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湘泉
?
強制性規定在該案中應否適用*
齊湘泉**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條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法律制度是我國法學界探討的熱點問題,該制度在仲裁實踐中如何適用更為法學界關注。中國某仲裁委員會2014年1月仲裁的一起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爭議案,涉及強制性規定適用問題。該案是我國國際商事仲裁涉及強制性規定適用的第一案,該案中的強制性規定適用問題值得探討。
強制性規定 國際商事仲裁 適用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條規定了強制性規定法律制度,2012年12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0條對強制性規定法律制度做了司法解釋。強制性規定法律制度在我國以法律形式確立后,在司法實踐和仲裁實踐中如何適用,一直受到法學界關注。中國某仲裁委員會2014年1月仲裁的一起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爭議案,涉及強制性規定法律制度適用問題。本案中,中國某公司主張強制性規定應當適用,美國某公司辯駁不應當適用。盡管美國某公司和中國某公司對強制性規定是否適用存在爭議,但是美國某公司、中國某公司和仲裁庭對我國法律規定的“凡在中國境內銷售境外制造特種設備的產品或者部件,其同類型首臺產品或者部件必須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指定的監督檢驗機構進行型式試驗,合格后方可以正式銷售”界定為強制性規定。該案是我國國際商事仲裁涉及強制性規定適用的第一案。現將該案介紹如下,以分析、討論強制性規定在本案中應否適用。
美國某公司1925年成立于美國,現是世界舉升設備行業領域涉及面最廣的制造集團之一,其起重機產品以創新的設計、優良的性能和出色的可靠性在行業中聞名。中國某公司2008年成立于中國,是全國履帶式起重機型號最全、數量規模最大的專業從事特種設備吊裝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2011年1月19日,中國某公司和美國某公司在山東省淄博市簽訂了購銷合同,中國某公司購買美國某公司在德國工廠生產的格魯夫GTK1100-1起重機兩臺,合同價款7980000歐元。合同爭議解決條款約定,凡是因執行合約與合約有關事項所發生的爭執,雙方應協商解決。如協商不能解決時,應提交中國某仲裁委員會根據中國某仲裁委員會的仲裁程序現行規則進行仲裁。合同法律適用條款約定,合同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
2011年8月5日,第一臺GTK1100-1起重機(編號:12號車)交付中國某公司。中國某公司檢測發現該臺GTK1100-1起重機與合同規定的起重高度性能不符,起吊高度未能達到105米。2012年7月,中國某公司將12號車運至甘肅的3兆瓦風電工程工地進行試運轉。在施工工地現場,中國某公司工作人員將12號車安裝成功,但該車不能運轉,出現了故障。
2011年9月20日,第二臺GTK1100-1起重機(編號:13號車)交付中國某公司。13號車安裝過程中出現零部件斷裂毀損,中國某公司拒收該車,雙方簽訂了《GTK1100-1起重機質量問題會談備忘錄》。中國某公司提出退貨,美國某公司主張用9號車替換13號車,承諾13號車不能使用期間,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賠償標準為每月120萬元。
2011年12月16日,雙方簽訂了《調換GTK1100-1(0013號)車的協議》,2012年3月26日,雙方簽訂了《關于執行<調換協議GTK1100-1(0013號)車的協議>的協議》,根據這兩份協議,中國某公司同意美國某公司用9號車替換13號車。2012年3月23日,美國某公司將GTK1100-9號起重機運至中國某公司,用以替換13號車。由于美國某公司未將9號車的權屬文件交付中國某公司,中國某公司未向美國某公司返還13號車主機。
2012年7月19日,美國某公司向中國某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請求中國某仲裁委員會裁定中國某公司向其支付海運費139794.81歐元、保險費24000歐元;支付德國專家來中國修理GTK1100-1(0013號)起重機的費用144534.59元人民幣;返還GTK1100-1(0013號)起重機的主機,如不返還,賠償美國某公司損失1950000歐元。
2012年9月29日,中國某公司向中國某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反請求,請求中國某仲裁委員會裁定:
1.美國某公司繼續履行義務,在30日內向中國某公司提交質監部門認可的合同項下兩臺GTK1100-1起重機的《型式試驗報告》;美國某公司向中國某公司交付經商檢部門檢測合格的符合合同約定的產品。
2.若美國某公司不履行該義務或不能履行該義務,未能在30日期限內向中國某公司提供前述型式試驗報告,或者美國某公司不能提供符合合同的貨物,則美國某公司的履行合同構成根本違反合同,合同目的不能達到。中國某公司要求解除與美國某公司簽訂的合同。
合同解除后,中國某公司的具體請求如下:(1)返還已實際支付的7442.706601萬元人民幣貨款及其相應的資金占用費;(2)償付中國某公司為12號及13號起重機已經繳付的相關稅金1813.385792萬元及其相應的資金占用費;(3)償付中國某公司已經實際支出的12號車的調試費65.9305萬元人民幣及9號車的調試費58.711276萬元;(4)償付中國某公司將12號起重機運至甘肅工地卻不能正常施工而給中國某公司造成的損失48.994088萬元;
3.賠償從2011年9月18日至2012年5月25日期間中國某公司租用其它替代13號起重機的設備租金,總共人民幣900萬元;
4.償付中國某公司已經實際支出的13號車調試費84.810275萬元人民幣。
2013年1月10日,仲裁庭開庭審理這起仲裁案。開庭前,中國某公司向仲裁庭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自2000年10月1日施行的《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等若干行政法規,用以說明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銷售大型起重機必須進行型式實驗,取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指定的質檢機構出具的型式實驗報告,獲得銷售許可,方可銷售。庭審開始后,中國某公司變更了仲裁請求,不再要求美國某公司繼續履行合同,請求仲裁庭裁定解除合同,返還貨款,賠償損失。
庭審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相互質證后,開始了仲裁庭辯論。辯論圍繞著兩個焦點展開:一是美國某公司交付的起重機是否必須有型式實驗報告,沒有型式實驗報告是否構成根本違約;二是貨物存在的質量問題是采用修理、更換的方式解決,還是以退貨的方式解決。
(一)第一個焦點-——在中國境內銷售特種起重設備是否必須有型式實驗報告,沒有型式實驗報告是否構成根本違約
美國某公司認為,GTK1100型起重機是一種新產品,這種最新型的起重機被正式命名為“特殊式流動式起重機”,尚未列入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特種設備目錄》里面,無需進行型式實驗。因而沒有型式實驗報告并不構成違約。美國某公司向仲裁庭提交了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2年1月12日起標技便字【2012】2號答復函,復函的內容如下:
“根據國家標準GB/T 6974.2-2010《起重機術語第2部分:流動式起重機》(等同采用ISO 4306-2:1994)的定義:‘流動式起重機(mobile crane)——可以配置立柱(塔柱),能在帶載或不帶載情況下沿無軌路面運行,且依靠自重保持穩定的臂架型起重機’。同時結合你公司所提供的‘格魯夫GTK特殊用途起重機’產品資料及說明,認為該起重設備是屬于流動式起重機。
按照GB/T 20776-2006《起重機機械分類》,該起重設備又與我國現所屬流動式起重機的輪胎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全地面起重機又有較大的差異,經流動式起重機方面的部分專家分析判斷,認為該起重設備是由于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流動式起重機,故目前稱之為‘特殊式流動式起重機’較妥。”
中國某公司辯稱,MCG201101GDK1100購銷合同簽訂前,美國某公司承諾:GTK1100起重設備能夠吊裝3兆瓦風電設備,最大起重量129噸/12米(吊鉤高度105米)已取得GTK1100起重設備《型式試驗報告》。美國某公司交付的起重機性能上未達到設計要求,產品組裝時零部件毀損,存在質量問題。美國某公司交付貨物后,未能提供《型式試驗報告》,從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文件中可以看出,根據國家標準GB/T 6974.2 -2010《起重機術語第2部分:流動式起重機》(該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0年9月26日頒布,2010年2月1日施行),美國某公司在中國境內銷售的GTK1100起重機就是流動式起重機,必須進行型式實驗。為了幫助美國某公司規避中國法律,或者說為了幫助美國某公司打贏這場官司,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祭起了“部分專家分析”這塊遮羞布,為美國某公司在中國非法銷售脫責,杜撰GDK1100起重機是新型設備,不需要進行型式實驗。我國一系列法律法規對特種設備必須提供型式試驗報告是有明確規定的,具體有國務院頒布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二條、第九十九條第(五)項、第十三條、第七十四條;國家質監總局《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第八條、第十條規定。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凡在中國境內銷售境外制造特種設備的產品或者部件,其同類型首臺產品或者部件必須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指定的監督檢驗機構進行型式試驗,合格后方可以正式銷售。《型式實驗報告》既是特種起重設備已經通過首型試驗并合格的證據,也是該特種設備在中國境內銷售被合法許可的許可。美國某公司獲得《型式試驗報告》是在中國境內銷售合同項下的特種起重設備的前提,沒有獲得該報告,銷售行為就是違法行為,其銷售行為本身就不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反而應受到法律的禁止及處罰。美國某公司提供合同項下的特種起重設備的《型式試驗報告》是其法定義務,是在合同中必須履行的義務。不履行或不能履行法定義務,構成根本違反合同,必然造成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因此,中國某公司要求退貨理由是充分、正當的。
對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2年1月12日起標技便字【2012】2號答復函,中國某公司認為該函并沒有明確說明GTK1100起重機不需要進行型式實驗,而且該函的內容和我國的法律相悖,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足以對抗中國某公司的仲裁反請求。
除此之外,中國某公司提供證據-——鄭州某公司生產的QLY9096A型產品與美國某公司的GTK產品是異曲同工,只有塔筒不同,但此國產產品已經做了型式實驗報告,質檢中心能做包括GTK1100在內的此類產品的型式實驗報告報告,并且應該做型式實驗報告。中國某公司認為質檢中心違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則,其復函違反法律規定。
中國某公司就該復函以國家質檢總局為被告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了中國某公司的起訴,認為國家質檢總局針對美國某公司中國公司的咨詢事項做出的說明并未對美國某公司和中國某公司設定權利義務,對其權利義務未產生實際影響,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該訴訟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因此駁回。對于該裁定,中國某公司上訴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①
仲裁庭審理認為,GTK1100起重機是否需要進行型式實驗是爭議的核心問題,也是一個先決問題,美國某公司的仲裁請求是以GTK1100起重機不需要型式實驗為前提條件提出的,中國某公司的仲裁反請求是以GTK1100起重機需要進行型式實驗為前提條件提出的,因此,只有先行解決GTK1100起重機是否需要型式實驗,才能進行仲裁的審理。仲裁庭要求雙方當事人繼續提供相關證據,以確定GTK1100起重機是否需要型式實驗。
雙方當事人遵照仲裁庭的要求分別致函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請求該局對GTK1100起重機是否需要進行型式實驗作出權威解釋。2013年1月2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特種設備許可辦公室對美國某公司的函件做了編號為SEL2013-01的《說明》,《說明》的內容為:
“依照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文件(起標技便字【2011】3號、起標技便字【2012】2號答復函),經研究認為你公司的‘標準流動式起重機’不在《特種設備目錄》(國質檢鍋【2004】31號)中,故未納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范圍。其產品質量、安全由企業負責。”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特種設備許可辦公室的《說明》后附了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文件(起標技便字【2011】3號、起標技便字【2012】2號答復函),由此得知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美國某公司的咨詢做了兩次答復。
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1年12月23日起標技便字【2011】3號答復函為:
“美國某公司起重設備(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貴公司12月22日的來函收到。現將所提問題回答如下:
根據國家標準GB/T 6974.2-2010《起重機術語第2部分:流動式起重機》(等同采用ISO 4306-2:1994),并結合你公司所提供的“格魯夫GTK特殊用途起重機”產品資料及說明,認為該起重設備是屬于流動式起重機。
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2011年12月23日”
中國某公司認為美國某公司隱瞞了對其不利的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1年12月13日起標技便字【2011】3號答復函,僅向仲裁庭提交了2012年1月12日起標技便字【2012】2號答復函,而且不顧該委員會對“格魯夫GTK特殊用途起重機”屬于流動式起重機的結論,片面強調所謂“部分專家分析判斷,”主張其銷售給中國某公司的起重機是“特殊式流動式起重機,”不需要進行型式實驗,并以此證明其銷售行為的合法性,其實質是規避中國法律中的強制性規定。
對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特種設備許可辦公室出具的《說明》,美國某公司依據該《說明》主張其交付的重型起重設備不需要型式實驗。中國某公司認為該證據真實性存疑,不具有合法性:
1.中國某公司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咨詢遭遇了與美國某公司完全相反的對待
2013年2月8日,中國某公司的代理律師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安全局發出《關于GTK1100-1超大型起重機是否需要進行型式實驗的函》,請求答復美國某公司在中國銷售GTK1100-1超大型起重機是否需要進行型式實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信訪局回復稱:根據我國《信訪條例》,“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的規定,對您的信訪事項不予受理。美國某公司提交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特種設備許可辦公室的《說明》,稱GTK1100-1超大型起重機“未納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范圍。其產品質量、安全由企業負責”。對同一問題,兩個不同的當事人向同一國家機關咨詢,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美國某公司的咨詢予以答復,對中國某公司的咨詢予以推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如此厚此薄彼的這種做法中國某公司感到不可思議,因此懷疑《說明》的真實性。
2.《說明》違反我國法律規定,不具有證明力
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一些大型設備被制造出來。這些功能超強的設備一旦出現問題,會造成巨大的損害。為了維護本國的社會利益和公共安全,各國通過法律形式規定了強制性規定,這些強制性規定在涉外民事關系中強制適用,我國也不例外。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對涉外民事關系有強制性規定的,直接適用該強制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對該條規定做了司法解釋:“有下列情形之一,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不能通過約定排除適用、無需通過沖突規范指引而直接適用于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四條規定的強制性規定:
(一)涉及勞動者權益保護的;
(二)涉及食品或公共衛生安全的;
(三)涉及環境安全的;
(四)涉及外匯管制等金融安全的;
(五)涉及反壟斷、反傾銷的;
(六)應當認定為強制性規定的其他情形”。
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釋表明,在涉外民事關系中,有強制性規定的,排他性的直接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第10條第3款規定,“凡在中國境內銷售境外制造特種設備的產品或者部件,其同類型首臺產品或者部件必須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指定的監督檢驗機構進行型式試驗,合格后方可以正式銷售。”該條規定是強制性規定,在本案中直接適用。
《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第10條第3款的規定中使用了“凡”這個字,“凡”在中文中是“所有的”的意思,就是說《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要求所有在中國境內銷售的境外制造特種設備的產品或者部件,其同類型首臺產品必須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指定的監督檢驗機構進行型式試驗,合格后方可以正式銷售,沒有例外。《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是強制性的,必須執行。《說明》與我國上述法律規定相抵觸,不具有證明力。
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特種設備許可辦公室、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不具有解釋起重機械型式實驗范圍的權力
2003年9月18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起重機械型式實驗規則(試行),國質檢鍋【2003】305號》對起重機械型式實驗的規則和目錄作出了規定,該《規定》第3條規定,本規程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解釋。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起標技便字【2011】3號、起標技便字【2012】2號答復函,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特種設備許可辦公室編號為SEL2013-01的《說明》,是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作出的,違反《起重機械型式實驗規則(試行)》的規定,程序和內容均違法,系屬越權解釋,其解釋不具有法律效力。
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兩份答復函,是一種學理解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特種設備許可辦公室的《說明》,依據的是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學理解釋,因此,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特種設備許可辦公室的解釋,沒有法律依據,不具有法律效力。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給中國某公司代理律師的復函,依據的是我國《信訪條例》,《信訪條例》是行政法規,依據《信訪條例》作出的解釋,其效力要高于依學理作出的解釋。
4.《說明》違反我國行政法規的規定
2003年9月18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起重機械型式實驗規則(試行)》按起重機的構造和起重參數進行了分類。按起重機的構造,《規則》設有是一種工作場所經常變換,能在帶載或空載情況下沿無軌路面運行,并依靠自重保持穩定的臂架型起重機),在流動式起重機類別中,又分出輪胎式起重機(是指利用輪胎式底盤行走的動臂旋轉起重機)項。對輪胎式起重機,《規則》附件1規定主要參數為G·R≦150TM和G≦50T的,“同一型號的系列產品規格向下覆蓋”;對進口各類起重機械,“按對應類型、型式與型號規格的覆蓋范圍原則執行”;《規則》注釋4規定,“表中限定參數以上與320T之間的起重機,型式實驗逐臺進行。”
2004年1月1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特種設備目錄》(國質檢鍋【2004】31號)規定,流動式起重機(代碼4400)需要進行型式。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起標技便字【2011】3號、起標技便字【2012】2號)答復函均認定GTK1100-1是流動式起重機,因此,GTK1100-1流動式起重機屬于《特種設備目錄》調整范圍,必須進行型式實驗。
5.《說明》與山東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的答復相悖,企業無所適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0年10月1日施行的《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第16條規定,“新增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使用單位必須持監督檢驗機構出具的驗收檢驗報告和安全檢驗合格標志,到所在地區的地、市級以上特種設備安全監禁機構注冊登記。將安全檢驗合格標志固定在特種設備顯著位置上后,方可以投入正式使用”。中國某公司根據該規定在所購GTK1100-1流動式起重機投入使用前向山東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申請登記,該院回復:“應提供以下材料:1.境內代理商名單;2.此類型首臺型式實驗合格證明”。因美國某公司出售的GTK1100-1流動式起重機沒有進行型式實驗,中國某公司無法取得使用許可,各種費用接近億元購得的設備只能閑置,中國某公司遭受巨大經濟損失。
中國某公司就美國某公司GTK1100-1起重機沒有國家質監局特檢院出具的檢驗報告和安全檢驗合格證,能否投入使用的問題咨詢了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等吊裝設備客戶,均答復無法投入使用。
美國某公司認為,中國某公司在咨詢函中預設了帶有誤導性的錯誤前提,并堅持根據《質檢法函【2013】92號》回函,美國某公司GTK1100-1起重機并未列入特種設備目錄,并未納入特種設備安全檢查范圍,不需要進行特種設備型式實驗。
(二)第二個焦點——貨物質量問題是采用修理、更換,還是退貨的方式解決
美國某公司主張,以9號車更換13號車,對12號車進行修理。2011年12月16日,美國某公司與中國某公司簽訂了《調換GTK1100(0013號)車的協議》,約定以9號車更換存在故障的13號車,并給予中國某公司租金補償,以120萬/月計算9號車未到達期間租用其他裝備的租金。隨后,美國某公司將9號車交付給了中國某公司。
中國某公司認為美國某公司交付的GTK1100-1(0013號)起重機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雙方當事人協議約定美國某公司用9號車調換中國某公司不能工作的13號車。美國某公司沒有向中國某公司交付合格的9號車,運到中國某公司處的9號車既沒有相應的權屬證明文件,亦沒有相關的進口憑證,更與12號車、13號車一樣均沒有《型式試驗報告》,這樣的9號車中國某公司無法接收,美國某公司沒有依約依法履行交付義務。因為9號車沒有完成交付,中國某公司拒絕退還GTK1100-1(0013號)起重機主機的要求。
美國某公司主張:根據《合同》第15條第2款規定,商檢檢測報告應由中國某公司委托并出具。根據《調換協議》第3條,中國某公司承諾其已辦理與進口13號車相關的所有手續,根據法律要求取得了相應的許可和證書,因此,美國某公司已經按照《合同》交付0012和0009兩臺GTK1100-1合格產品,并取得全部許可和證書。故中國某公司無理由拒絕返還13號車主機,其行為違反法律規定。
中國某公司主張MCG201101GDK1100合同無效,并要求退貨。美國某公司在中國銷售起重機沒有指定代理商,沒有進行GTK1100-1型起重機的型式實驗,沒有取得從事經營活動的資格,因此,不能成為合同主體,不具有簽訂銷售合同的資格。美國某公司違反上述強制性行政法規,違反《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第10條“在中國境地內銷售境外制造的特種設備,其產品必須符合我國有關特種設備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強制性標準及技術規程的要求”的強制性規定。違反我國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第(5)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的規定,MCG201101GDK1100合同屬無效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或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當相應的責任。據此要求退貨,請求美國某公司退還貨款并賠償損失。
美國某公司認為合同有效。第一,美國某公司作為合同主體適格,且通過美國某公司起重設備(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作為其在中國的代理機構,向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備案,并承擔相應的質量和安全責任;第二,未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因為GTK1100目前未納入國家安全監管范圍,不屬于國家規定的需要進行型式實驗的特種設備,因此沒有型式實驗報告不違反強制性規定。所以合同有效,反對退還貨款并賠償損失。
中國某仲裁委員會經過三次開庭審理,于2014年1月5日做出了裁決。以下為仲裁庭意見:
1.對于中國某公司關于美國某公司不能提供《型式實驗報告》即構成違法的主張,仲裁庭認為,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法規司2013年7月11日向仲裁庭有關咨詢事項的復函中已經明確寫有“依據相關起重機械標準以及全國起重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意見,美國某公司制造的GTK1100-1起重設備不在《特種設備目錄》(國質檢鍋[2004]31號)的范圍,按照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不納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范圍、設備不需要進行特種設備型式實驗。”中國某公司對質檢總局的復函雖持有異議,但未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該復函不具有法律效力,質檢總局系國務院授權對《特種設備目錄》(國質檢鍋[2004]31號)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作出解釋的單位,故上列復函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中國某公司的主張不能成立。
2.關于合同的效力,仲裁庭認為美國某公司已經證明GTK1100-1起重設備不需要《型式實驗報告》,故沒有《型式實驗報告》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不影響合同效力;根據美國某公司提交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向委托人美國某公司起重設備(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出具的、關于GTK1100-1特殊用途輪式起重機的、中國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種設備許可辦公室向美國某公司起重設備(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出具的說明中,均體現了本案美國某公司的代理商,已向國家相關的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進行了申報和備案。而且,根據美國某公司提交的公司注冊證明,美國某公司是合法存續的公司,是具有相應民事權利義務的主體,因此,美國某公司與中國某公司簽訂的本案合同符合中國法律和國際貿易的相關規定,應是合格的主體,中國某公司關于美國某公司主體不合格導致合同無效的主張缺乏法律依據。
3.對于貨物質量缺陷應該采取修理、更換還是解除合同退貨的問題,仲裁庭認為根據以上理由可以認定合同有效,且不構成根本違約,不支持解除合同并退還貨款,雙方應該履行《調換協議》的內容,以9號車調換13號車,美國某公司應該按調換協議的約定在本裁決生效后40日內向中國某公司交付9號車的有關文件,中國某公司應于裁決書生效后40日內將13號車主機交付美國某公司;美國某公司向中國某公司支付其從2011年9月18日至2012年3月23日租用其他起重設備替代13號車的租金共計120(萬元)×5(月)=人民幣600萬元。
裁決如下:
(一) 中國某公司向美國某公司支付國際運費139794.81歐元、保險費24000歐元;
(二) 中國某公司在本裁決生效后40日內將GTK1100-0013號起重機主機返還美國某公司;
(三) 美國某公司向中國某公司支付租用其他設備替代GTK1100-0013號起重機的租金計人民幣600萬元;
(四) 美國某公司向中國某公司支付GTK1100-0013 號起重機調試費,計人民幣143000元;
(五) 駁回美國某公司其他仲裁請求;
(六) 駁回中國某公司其他仲裁請求;
本案至此終結。
(責任編輯:賀晗)
Case Study: Whether Compulsory Regulations Should Apply?
By Qi Xiangquan
Chinese scholars have shown great interests in the compulsory regulation system described in Article 4 of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hoice of law for Foreign-related Civil Relationships, especially in its appl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The first arbitration case related to this topic is an international sales case conducted by aChines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And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take a deep sight into this case.
Compulsory regulati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pplication
*本文為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實施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4AFX026。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
①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14年4月24日就中國某公司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案作出裁決,駁回上訴,維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