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良
“信用保險”將大有作為
楊建良
我國信用保險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采用國家制定保險公司試辦的方法。1983年初,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與中國銀行上海分公司達成協議,試辦了我國第一筆中長期信用保險業務。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不斷趨于成熟,需要社會信用體系不斷完善,信用保險也將在國家信用體系的完善中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信用保險將在國家信用體系中大有作為,原因有三:
——信用保險與信用體系相輔相成、互為依托。首先,信用經濟體系建設需要大力發展信用保險。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黃金守則,健全的市場經濟體系需要成熟的信用保險保障機制。信用經濟對擴大市場規模和金融規模、減少流通成本、擴大就業、信息開放化、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等諸多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其次,信用經濟為信用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空間。信用保險在加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獲得了快速成長的機會。目前歐美市場上80%-90%的交易是用信用方式進行的,普遍采用賒銷方式開展貿易,而我國企業目前使用賒銷方式的比例只有不到20%,這為信用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空間。
——信用保險療效顯著。信用保險作為一種應對逾期付款和不付款詬病的重要良藥,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五方面的療效:一是將付款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增加企業自身的資產流動性,擴大生產規模;二是通過對保單持有人的相當一部分資產提供保障從而降低其資產負債表及盈利的波動性,改善其財務狀況;三是使被保險人得以了解信用風險專業知識并獲得專業建議,促進企業改善管理,提高經營效率;四是有利于投保企業獲得銀行的融資以及較優惠的信貸條件;五是改善貿易條件,促進市場交易,增進社會福利。
信用保險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銷售風險管理服務,幫助企業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貿易機會,在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也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信用保險是減少經濟運行摩擦、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和信用經濟發展的一種有效機制,其作用正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政府部門所重視。2013年1月1日起,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試點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當年,出口信用保險保費收入155.2億元,向近4.5萬家提供風險保障2.86萬億元,為穩定國家外需作出了貢獻。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直接和間接拉動出口5200多億美元,共支持企業通過出口信用保險獲得融資超過3700億元,促進和保障了1400多萬個與出口相關的就業崗位。可見“信用保險”在幫助創造外匯和促進就業方面的功勞也不容小覷。
——信用保險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繼2006年頒布保險“國十條”之后,國務院于2014年8月13日再次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這是時隔8年,國務院以“頂層設計”的形式再次明確保險行業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明確了今后較長一段時期保險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把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新國十條》提到“加快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增強小微企業融資能力。積極發展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釋放居民消費潛力”“著力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的作用”等,意味著“信用保險”在今后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在更大的空間里發揮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拿出口信用險來說,雖然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絕對數較大,但相對發達國家水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出口信用保險對我國出口覆蓋率達14.6%。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滲透率也還有差距。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國內和國際貿易以遠高于GDP的增速高速增長,使“信用保險”成為保險行業不可忽視的又一增長點,具有極大的拓展空間。如今,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電子商務作為網絡經濟時代的產物,迫切需要第三方提供履約責任保證,這為信用保險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信用保險也必將在國際、國內貿易和民生保障等諸多社會經濟活動中,促進信用體系建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為人保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支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