檢院成為UL 962“家用和商用陳設”和UL 1286“辦公家具”兩個標準技術組(STP)的成員,參與了多項UL家具標準的修訂工作。
此外,隨著宜家、Intertek等跨國企業和檢測機構作為全國家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觀察員單位參與到我國家具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過程中來,不僅讓這些企業更早地了解了我國的相關政策法規與技術標準,使其能夠更加順利地融入中國本土市場,生產出符合我國國內標準的家具產品,更難能可貴的是,通過長期的合作與交流,我國的家具標準化專家也開拓了視野,通過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標準化理念與技術要點,大大提高了我國家具標準的技術水平,加快了我國家具標準與國際、國外標準接軌的步伐。
從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參加國際家具標準化相關會議到主動承擔國際家具標準制定、獨立承辦國際標準化組織年會,我國不斷熟悉了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運作規律,知曉了國際標準制修訂的工作流程。在我國家具產業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國際標準在國際貿易中愈發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時代背景下,今后,我國的家具國際標準化工作應注重以下幾點:
隨著我國開始自主承擔ISO家具國際標準制定任務,擺在我國家具標準化專家面前的任務也更加艱巨,唯有積極推進現有的標準項目,按照既定的計劃完成國際標準的制定任務,才能樹立我國在國際家具標準領域的新形象,提升國際話語權。
標準化工作歸根到底是人的工作,因此,對外,應增加溝通與交流,建立起一定的國際專家關系網絡,利用良好的人脈關系推進各類國際標準項目的進展;對內,應注重家具國際標準化人才的培養,使更多年輕人加入到國際家具標準化工作中,不斷提升我國家具標準化人才隊伍層次和國際標準化工作能力。
家具標準的發展是為了促進家具市場的繁榮、家具產業的升級,為此,在我國積極推動國內標準“國際化”的浪潮下,應結合我國家具產業的發展實際,引導和鼓勵有能力的家具企業參與到家具國際標準化工作中來,讓我國家具企業的技術優勢通過國際標準化活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力。
以國際標準化上海協作平臺為例,駐滬的ISO、IEC的TC、SC秘書處、標準化專家以此平臺為紐帶,交流國際標準化工作經驗,共同了解最新的國家標準化相關政策,學習國外標準化組織的先進管理經驗,對我國標準化專家的能力提升,共同促進我國標準“走出去”戰略,有著積極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