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君
探尋休閑養老服務業發展新路徑
王美君
當前,我國正處于老齡化加速發展的時期,“未富先老”帶來不少社會問題,同時也帶來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據有關測算,202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左右。舟山市擁有良好的環境、氣候、旅游和文化資源,應發揮資源優勢,審時度勢將休閑養老服務業列為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重點產業,積極謀劃、搶抓先機,在巨大的養老產業發展中分一杯羹。
發展休閑養老服務業,生態環境資源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舟山市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交通便捷、民風淳樸,是老年人養生養老的理想之地。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舟山位居2013年全國宜居城市前10強的第七位。舟山市旅游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是聞名全國的休閑旅游度假勝地。2003年浙江省旅游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省110項四級和五級海洋旅游資源中,舟山占了65項,約占總數的3/5,舟山是浙江海洋休閑旅游資源的主體和核心。舟山以“海天佛國、海洋文化、海鮮美食,海濱休閑”為特色的海洋旅游資源,為發展休閑養老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依托。
舟山發展休閑養老服務業,除可將本地區離退休的部隊官兵以及有穩定收入的老年群體作為潛在需求對象外,應將主要市場面向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老年人口數量龐大,收入較高,觀念較新,對高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巨大,為舟山市發展休閑養老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長三角地區老齡化速度快于全國。一是長三角地區老齡化比例遠遠高于全國。2013年,江、浙、滬三地的老齡化比例(指65歲及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別達12.6%、10.3%、17.9%,分別高于全國(9.7%)2.9、0.6和8.2個百分點。江、浙、滬三地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分別達1001萬人、564萬人和257萬人。二是長三角地區老齡化比例的增長速度快于全國。2010—2013年,江蘇的老齡化比例從10.9%增長至12.6%,年均增長0.57個百分點;浙江的老齡化比例從9.3%增長至10.3%,年均增長0.33個百分點;上海的老齡化比例從16%增長至17.9%,年均增長0.63個百分點;而同期全國的老齡化比例從8.9%增長至9.7%,年均增長0.27個百分點。江、浙、滬三地的老齡化比例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高于全國0.3、0.06和0.36個百分點。這組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將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對于養老服務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長三角地區老年人收入水平相對較高。2013年,江、浙、滬三地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2538元、37851元和4385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26955元)高出20.7%、40.4%和62.7%。考慮到老年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退休工資、子女贍養費等,這些收入來源與一個地區的人均收入水平息息相關,可以推斷,長三角地區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也比較高。當然,要支撐休閑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存在潛在需求的老年人需具備兩大基本條件:一是有較高的穩定收入,二是身體健康。由于統計數據的缺失,準確測算出有較高穩定收入的健康老人數量存在較大難度。2013年長三角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1822萬人,如果按5%、8%、10%三檔測算,那么休閑養老服務業的潛在需求人數大致在90萬人、150萬人和180萬人,假設每人月均消費在2000元,那么每年的市場規模大概可以達到108億元、300億元和360億元。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長三角地區老年人更易接受新型養老方式。相較于中西部城市,長三角地區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開放,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比較強。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外交流的增加以及養老模式的創新,人們的思想也在逐步轉變,“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步弱化,也不再認為去養老院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只要設施足夠完善、服務足夠到位、生活足夠精彩,很多老年人愿意選擇去環境宜人、節奏舒緩、空間寬敞的地區養老,“候鳥式”、異地養老等新型養老方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
目前,舟山的養老機構以福利院、社會福利中心等公辦養老機構為主,保障的是基本養老需求,屬于政府公共服務性質,真正具有產業化、市場化特點的養老機構建設尚未啟動。在這一片空白之中,如何發揮舟山的生態環境和佛教文化優勢發展休閑養老服務業?最關鍵的是要引入休閑養老服務業的戰略投資者。這樣的戰略投資者,往往具有強大的產業帶動能量,引入了一家或幾家企業,可以帶動休閑養老服務業整條產業鏈的發展。
——多方接觸,積極引入各類戰略投資者。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休閑養老服務業處于起步階段,發展較為典型和成熟的一種方式是建設養老社區(養老地產)。目前活躍在養老社區建設的機構主要有房產商、保險公司兩大類。其中,房產商主要有萬科、保利、綠地、首創等國內房地產大鱷,保險公司主要有泰康人壽、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合眾人壽等壽險企業。在起步階段,舟山應與各種休閑養老服務業的投資商進行接觸洽談,為培育休閑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可輔以比較優惠的招商條件,如土地政策、稅收政策等。但其中需把握的是要求投資者持有至少部分養老地產,要求其真正發展養老服務業,而非把房子一賣了之。接觸的優先對象可以為保險公司,了解其養老社區建設計劃,并與舟山的產業發展需求相銜接。
——以休閑養老服務業為先導,注重培育壯大配套服務業。休閑養老服務業的產業鏈長,涉及吃、喝、住、行、娛、醫等各個方面。這些配套產業的完備程度,直接影響著休閑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也直接影響著戰略投資者能否落戶舟山。不管是房產商還是保險公司來主導建設的養老社區,在社區建設完成后,從鼓勵方向來說,要么自持物業、自己經營,要么自持物業、委托經營。一般而言,采取委托經營的方式較為普遍,因為養老社區的開發商在經營社區方面往往經驗不足。比如,萬科開發的“萬科幸福匯”中的“活躍長者之家”,采用萬科自持+出租的方式,經營全部委托極具老年公寓經營經驗的上海親和源集團管理服務。倡導“老人的家”的上海親和源,所有的服務均為外包,從物業管理、家政服務、臨床護理,到設備維修、食堂運營、會所經營等,都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專業公司提供服務。因此,舟山如要把休閑養老服務業做大做強,培育壯大配套服務業也十分重要。
——提高思想認識,在舟山群島開發建設中把發展休閑養老服務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確看待休閑養老服務業的“產業”特性及其蘊含的巨大的市場需求。在舟山群島新區打造國際生態休閑島和海上花園城的過程中,把發展休閑養老服務業作為重要內容和重大突破口。發揮優勢、搶先謀劃、長遠考慮、精耕細作,使休閑養老服務業成為舟山群島新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積極行動,運用多種招商方式吸引休閑養老服務業戰略投資者落戶舟山。加強舟山群島新區整體宣傳策劃,打出城市金名片,提高舟山在海內外的知名度,使更多人、更多投資商認識舟山、了解舟山。成立專門的休閑養老服務業招商小分隊,研究潛在戰略投資者的投資規劃,突出舟山生態環境、旅游資源、佛教文化方面的優勢,立足于“雙贏”,把舟山納入潛在戰略投資者的視野范圍。綜合運用產業鏈招商、區塊整體招商等方式,爭取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做大做活整條產業鏈,推動區塊整體開發。在招商過程中,值得借鑒的一種方法是“講故事”。講好舟山群島新區的“城市故事”,通過“講故事”與投資商交朋友,然后才是把他們引進來投資,更進一步的是把這些投資商變成營銷員,通過他們去宣傳去招商,達到“正循環”的效果,形成休閑養老服務業的完整產業鏈,帶動新區經濟發展。
——加強規劃,統籌布局休閑養老服務業發展區域。發展休閑養老服務業的基本要素包括優美的環境、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活配套、佛教文化等。綜合考慮舟山各區塊的資源分布及發展情況,休閑養老服務業項目宜優先選擇在朱家尖區域落地。結合舟山旅游與健康學院、南海觀音文化園和大青山生態谷等項目建設,爭取在若干年中有幾個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休閑養老社區項目落地建設。同時,結合發展情況,適當在普陀山、桃花島、秀山島等風景秀麗、旅游資源豐富的島嶼布點。
——強化政策扶持和機制創新,逐步推進休閑養老服務業做大做強。除了優勢資源外,要培育一個產業的發展,還必須在政策上進行扶持,在機制予以創新。政策方面,在土地政策、財稅政策、市場準入政策等方面進行一些創新和支持,吸引休閑養老服務業戰略投資者進駐舟山。在機制方面,探索醫養合作機制創新,除養老社區與本地醫院建立快速、便捷的一條龍就診機制,實現“無病可養、小病可療、大病可治”外,還應推動與上海、杭州等大醫院合作,定期開展上門保健診治。同時加快推動建立醫保、社保跨區域共通互享機制。積極引導養老社區經營機構開展各種老年人文藝娛樂、體育健身等活動,為其“留住老人”、舉辦活動提供各種便利。
*本文所指休閑養老服務業,專指滿足有較高穩定收入的健康老人身心需求,具有市場化運營特點的服務產業,不包括具有公共社會性質的養老事業。
浙江省發改委服務業處,目前掛職于舟山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