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修改《仲裁法》的若干意見

2015-01-30 14:49:18王小莉
仲裁研究 2015年1期

王小莉

?

關于修改《仲裁法》的若干意見

王小莉*

1994年《仲裁法》的頒布實施,為我國仲裁制度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撐,為我國法制建設樹立了又一個里程碑。歷經二十年,我國仲裁制度已取得質的飛躍,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正視一個問題,即我國現行《仲裁法》已難以滿足實踐需求,《仲裁法》修改迫在眉睫。現行《仲裁法》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進行修訂?本文擬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對《仲裁法》現存的問題予以歸類梳理,并提出針對性解決對策,以期拋磚引玉,為我國仲裁事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仲裁法》 仲裁協議 自裁管轄權 司法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的頒布施行是我國法制建設的一個里程碑,開啟了解決民商事糾紛的另一扇大門。20年來,仲裁制度的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國共設立了215家仲裁機構,在冊仲裁員6萬多名,受理各類經濟案件100多萬件,涉案標的額7000多億元。充分而有效地發揮仲裁這一公正、高效的糾紛處理機制,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有利于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有利于維護良好的法制環境和投資軟環境。但是,《仲裁法》頒布20年以來,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行《仲裁法》的某些規定已不能完全適應我國仲裁實踐發展的需要,為此,本文擬針對《仲裁法》的相關規定及缺陷進行評析, 并就修正完善《仲裁法》提出若干建議和設想,希望有助于推動仲裁事業發展,建立與國際先進制度接軌的現代仲裁制度。

一、明確仲裁機構的性質

(一)關于仲裁機構性質的爭論

1994年《仲裁法》頒布至今,理論界與實務界對仲裁機構的性質及定位一直爭論不休,未有定論。這種爭論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作為仲裁制度基礎性文件,《仲裁法》對仲裁機構性質的規定為該法第14條:仲裁機構獨立于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該條去行政化的價值取向是明確的,但在字面上并沒有對仲裁機構具體是什么性質的組織作正面回答。正是由于仲裁法對仲裁機構的性質只是作了否定性、排除性的闡述,并未作肯定性、確定性的界定,使得仲裁機構的性質之爭從未間斷。

2.根據國辦發【1995】44號《重新組建仲裁機構方案》,仲裁委員會設立初期,其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參照有關事業單位的規定,解決仲裁委員會的人員編制、經費、用房等。但該方案對當地政府扶助比例、扶助時間沒有規定,造成了我國仲裁機構發展規模的差異和定性的混亂,大多數仲裁機構被當作事業單位進行管理。有的仲裁機構對政府依賴深,需要政府的全額資助,像一個行政單位。有的仲裁機構發展好,對政府依賴少,像一個自收自支的單位。多數仲裁機構的收費收入不能完全滿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依賴政府財政撥款。

3.仲裁機構性質在其他法律上也很難得到確認。仲裁委員會是一個法人組織,這一點沒爭議,但仲裁委員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法人組織,卻無人能說清。我國《民法通則》確認的法人形式有四種,即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所謂機關法人是指從事國家管理、行使國家權力、經費來自于國家財政預算的各級國家機關,仲裁委員會當然不是機關法人。所謂企業法人是指以營利為目的,并直接從事生產、交換、科技等各項經濟活動的法人,仲裁委員會顯然不是企業法人。所謂社會團體法人是指由其成員自愿組成且具有獨立財產和經費,依法從事各種非營利性活動的法人,仲裁委員會不是“由其成員自愿組成”的,也不是社團法人。仲裁委員會的組織形式在這四種法人形式中,只比較接近于事業單位法人,但是考慮到我國現行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可能會影響仲裁委員會的獨立性、公正性,也可能會影響仲裁委員會未來的發展,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并沒有明確仲裁委員會就是事業單位。確實,我國的事業單位法人一般有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如果仲裁委員會是事業單位法人,又會形成仲裁委員會與行政機關之間的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在民法上也找不到明確的性質定位,這使得仲裁委員會的性質問題相當復雜、難有定論。

(二)關于仲裁機構性質的幾種觀點

1.仲裁機構應具有民間性

仲裁機構應具有民間性,是以北仲為主的部分仲裁機構的看法,該主張也得到不少學者的支持。其理由認為:《仲裁法》第14條規定:“仲裁委員會獨立于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這就是法律對我國仲裁機構民間性的肯定。但是,民間性的具體表現是什么,沒有明確的界定。相關提倡者只是從否定的角度認為仲裁機構不是行政機關,認為仲裁機構應該去行政化。

2.仲裁機構應該認定為非營利性法人

這種觀點是目前國內大部分仲裁機構持有的觀點,認為應把“非營利性”作為仲裁機構定性和改革的方向。因為非營利性可通過法人與其成員之間的經濟關系來界定,非營利性法人可以為“任何合法目的”存在,只要不分配法人所得即可。這種定性從字面上擺脫了行政色彩,但實質上并沒有多少改變。

3.仲裁機構應類似行政機關

這種觀點雖然在理論界受到批判,也沒有得到學界和業界的認同,但事實上,國內不少仲裁機構就采取此種運作和管理模式。例如,根據魯發【2006】19號《山東省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審批辦法》的規定,山東省的仲裁委員會全部列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范圍,按照公務員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規實施錄用、考核、職務任免、職務升降、獎勵、懲戒、培訓、交流與回報、工資福利保險、辭職辭退、退休等各項管理制度,這使得山東的仲裁機構變成實質上的行政機關。

(三)關于仲裁機構性質的立法建議

仲裁機構性質和定位的各種觀點和議論本身表明《仲裁法》立法規定模糊,而仲裁機構的定性又關系著仲裁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能否更好地實現仲裁機構的職能。因此,減少仲裁構的行政色彩,體現其獨立性,避免仲裁機構發展方向的偏差是《仲裁法》修改的首要問題。

前述三種對仲裁機構性質的觀點,本文認為,都不是我國仲裁機構改革和定性的方向,其觀點均有缺陷。如仲裁機構民間化,學界在探討仲裁機構的民間化時,主要強調的是仲裁機構不依賴政府,能夠獨立運作,而不是將仲裁機構建設成為法律意義上的民間組織。但仲裁機構實現所謂的民間化以后,是否有足夠有效的機制確保仲裁機構獨立自主的權利不被濫用,仲裁機構是否會成為某些管理人員的獨裁王國?這是我們在考慮仲裁機構的民間化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其次,仲裁機構類行政化,這種做法違背了《仲裁法》的精神,也與仲裁機構的本來面目不符,不利于仲裁機構的發展;最后,關于非營利性法人的觀點,我國《民法通則》規定,非營利性法人包括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仲裁機構顯然不屬于機關法人,由于事業單位的行政隸屬性,顯然也與仲裁機構的改革方向相悖;社團法人由其成員組建,但仲裁法規定仲裁機構是由政府會同商會組建的,故非營利法人的觀點也沒有正確反映仲裁機構的性質和定位。

《仲裁法》頒布已經二十年,仲裁機構的性質問題已經成為仲裁發展的瓶頸問題。本文認為,應當根據仲裁機構的特點、發展現狀,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在《仲裁法》中對仲裁機構的性質予以規定,明確仲裁機構為非營利性的法定機構,凸顯仲裁的公益性和仲裁機構的非營利性,同時尋求仲裁機構在政府監管與市場化之間的平衡。

具體來說,就是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仲裁機構是一種獨特的法定機構,具備獨立的法人地位,并在保障仲裁機構的獨立性的情形下,完善仲裁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和利益均衡機制,賦予仲裁委員會以集體管理的實權,擴大工作人員民主管理的權限,完善仲裁機構領導選聘制度,建立并完善仲裁機構內外結合的監督機制,內部監督包括理事會對行政執行人的監督及對財務的審計監督,外部監督包括由有關部門依法對法定機構的監督。

二、增加規制仲裁機構不正當競爭的規定

在商事仲裁服務中,商事仲裁機構受理案件的唯一依據是當事人之間的仲裁協議,而仲裁協議的訂立具有自愿性,即仲裁機構的案件源自市場主體通過仲裁協議對仲裁方式及仲裁機構的選定,仲裁機構和仲裁員的服務質量是當事人的主要考慮因素。我國存在215家仲裁機構,全國的仲裁市場是開放的,因此,當事人可以自愿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選擇自己信賴的仲裁機構、仲裁員,這必然導致仲裁機構之間的競爭。

因為競爭關系的存在,有的仲裁機構為了與其他同行競爭案源,會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比如,有的城市仲裁機構為了爭取本地企業的案件,采取詆毀外地仲裁機構的方式排斥外地仲裁機構的競爭;有的機構采取賄賂商事主體代理人的手段與同行競爭案源;有的仲裁機構為了謀取私利,罔顧《仲裁法》及國辦發文件關于“依法可以設立仲裁委員會的市只能組建一個統一的仲裁委員會”的規定,到已有仲裁機構的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干擾該地區仲裁環境的有序性;還有的仲裁機構因自身發展能力有限,將仲裁機構承包給律師經營以收取承包費,嚴重影響了仲裁裁決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由于我國仲裁服務市場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正當競爭,所有很有必要對各仲裁機構間的競爭行為進行必要的規范和協調。然而,我國《仲裁法》卻沒有對仲裁機構間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另外,由于《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調整的“經營者”被定性為營利性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而仲裁機構明顯不屬于此處所言的“經營者”,故仲裁機構間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不能由《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這說明對我國仲裁服務市場進行反不正當競爭存在無法可依的情形。

《仲裁法》缺乏針對仲裁機構的反不正當競爭條款,再加上仲裁機構競爭協調主體的缺位,致使我國仲裁服務缺乏一個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仲裁事業的發展。因此,本文建議在修改《仲裁法》時增加反不正當競爭條款,具體列舉各種應該禁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違反這些規定時的處罰措施。如規定仲裁機構如果違法反不正當競爭條款,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不得受理案件,對其通過不正當競爭行為受理案件的收費予以依法追繳等。

三、關于仲裁協議相關內容的修改與完善

仲裁協議是仲裁的基石,仲裁機構或仲裁庭的管轄權源于當事人的仲裁協議,其效力的認定在整個仲裁制度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直接影響到仲裁機構能否受理,仲裁程序是否合法,仲裁裁決能否得到執行。現行《仲裁法》第16條規定:“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后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一)請求的仲裁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項;(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第18條規定:“仲裁協議對仲裁事宜或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從上述條款看出,現行的《仲裁法》對于仲裁協議的規定過于嚴苛,使得簽約時有仲裁愿意的當事人由于仲裁協議的瑕疵,而最后不得不轉向法院起訴,無疑違背了當事人希望仲裁的意愿,導致司法權對仲裁權的過分干預。雖然此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至第十一條已經對仲裁協議的書面形式、仲裁事項所包含的內容、瑕疵仲裁協議的效力等問題作了擴充性解釋,但仍然受制于我國《仲裁法》第18條關于仲裁機構約定不明確需要補充約定的訴訟優先的傳統觀點。

對此,本文認為,仲裁條款的效力的認定問題,應從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以及仲裁事業的發展出發,適當地對仲裁協議效力從寬解釋,盡可能支持當事人仲裁意愿,對于仲裁協議效力認定以“有效解釋”為原則,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議適當對仲裁協議的書面形式作放寬理解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第七條規定:“仲裁協議應是書面的。協議如載于當事各方簽字的文件中,或載于往來的書信、電傳、電報或提供協議記錄的其他電訊手段中,或在申訴書和答辯書的交換中當事一方聲稱有協議而當事他方不否認即為書面協議。在合同中提出參照載有仲裁條款的一項文件即構成仲裁協議,如果該合同是書面的而且這種參照足以使該仲裁條款構成該合同的一部分的話。”在臺灣最高法院認為,如果雙方在“聲明狀”、筆錄中各自表示愿意接受仲裁之束縛,即造就了仲裁之合意。我國《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因此,本文建議,我國《仲裁法》修改時,對于書面形式可以參照《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確定,而無需局限于所有當事人簽名確認書面文件,允許當事人以實際履約行為接受仲裁條款的約束,具體來講,可以增加以下條款:

“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未對仲裁機構受理該案提出異議,并參與仲裁程序進行實體答辯的,視為雙方同意提交該仲裁機構仲裁。

當事人未在有仲裁協議的書面文件上簽字或者蓋章,但以實際行為已接受書面文件,仲裁協議對該當事人有約束力。”

(二)進一步明確界定仲裁協議的獨立性

仲裁協議雖然包含于合同中,但它被視為相對獨立,我國《仲裁法》第19條第1款和《合同法》第57條規定了主合同的變更、被撤銷、被解除、被終止以及主合同無效的,均不影響仲裁條款的效力,在效力上作出有利于實現當事人仲裁意愿的從寬處理。但是,實踐中,當事人還有可能對主合同是否存在、是否成立、是否生效存有爭議時,此時,仲裁條款還是否具有獨立性,該問題在《仲裁法》和《合同法》中并沒有明確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而這些問題都恰恰需要第三方作判斷。

因此,本文建議,將《仲裁法》第十九條規定修改為:“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被撤銷或者仲裁協議所依附的合同存在與否,均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

(三)明確仲裁協議對非簽字蓋章的民事主體的延伸效力

雖然在民事訴訟程序中法院可以把連帶責任保證人追加為當事人一并審理,但是,由于主合同與從合同(如擔保合同)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對于合同的當事人能否引用主合同的仲裁條款要求從合同債務人參加仲裁,理論界以及實務界存在分歧。一方面,在現實情況中,即使仲裁機構追加了從合同債務人作為仲裁被申請人,也存在被人民法院撤銷的風險。另一方面,事實上,將從合同債務人游離于主合同仲裁之外,如果主合同的當事人另案向法院起訴從合同債務人,人民法院不得不重新審理主合同,既造成訴訟資源的浪費,也違背“一事不再理”的原則。

因此,本文建議,在現行《仲裁法》中增加相關規定:

“主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可以在仲裁中向從合同債務人一并主張權利,仲裁機構可以一并審理。”

四、關于增加仲裁機構自裁管轄權的問題

當事人通過約定將其爭議提交仲裁解決,就意味著將爭議的一切,包括對該約定效力的異議,均交由仲裁解決。而仲裁協議的效力或仲裁管轄權本來就屬于仲裁自身應當解決的問題,應當交由仲裁庭或仲裁機構進行決定。而且,交由仲裁庭或仲裁機構決定仲裁協議的效力以及是否有權管轄,從程序上保障了仲裁管轄權的有效行使,而仲裁協議獨立性原則從實體上保障了仲裁協議的有效性,二者相輔相成。《聯合國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第16條第(1)款明確規定:“仲裁庭可以對他自己的管轄權包括對仲裁協議的存在或效力的任何異議,作出裁定。為此目的,構成合同一部分的仲裁條款應視為獨立于其他合同條款以外的一項協議。仲裁庭作出關于合同無效的決定,不應在法律上導致仲裁條款的無效。”

實踐中,我國《民事訴訟法》及《仲裁法》均沒有授權法院對仲裁的管轄權進行裁定,因此,仲裁機構受理當事人的案件的,如一方當事人向法院提出仲裁管轄權異議,法院應當裁定駁回當事人提起的仲裁管轄權異議。而當事人再向法院提起仲裁協議效力異議時,法院依然會受理并進行審查,若異議成立,則會支持當事人的異議。可見,法律規定的空白有可能會讓法院針對同一異議作出不同的結論,不僅影響仲裁效率,還間接支持當事人濫用權利。此外,關于仲裁的管轄權,不少案件需要進入實體審查后才能確定,例如代理關系是否成立、合同權利義務是否轉讓等問題,僅憑表面審查無法得出結論。這也是法律沒有賦予法院對仲裁管轄問題審查權的法理基礎。法院在個別案件中僅憑表面審查就對管轄問題作出裁定,如果仲裁庭查明事實與法院裁定不符,將導致仲裁案件無法處理。

目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十條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確認仲裁協議效力幾個問題的批復》②的規定,沒有肯定仲裁的自裁管轄權,反而突顯我國的仲裁對司法監督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不利于我國仲裁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仲裁發展雖然迅速,但仍存在不少待完善之處。所以針對目前我國仲裁發展的情況,應當暫時把司法干預減少,樹立仲裁自裁管轄權的意識,再逐漸將自裁管轄權完全賦予仲裁庭。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議,將我國《仲裁法》第二十條修改為: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效力或仲裁管轄有異議的,應當請求仲裁機構或仲裁機構授權仲裁庭作出決定。

一方先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開庭前提出雙方存在仲裁協議而提出異議的,由仲裁機構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對仲裁協議效力作出裁定;另一方有證據表明已經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請求確認仲裁協議效力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

一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仲裁管轄權異議的,或此后再提起仲裁協議效力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五、增加仲裁送達的相關規定

目前《仲裁法》對于“送達”沒有任何規定,導致各地人民法院在司法監督時對于仲裁機構是否合法送達的標準不一,往往只能參照《民事訴訟法》中關于送達的規定進行審查,不可避免地對仲裁過度干預,導致仲裁訴訟化的傾向。在司法監督程序中,有不少的法官還認為只要當事人沒有實際收到仲裁文書,就視為沒有送達,在此情形下認定仲裁違反法定程序,應予撤銷或不予執行。

針對這些情況,本文認為,仲裁不同于訴訟的糾紛解決機制,具有保密性、靈活性、經濟性等獨有的優勢和特點。這就決定了仲裁需要適用不同于民事訴訟的送達方式來保障這些功能優勢得以實現,民事訴訟中的送達方式不一定都能適用于仲裁。

有鑒于此,本文建議,《仲裁法》修訂時,應當明確仲裁的送達方式不適用《民事訴訟法》,使人民法院在司法監督程序中不得引用民事訴訟法關于送達的相關條款來撤銷或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同時,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以及當事人思想自治原則,應當增加“約定送達”及“視為送達”的國際通行的仲裁送達方式,以確保仲裁程序在高效、快捷、保密的情況下進行,具體來講,可以加入以下條款:

“仲裁送達方式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關于送達方式的規定。

當事人約定了送達方式, 仲裁機構應按照當事人約定的方式進行送達。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自行提供新的送達方式并經仲裁機構確認的除外。

除當事人另有約定,仲裁機構可以通過直接送達、郵寄送達、傳真送達、電報送達、電子郵件等由仲裁規則確定的其它送達方式送達當事人、代理人。

仲裁機構采取郵寄(如掛號、專遞)等合理方式向當事人的住所地(包括經常居住地)、營業地投送仲裁文書,當事人拒絕簽收的,從文書退回之日起視為送達。”

六、關于仲裁文書補正的修改與完善

《仲裁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裁決書中的文字、計算錯誤或者仲裁庭已經裁決但在裁決書中遺漏的事項,仲裁庭應當補正;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可以請求仲裁庭補正。”上述規定在仲裁實踐中存在不足之處,具體如下:

(一)補正對象遺漏了調解書、決定書

仲裁實踐中,并非所有仲裁案件均以裁決方式結案。調解、撤案(決定)等結案方式亦屢見不鮮;調解書、決定書同樣事關當事人的切身權益,如囿于法律文字性的規定,則可能造成當事人業已受損之權利難以得到救濟,這與仲裁定紛止爭的精神不符。有鑒于此,本文建議,在現行《仲裁法》第五十六條中補充增加補正調解書、決定書兩類結案文書。

(二)需要完善補充補正的主體

我國《仲裁法》僅規定了補正主體為仲裁庭,如補正對象增加了調解書及決定書,則補正的主體亦應作相應的調整。理由是決定書則有可能以仲裁庭名義作出,亦有可能以仲裁機構的名義作出。因此,本文建議,增加仲裁機構為補正的主體,至于是以仲裁機構的名義作出還是以仲裁庭的名義,應按照被補正文書原作出主體予以確定。

(三) 需要補充調解書補正的規范

考慮到調解書生效要件的特殊性,建議對調解書的補正一方面要嚴格以調解協議為準繩,如果涉及調解內容部分補正,需要當事人重新簽收后才生效,如果不涉及當事人調解內容部分的程序性部分,如當事人姓名、開庭時間等才可以由仲裁庭直接補正。

基于上述考慮,本文建議,對現行《仲裁法》第五十六條修訂如下: “對于裁決書的文字、計算錯誤或者仲裁庭已經裁決但在裁決書中遺漏的事項,仲裁庭應予以補正;對于調解書中程序性部分及涉及調解內容的事項,仲裁庭應當補正,對于涉及調解內容的補正,需當事人重新簽收后生效;對于決定書的文字錯誤,由作出該決定書的仲裁機構或仲裁庭予以補正。

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決定書,自簽收調解書之日起30日內,可以請求文書作出主體補正,補正構成裁決書、決定書、調解書的組成部分。”

七、關于司法監督的修改意見

為了防止和補救仲裁機構作出錯誤和違法的終局裁決,切實保證仲裁裁決的公正性,以維護法律的尊嚴,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我國仲裁法律制度規定了對仲裁裁決進行司法監督。這種監督手段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裁決生效后,當事人向仲裁機構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該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后,審查是否存在《仲裁法》規定的撤銷情形后,作出是否撤銷的裁定。另一種形式是在執行階段,被執行人向法院提出不予執行的申請,受理法院在審查是否具有《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予執行的情形后,作出是否不予執行的裁定。上述司法監督制度為仲裁裁決公正性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實踐情況中,也出現了各類的矛盾。因此,本文認為,應當對司法監督程序進行修改,以進一步適應仲裁的發展。

(一)限制不予執行申請的條件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了對國內裁決不予執行的審查標準,雖然新民訴法已經修改了關于“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和“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兩個審查條件,現行不予執行審查條件已經與撤銷仲裁裁決的審查條件基本一致,并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也規定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后,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在實踐操作中,撤銷與不予執行的雙重審查仍然存在很大的弊端。當事人在提起撤銷或不予執行后,法院都會對案件進行全面的審查。但如果一方當事人希望拖延時間,往往會在提起申請撤銷裁決被駁回之后再以另外一個理由提起申請不予執行,這樣的重復審查不僅浪費了司法資源,更是大大降低了仲裁執行的效率,使社會公眾對于仲裁的經濟、快捷的認知大打折扣。

因此,本文建議,應進一步限制當事人提起不予執行申請的條件,如果當事人已經通過撤銷程序,要求人民法院對仲裁裁決進行司法監督,則不應再受理當事人提出不予執行的要求,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以及當事人不必要的訴累。在修訂《仲裁法》時增加條款:“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后,又在執行程序中提出不予執行申請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限制撤銷裁決的期限

我國現行《仲裁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認為,六個月的撤銷期限過長,不利于維護仲裁裁決所涉法律關系的穩定,更與仲裁高效定紛止爭的宗旨相左。為此,本文建議,撤銷裁決的期限應予以限縮,并對可撤銷情形予以區別對待:除因仲裁員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外,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期限一律為三個月,理由如下:第一,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尚有待完善,時限過短不利于對大眾化當事人的保護,也會削弱仲裁活動的約束性,從而影響仲裁公信力,30日的可撤銷期限現實中難具可操作性。第二,三個月的期限與國際慣例相符,且實踐證明更具可操作性;第三,考慮到因仲裁員所致可撤銷情形具有隱蔽性,當事人在搜集證據方面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建議對此情形撤銷期限予以適當放寬,即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但為避免仲裁裁決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可將撤銷期限規定為二年為限。即針對因仲裁員原因導致的可撤銷情形。

基于上述考慮,本文建議,對現行《仲裁法》第五十九條修訂如下:

“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因‘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應當在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申請撤銷,最長不超過自收到裁決之日起兩年。”

(三)增加撤銷或不予執行裁決后當事人的救濟途徑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當事人不服仲裁機構的裁決,可向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可做出予以撤銷或駁回撤銷申請的裁決,且該裁決是終局的。

這一看似科學的規定,實則隱藏著一個重要問題,即當仲裁裁決被法院撤銷后,如何評判該撤銷裁決的合理性抑或如何對這一撤銷裁決進行救濟?法律規定存在空白。而且,按現行法律規定,一旦裁決被撤銷或不予執行,意味著當事人糾紛仍未解決,此前為案件投入時間、財力、精力都化為烏有。針對涉外仲裁方面,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通知》的法院內部報告制度固然對遏制地方法院不當處理涉外仲裁裁決的撤銷程序有積極意義,但它并不構成我國訴訟制度的一部分,且不適用于國內仲裁。從健全司法制度角度出發,我國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監督和控制似應通過上訴程序來實現。有必有參照該《通知》的精神,由更高的權力機構對撤銷或不予執行的案件加以評判,以保證仲裁裁決的一裁終局的優勢。

有鑒于此,本文結合其他仲裁制度發達國家之規定,認為可區別裁定予以撤銷和裁定駁回撤銷申請的情形,建議《仲裁法》修訂時,作出如下規定:

“人民法院裁定駁回當事人撤銷或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當事人不得就該裁定提出上訴;人民法院裁定撤銷或不予執行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一方當事人有權在裁定送達之日起15天內向作出該裁定的上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八、刪除涉外仲裁的特別規定

我國《仲裁法》第七章對涉外仲裁作了特別規定,涉及涉外仲裁的范圍、涉外仲裁機構的設立、涉外仲裁機構的仲裁員聘任、涉外仲裁的證據保全、涉外仲裁的開庭筆錄、涉外仲裁裁決的撤銷與不予執行、涉外仲裁規則的制定等問題。事實上,從1995年起,各地仲裁機構的重新組建并陸續開始受理涉外仲裁案件,我國傳統的涉外仲裁機構(即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從2000年起將其受案范圍擴大到國內案件,國內仲裁機構與涉外仲裁機構已經沒有實質性的差別。法律沒有必要對涉外仲裁再進行專門性規定。因此,本文認為,我國在修訂《仲裁法》中刪除涉外仲裁的特別規定。

九、結語

如何正確定性仲裁機構之性質、仲裁協議書面形式及其獨立性問題該如何界定、如何規范仲裁協議司法監督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我國仲裁實踐發展道路上必須解決的問題。實踐操作需要與時俱進的法律規范,只有回歸到制度規范層面,即對仲裁基本法作出修訂,才能適應當下及未來的實踐需求。正因為如此,理論界和實踐界關于《仲裁法》修訂的呼聲一直此起彼伏。

然而,路漫漫其修遠兮,仲裁法的完善修改需要更多熱心仲裁事業人士的不懈努力。本文相信,在有志之士的共同求索下,我國仲裁事業必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賀晗)

On Modification of the Arbitration Law

By Wang Xiaoli

The Arbitration Law of PRC enacted in 1994 has provided major support to the arbitration system, representing a milestone in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hina. In 20 years, our arbitration system has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Arbitration Law can no more meet the needs of arbitration practice. What problems exist in the Arbitration Law and how to make amendment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will classify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 solutions.

the Arbitration Law arbitration agreement self-adjudicating jurisdiction judicial review

*廣州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法學博士。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十條規定,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②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10月21日發布《關于確認仲裁協議效力幾個問題的批復》對人民法院的優先管轄權作了進一步的解釋: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存有異議,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機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確認仲裁協議無效,如果仲裁機構先于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并已作出決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仲裁機構接受申請后尚未作出決定,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同時通知仲裁機構中止仲裁;一方當事人就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申請仲裁,另一方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請求人民法院確認仲裁協議無效并就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起訴的,人民法院受理后應當通知仲裁機構中止仲裁。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仲裁協議有效或者無效的裁定后,應當將裁定書副本送達仲裁機構,由仲裁機構根據人民法院的裁定恢復仲裁或者撤銷仲裁案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精品自拍|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青青草一区| 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爽妇精品|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日韩专区第一页|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日韩午夜片|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午夜视频www|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91久草视频| 日韩123欧美字幕|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啪啪网|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在线| jizz国产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内黄色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欧美劲爆第一页| 亚洲三级影院|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看| 久久精品电影|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