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生林,李美芳,顏峰光,羅 婷
(1.井岡山大學醫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2.江西省吉安市衛生學校,江西 吉安 343000;3.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江西 吉安 343000)
講練結合在中專護理專業藥物學基礎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梁生林1,2,李美芳3,顏峰光1,羅 婷1
(1.井岡山大學醫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2.江西省吉安市衛生學校,江西 吉安 343000;3.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江西 吉安 343000)
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是各層次醫護院校護理教學的核心。但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效果也有所不同。本文對講練結合教學和傳統教學這兩種教學方法在中專護理專業藥物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將講練結合應用于藥物學基礎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講授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提高教學效果及成績。
講練結合;中專;護理;藥物學基礎
藥物學基礎是中專護理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是一門主要講述藥物學基本理論,藥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用藥指導等內容的綜合性學科[1]。學好藥物學基礎知識,是護士對病人進行正確的用藥指導與宣傳咨詢,使病人及其家屬理解并配合藥物治療方案實施的重要保證和前提。
如何提高中專護理專業藥物學基礎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將來在臨床上具備用藥護理能力,已成為提高中專護理教學質量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是當前中職衛校教學研究工作的重要課題。
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多種因素,涉及教學的各個環節,而中心環節就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
課堂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對于中專生,多數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但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貫串整個課堂教學全程,教學過程呆板、死氣沉沉,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對一些抽象、復雜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培養出來的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因此,改革傳統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刻不容緩。筆者把講練結合教學方法應用于中專護理專業藥物學基礎教學中,現就其應用情況報告如下。
將我校2013級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學生,按隨機原則分為講練結合教學班(1、8班,共179人)和傳統教學班(6、7班,共191人)。兩班學生來源、入學成績、年齡和性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講練結合教學班和傳統教學班授課時數(64學時)、任課教師等方面均相同。
1.2.1 講練結合教學班 圍繞要講授的內容,設置相關的疾病案例及目標檢測題。如講解熱鎮痛抗炎藥時,設置疾病案例:劉某,女性,5歲,兩周前與水痘患兒有密切接觸。現體溫39℃,胸前區出現紅色斑、丘疹,護士不能采用的降溫措施是:A.阿司匹林口服;B.適量對乙酰氨基酚口服;C.冰枕;D.布洛芬口服;E.冰袋。為什么?應用時應注意什么?在章節內容學習結束后,對相關案例及目標檢測題進行分析、討論。
1.2.2 傳統教學班 用傳統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
為檢驗講練結合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對講練結合教學班和傳統教學班學生進行藥物學基礎理論考試。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行t檢驗;學習結束時進行問卷調查,請兩班學生對本班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
對講練結合教學班和傳統教學班進行藥物學基礎閉卷考試(相同試卷)。題型有選擇題、名詞解釋、填空題、分析思考題及問答題。選擇題題型為單項選擇題(40小題),名詞解釋(5小題)是對一些常見概念的考查,填空題(15空)為對常用藥物的作用、用途、注意事項的考查,分析思考題及問答題(3小題)為對臨床病例有關問題和有關藥物作用與應用的思考分析。考試成績見表1。由表1可見,講練結合教學班成績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班,差異顯著(P<0.01)。
筆者對講練結合教學班和傳統教學班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370份,收回370份,均為有效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從學生反饋的信息看,在激發學生學習藥物學基礎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對講授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提高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等方面,講練結合教學班與傳統教學班持贊同意見的學生比例經檢驗差異顯著(P<0.01)。
表1 兩班藥物學基礎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班藥物學基礎考試成績比較(±s,分)
班級傳統教學班講練結合教學班t值P值選擇題(40分)25.05±5.2727.65±6.934.082<0.01名詞解釋(20分)16.24±4.2418.09±4.953.873<0.01填空題(15分)7.46±4.6711.00±6.016.342<0.01分析思考題及問答題(25分)11.88±5.5521.65±8.2413.440<0.01總成績60.63±10.7778.40±10.9515.723<0.01

表2 兩班問卷調查結果比較[n(%)]
傳統醫學教育以傳授知識為首要目的,課堂教學多采取填鴨式教學法,信息傳遞只能是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流動,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遏制了學生的主動思維,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培養出來的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2]。
隨著現代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不斷更新以及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現在的醫學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改革中專護理專業藥物學基礎教學正是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我們把講練結合教學方法應用于藥物學基礎課堂教學,圍繞要講授的章節內容,設置相關的疾病案例及目標檢測題,在章節內容講授后,對相關疾病案例與目標檢測題進行分析、討論,使學生明白患者為何用該藥,如何用,用藥時需注意什么;通過目標檢測題的討論和分析使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為何會出錯。通過分析、討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加深學生對章節內容的理解與記憶,讓學生感受并思考: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具備用藥護理能力,現在應該做什么、學什么,從而激勵學生刻苦學習。
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講練結合教學方法進行藥物學基礎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對講授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提高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
要想將講練結合教學方法應用于藥物學基礎課堂教學,教師事先還應準備好相關章節疾病案例及目標檢測題,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能正確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教師平時更應努力學習專業及相關學科知識,不斷夯實基礎。
總之,我們認為:把講練結合教學方法應用于藥物學基礎課堂教學既是教學改革的需要,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
[1]陸恒樹.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對《藥物學基礎》的學習興趣[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5):186,188.
[2]梁生林,李慶耀,甘水蓮,等.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井岡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8):121-122,127.
G424.1
B
1671-1246(2015)15-0068-03
注: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省級教育教學研究課題(JXZJJG-1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