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英
養老服務業的新定位新發展
朱玉英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60歲以上的人口占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總數的10%或以上,或者65歲以上的人口占該地人口總數的7%以上,這個國家或地區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有關資料顯示,1999年我國就步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1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6%,2020年將占人口的18%。浙江老年人比例目前已超過總人口的18.63%,其中高齡老人超老年人總數的15.6%。從紹興市情況看,據統計,2012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已達86.89萬人,占總人口的19.71%,老齡化程度居全省第四,且這種趨勢逐年明顯。
養老服務業由老年事業和老年產業組成,是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公共服務,滿足老年人生活、身體、精神等需求的服務行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居家養老一直是紹興養老的主要模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由子女或親屬提供服務。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承擔的養老功能明顯弱化,城鄉家庭日趨小型化,老年人同子女分開居住趨勢越來越普遍。即使在農村,獨生子女婚后與父母分居現象越來越多。這種趨勢給居家養老的服務模式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挑戰,也對養老服務業提出新課題。
在日前召開的省“兩會”上,《浙江省社會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以98.7%的贊成率獲得高票通過,這是國內首部由人代會通過的社會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這為養老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該條例界定了社會養老服務的性質,明確政府在社會養老服務中起主導作用,負有托底和提供基本養老公共服務等職責;對社會養老服務中的核心內容居家養老服務以及起重要支撐作用的機構養老服務分別進行了專章規定。特別是針對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遇到的困難,明確了用地、融資、財政補助等方面的激勵政策和保障措施,以鼓勵民間資本設立多種類型的養老機構,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在此,筆者結合紹興實際,就發展養老服務業提出幾點建議:
——建立完善老年福利制度。對于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的老年人,政府負責保障他們的基本生話,并提供無償的養老服務。要建立社會養老服務補貼制度,特別是農村的三無老人應納入五保供養范圍,適時提高五保供養標準。有條件的可以將社會養老服務補貼范圍擴大到中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高齡、獨居老年人。
——建立多層次的養老機構。市、縣一級建立老年服務中心,在現有基礎上,擴大規模,完善設施;鄉、鎮、街道一級要完善養老院;依托行政村、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農家大院等,建立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動站等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特別是建立以護理為主的養老院,提供集養老與醫療保健為一體的護理養老服務,以更好地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開發中高端養老市場,依托景區開發一批療養保健公寓,提供養生保健服務。面向長期養老客戶,打造養老度假中心,通過租賃或其他方式,提供優良的生態居住條件和高標淮的家政、保健和文化娛樂服務。實施好“幸福家園”養老中心、馨馨家園養老度假中心等項目。
——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社區要發揮重要的平臺作用,成為配套設施較齊全、服務功能較完善的老年宜居社區。推進醫養結合服務進社區、養老機構融入社區,鼓勵專業服務機構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救援、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多種形式的服務。要加快紹興市社會福利中心的二期擴建工程和A區改造工程的進度。
——建立以政府為指導、社會支持、民間參與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可以企業支持一點、民間贊助一點、政府拔一點,解決資金困難問題。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市場主體參與養老產業發展,如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設立多種類型的養老機構,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政府應建立健全向養老機構和其他養老服務組織購買養老服務制度等。
——建立養老服務協會,協助政府解決老年存在的有關問題,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老年事業的氛圍。
紹興市黃酒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