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東
“一帶一路”的浙江機遇
張漢東
說起2014年的國家發展戰略,最熱門的就是“一帶一路”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格局。
2014年12月30日,義烏2014年最后一趟中亞班列出發。在義新歐和中亞班列帶動下,小商品出口中亞大幅增長,2015年班列頻次將增加。2014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貨輪抵靠寧波港,貨物吞吐量創新高,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東盟10國增幅更是超過20%,成為主要增長來源;2014年1月底開通的新疆班列運行平穩,海鐵聯運,鏈接起來海上和陸上絲路。從這兩件新鮮事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正成為浙江對外開放的新亮點。
“一帶一路”是新一屆中央政府著眼世界大局、面向中國與世界發展合作提出的重要戰略構想,對于深化區域合作、促進亞太繁榮、推動全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一是化解產能過剩,獲取國際市場;二是突破要素制約,獲取國際資源;三是促進合作共贏,營造和平發展環境;四是應對全球貿易規則重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浙江作為率先發展、走在前列的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筆者覺得這將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至少可以有以下三個方面:
——打造中國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浙江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是長江黃金水道和南北海運大通道構成的T形宏觀格局中的交匯地帶,具有連接東西、輻射南北的區位優勢。浙江擁有全球知名的義烏國際采購中心,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寧波-舟山港,通過義新歐鐵路班列打通陸上絲綢之路,通過寧波-舟山港打通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戰略物資儲備保障中心。中國的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較高,特別是作為沿海發達省份的浙江,資源要素制約更為明顯,對國際市場資源的依賴度更高。寧波-舟山港緊鄰國際主航道要沖,深水岸線資源豐富,背靠中西部廣闊腹地,區位條件突出,不僅是“一帶一路”的的重要出海口,也可以建立鐵礦石、石油、液體化工、糧油中轉儲運基地、戰略儲備基地。
——中國開放合作先行區。浙江是古絲綢之路商品的源頭和起點,與“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密切、經濟互補性強。浙江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開放程度最高的沿海省份之一,外貿出口2013年2488億美元,全國第三;外資2013年實到141.6億美元;2013年浙江省審批對外投資協議投資55.2億美元;電子商務一枝獨秀,阿里巴巴活躍著8萬多名中國供應商,約占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的5%,2012年創造了1.3萬億出口額;有超過640萬浙江人在省外投資創業,創辦企業26萬家,投資額4萬億元,其中海外浙商50萬人。
下一步,浙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要利用浙江本土產業優勢繼續打造好“陸上浙江”;利用寧波、舟山等地的港口優勢和海洋資源打造好“海上浙江”;利用遍布全球的浙商網絡,接軌“一帶一路”打造好“海外浙江”。重點是三個方面:
推動雙邊貿易。推動浙江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雙邊貿易,發揮輕工、日用消費品生產和國際采購的集聚地的優勢,爭當“一帶一路”的新源頭和新起點,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國家市場。
擴大雙向投資。提升浙江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雙邊經濟技術合作水平。鼓勵企業到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支持在沿線國家設立境外經貿合作區。
發展網上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無疑是搭建了一條與周邊國家緊密往來的網上絲綢之路,通過發展網上貿易,實現與“一路一帶”建設的互動互促,進一步提升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要利用浙江本土產業優勢繼續打造好“陸上浙江”;利用寧波、舟山等地的港口優勢和海洋資源打造好“海上浙江”;利用遍布全球的浙商網絡打造好“海外浙江”
作者為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