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關于農村改革
《文件》特別提到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在您看來當前農村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對于大家都很關心的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征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包括宅基地的問題,都與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與城鄉一體化視角下的城鎮化也緊密相連。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第二,法治是保障、改革是動力,應該如何理解法治與改革之間的關系?
韓俊:
去年應該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農村改革是重頭戲。大家已經注意到,去年一系列的農村改革舉措,試點相繼出臺,一些頂層改革的方案也已經陸續發布。比如說關于引導承包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關于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的試點等。此外,還有大家比較關注的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還有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這些試點的一些改革方案現在可以說頂層設計,已經基本完成,比如,供銷合作社的改革、國有林區和林場的改革等等。2015年已經部署的改革需要把它抓緊落實,要求按照中央的總體部署,包括一些試驗試點,能夠讓它改有所成、改有所進。
一號文件還提出一些新的改革舉措,有的在2015年需要進行頂層設計,有的需要抓緊部署。比如,關于“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的試點,方案正在討論過程當中;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文件提出要有指導性的意見;關于農墾的改革,文件當中也提到;關于鄉村治理機制完善和創新,特別提到就是要擴大以村民小組作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的試點。其中,也包括開展以農村社區作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以及更好地去解決發生在農民身邊的腐敗問題,我們需要完善村務監督機構的頂層設計。保證農民,特別是在中國最基層、在村級能夠當家作主,真正能夠對村級的負責人實施有效的監督等等。也就是說,2015年農村改革的任務非常繁重。根據中央一號文件的部署,包括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試點、農村金融的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鄉村治理機制的改革,也包括水利、林業、農墾等等,這都是一些重要的抓手。
剛才講到現在農村改革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么?特別是記者問到土地制度改革有一些什么基本的考慮。中央關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們叫做“三塊地”的改革,這個改革試點方案有關部門已經牽頭在落實。首先必須明確的就是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還有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要在全國范圍之內選擇一些有條件、有基礎的縣級行政單位來承擔改革試點的任務。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主體非常復雜。坦率地講,現在大家的認識并不一致,有一些方面分歧比較大,有一些問題可能看得還不是很清楚。所以現在為什么要先試點呢,邊試點、邊總結、邊完善、邊推廣。現在這“三塊地”改革的試點任務是到2017年來完成,在2017年年底之前主要是推進搞好改革的試點。農村土地改革現在媒體和社會上都很關心,整個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央確立了“三條底線”,就是公有制性質不能改變、耕地紅線不能破、農民權益不能受損。我們確立這“三條底線”不是說不改革,而是為了更好地改革。比如土地集體所有不能夠改變,因為中國的憲法講的就是中國的土地制度,就是國有和集體所有兩種,改革不能違憲。集體所有制存在一些缺陷,這個制度需要完善。我們現在的改革基本遵循是要落實土地的集體所有權,產權主體要界定清楚,下一步這方面的改革還會進一步深化。在落實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需要穩定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因為承包權只有集體的成員才有資格承包,不是誰都有承包權的。承包權一定要穩定,這樣才能讓農民吃一顆長效定心丸。在這個基礎上,要放活農村土地的經營權。現在的農村土地流轉,流轉的是農村土地的經營權,實行“三權分置”,這也是為了更好的改革。
耕地紅線不能破。我們中國的13多億人口,美國的人口比我們少10億人,美國的耕地比我們多將近10億畝;印度比我們少1億人口,但是印度的耕地比我們多6億畝;俄羅斯的人口比中國少多了,十分之一,耕地跟我們差不多一樣。在中國,耕地不保護的話,我們說谷物要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就很難做到。
我們說要建立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這一定要落到實處。現在耕地需要占補平衡,確實在現實當中有的地方是占多補少,占好的、補差的,有的甚至是只占不補,現在要建立耕地保護的責任制。一號文件提出,要劃定永久性的基本農田,這項工作正在加緊落實。最重要的土地方面,是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不受損害。這是我們歷年一號文件關注的重點。我們也期待著土地制度改革的試點能夠摸索出一些很好的經驗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進一步推廣,包括修改有關法律。農村的改革,歷年的一號文件,包括2015年的一號文件對農村金融改革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有一些是一貫的要求、有一些是新的要求,特別是今年的一號文件強調,農村金融部門、金融機構要主動適應農村的實際、農業的特點和農民的需求來創新我們的金融服務,來改革我們的金融體制。
特別是提到,我們要探索發展新型的農村合作金融,要真正實現農村金融能夠普惠。現在整個改革提出要提出于法有據,改革的決策和立法的決策要有效銜接。現在有一些改革的試點,比如土地,會跟現有的很多法律有沖突。在改革的試點縣市、在承擔改革試點的區域,國務院要提請全國人大授權在改革試點的地區暫停執行有關法律。在試點期間、在改革試驗區可以暫時停止執行有關法律。根據改革的要求,有一些法律必須要進行修改,有一些需要廢止的就需要廢止。法律的“立改廢”對我們改革的順利推進改革也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條件。一號文件是第12個一號文件,2015年的文件是第一次對農村的法治建設提出了一個比較完善的政策框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