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速遞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精簡審批事項規范中介服務實行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并聯核準制度工作方案》,規范中介服務,網上并聯審批
《方案》提出,改革以“精簡審批事項、網上并聯辦理、強化協同監管”為目標,重點任務包括:精簡與項目核準相關的行政審批事項,實行項目核準與其他行政審批網上并聯辦理,規范中介服務行為,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構建縱橫聯動協管體系。《方案》明確了清理原則:一是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的事項,一律不再作為前置條件;二是對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為前置條件的,一律不再作為前置審批;三是對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為前置條件的,除確有必要外,都要通過修改法律法規,一律不再作為前置審批;四是核準機關能夠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方式解決的事項或者能夠通過溝洫監管解決的事項,一律不再作為前置審批;五是除特殊需要并具有法律法規依據外,有關部門一律不得設定強制性中介服務,不得指定中介機構。
追蹤解讀:
目前,企業投資項目核準仍然存在前置審批手續繁雜、效率低下,依附于前置審批的中介服務行為不規范、收費不合理等突出問題。究其原因,是政府管理理念轉變滯后,職能轉變不到位,仍然習慣于以事前審批代替事中事后監管。《工作方案》的出臺,有助于構建公開、透明、規范、競爭的中介市場秩序。不僅禁止有關部門在法律法規之外隨意設定強制性中介服務,減少了企業負擔,同時也斬斷了政府與中介、企業之間的利益輸送關系。此次改革通過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大幅減少核準事項,通過修訂核準辦法努力提高辦事效率,通過探索建立縱橫聯動協管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浙江各地嚴陣以待,應對史上“最嚴”環保法
新修改的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環保法》有十大亮點。一是將保護環境列入國家的基本國策。新修改的環境保護法在總則中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將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明確了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污染者擔責的原則。二是突出強調政府監督管理責任。原環境保護法關于政府責任僅有一條原則性規定,新法將其擴展增加為監督管理一章,強化監督管理措施,進一步強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環境質量的責任。三是規定每年6月5日為環境日。四是設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專章。新修改的環境保護法專章規定了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加強公眾對政府和排污單位的監督。五是應每年向人大報告環境狀況。六是科學確定符合國情環境基準。七是國家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制度。八是完善跨行政區污染防治制度。九是重點污染物排放將總量控制。十是明確規定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追蹤解讀:
新《環保法》法律條文從原來的47條增加到70條,且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加,在強化政府責任主體的同時,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權力也相應擴大。GDP將不再是衡量政績的唯一標準,環保目標被納入考核系統。在深入實施“按日計罰”制度后,屢罰屢犯的違法排放企業或將面臨破產。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浙江宣布2015年起在各縣(市、區)將全面推行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收費制度。除開化、淳安兩個試點縣每噸收取3000元的污染排放費外,其余縣(市、區)每噸污染排放費收取1000元。2016年每噸將提高到2000元,2017年提高到3000元,倒逼各地推進總量減排。
??????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在62個“國家級”試點中浙江占據4席
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編辦、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的通知》,計劃在符合條件的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建制鎮等不同層面選擇試點地區。試點的主要任務是,以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設市模式、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為重點,結合創業創新、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綠色低碳等方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試點探索,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日前,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11個部委又聯合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在全國62個市、縣、鎮晉升“國家級”試點中,浙江省寧波市、嘉興市、義烏市、龍港鎮占據4席,在不同層級的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名單中各占一席。
追蹤解讀:
經濟進入新常態后,中國的改革已近臨界點,城鎮化被視為最可能的改革突破口。“國家級”綜合試點的設立,標志著浙江新型城鎮化工作進一步深入,為浙江新一輪改革帶來新的契機。位列“榜單”的寧波市、嘉興市、義烏市、龍港市,分屬不同層級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對打造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創新型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一農民城”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為全國僅有的兩個鎮級試點城市之一,力爭在三年內形成一套可實行、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設市模式。期待浙江為中國城鎮化的大事業當好探路者,持續有力地改革創新,不斷帶來令人驚喜的好消息。
??????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做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示范項目工作的通知》,推出70個示范項目
為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準入,更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切實做好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示范項目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14年起,浙江省將每年公開推出一批面向民間資本招商推介、支持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的示范項目。本次共推出示范項目70個,包括46個推進類項目和24個推介類項目,總投資約3625.7億元,均已明確由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運營,涵蓋城鎮市政設施、交通基礎設施、水利設施、新能源發電、油氣儲運、社會發展等領域。《通知》要求:一要建立示范項目滾動推進機制,今后將每年推出一批示范項目,各地也要抓緊建立項目儲備庫,定期公布、動態調整、滾動推進。二是建立示范項目責任落實機制,市、縣(市、區)政府作為推進民間投資示范項目的責任主體,切實抓好項目的組織領導和實施工作,要加強跟蹤服務、改革創新、建設管理和統計監測。三是建立推進項目協調指導機制,省級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做好本領域民資準入和示范項目的對口指導聯系工作,加強工作指導,加強政策引導,加快推進分領域分行業投融資改革試點,完善配套政策,切實讓民間資本在重大工程建設中“唱主角”、“挑大梁”。
追蹤解讀: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如何撬動社會資本已成為決定浙江發展的重要因素。伴隨著時代的變遷,浙江對非公經濟的支持力度也在變化。盡管政策不斷革新,民間資本投資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如何擴大民間投資成為投資工作的當務之急。此次浙江省政府直接拿出70個示范項目來鼓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無疑是一次更為直接的努力和嘗試。這些項目涉及七大領域,包括基礎設施、新能源、醫療等。主要是民生類的基礎性項目。唯有合理引導民營資本,允許民資出入自由,完善體制機制,才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起到項目示范、政策示范、試點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