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武
“保險創新”:中心城區轉型的重要引擎
吳勝武
2014年7月,寧波獲批建設全國首個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2015年3月,寧波市政府《關于建設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的實施意見》。海曙區緊緊抓住這個重大機遇,系統謀劃、扎實推進,充分發揮現代保險的綜合功能,示范區的綜合效應和社會影響不斷顯現,“保險創新”已經成為助力海曙城區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發揮優勢打造保險最優生態。海曙是寧波中心城區,人民生活水平較高,商貿物流發達,企業創新主體眾多,保險需求較為旺盛。轄區范圍內保險機構數已達30余家,其中分公司16家,約占全市市級保險機構的1/3,而且人保、國壽等規模較大的公司都在海曙。今年1-7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12.79億元,占寧波市比重為79.1%,產業集聚效應十分明顯。
為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能力,年初制訂了《海曙區創建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總體方案》。通過構建多元化的保險組織體系,引導企業開發個性化的特色保險產品,拓展便捷化的保險服務功能,探索市場化的民生保險試點,促進海曙在保險組織和產品創新、豐富保險市場體系等方面先行先試,實現保險業與區域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發展。
(二)先行先試建設保險創新示范區。保險創新示范區的靈魂在于“創新”,海曙區緊緊抓住改革創新這條主線,推動食品安全責任險等一系列創新項目落地,多個試點走在了全國前列。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在社會治理中引入保險機制可以及時實施對受害者的經濟補償、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在民生綜合保障領域,為全區“銀齡老人”、殘疾人、見義勇為者、社區干部、公安協警5類群體提供“量身定制”的風險保障,涵蓋意外身故、意外傷殘、大病保障、醫療費用和住院津貼等保障責任,總保障金額達1億元。在公共安全領域,在全省率先實施菜場類公眾責任保險,轉移菜場和超市經營者的經營風險,同時使消費者獲得更好保障。在食品安全領域,創新試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公益性+商業性1+1”并行新模式,公益性保險覆蓋轄區學校食堂、農貿市場等六大重點領域,由財政撥款100萬元購買;商業性保險,由轄區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真正實現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多贏的局面。
——推動政府轉變職能。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利用保險公司的技術、網點等資源進行社會治理,有助于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結合轄區老舊房屋體量大、分布廣的情況,與中國人保達成合作意向,按照“保險+服務”的模式,將保險補償與城市房屋安全監測有機結合,由保險公司負責房屋動態監測系統軟件開發和維護,并履行委托第三方開展被保險房屋監測和應急加固維修工作。區內所有1998年及以前老舊住宅整體倒塌造成的損失也將由商業保險埋單。
——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借著“險資入甬”順利推進的東風,與中國人壽合作,引進20億元保險資金以債權投資方式支持寧波鐵路站配套工程建設。歷經近5年建設,寧波最大的交通樞紐——鐵路寧波站將于本月底全面建成,成為集鐵路、軌道交通、公共交通于一體的寧波城市新地標。而保險資金反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也為重大項目直接融資開辟了新的路徑。
(三)走出特色創新發展之路。下一步,將深化謀劃建設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堅持市場運作與政府推動相結合,進一步加快保險業改革創新,發揮保險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重要作用,走出一條具有海曙特色的保險改革創新發展之路。
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積極引進和培育各類保險機構,探索建設金融保險創新示范集聚區。擴大各類信用保險覆蓋面,完善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出口信用保險運行機制,創新區域特色保險產品;開展小微企業綜合保險,提高小微企業、新興產業的抗風險能力。推動保險資金高效對接實體經濟,使保險資金成為重大基礎建設等領域的重要資金提供者。
在推動社會建設方面,繼續探索運用保險工具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難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在社會公眾和民生領域創新發展各類責任保險,讓保險輔助社會治理成為一種新常態。積極推進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擴大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區域,完善民生綜合保險運營機制,推動社區、流動人口、養老機構、家政服務等綜合保險的擴面升級。鼓勵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有機銜接的商業養老、健康保險,推動保險公司試點各類年金保險等新產品,把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鼓勵保險公司開展防災防損和風險管理服務,推動保險功能從事后經濟補償向事前、事中風險管理延伸。
作者為寧波市海曙區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