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蓮
本著整體規劃、功能協調的原則,筆者所在幼兒園將幼兒戶外活動環境規劃創設為五大園區——運動園、自然園、玩悅園、創意園和故事園,提供更適宜的戶外環境給孩子們,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這五大園區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有利于教師有意識、有計劃地開展各類戶外活動,也有利于對幼兒進行全面提升素質的綜合教育,讓幼兒參與和利用環境接受全方位的信息刺激,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促進全面發展。
一、運動園:打造綠色的戶外運動環境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那么運動環境的創設怎樣才能引發幼兒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和培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呢?
因地制宜,我們將戶外場地劃分為多個運動區域,如跑跳區、跨跳區、攀爬區、平衡區、投擲區、球類運動區、繩類運動區、車類運動區等,實現空間的開放性,并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豐富幼兒多樣的運動體驗。各個運動區域各具格局和特色,如車類運動區并不需要寬敞的大面積場地,可以利用主要活動場地的外圍地帶進行連接,為孩子們創設了模擬逼真的道路環境,設計繞圈、上下坡、拐彎的道路,鋪設有交通規則圖示指引的道路,孩子們分別扮演交警、行人和司機開展戶外游戲活動,增加生活體驗并在活動中得到運動鍛煉。
開設的多個運動區域也給“大運動”——戶外區域混齡體育活動提供了場地的保障,給混齡教育拓展了空間,給予幼兒更多的“自由”——自選區域、自愿結伴、自主活動,加強了混齡幼兒之間的交往,這無形中便為幼兒提供了學習和實踐各種社交策略的許多機會,實現“以玩交友”。
二、自然園:帶領幼兒走進真正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幼兒最喜歡讀取的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在幼兒親自然情感培養中,戶外環境的選擇與創設尤為重要。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清醒做出明智的選擇——回歸自然。設計“自然園”時,我們始終把“培養孩子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的目標放在首位。“植物迷宮”讓孩子充分感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分設水生植物區、陰生植物區、空氣植物區、多肉植物區的“植物世界”,觀魚弄龜的“釣魚小島、烏龜池”,引導幼兒通過觀察、飼養等活動,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通過感知和發現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其基本條件,從而感知不同季節的特點,體驗到季節對動植物和人的影響。
三、玩悅園: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玩悅園”強調的是“玩”——游戲與“悅”——健康心理。戶外環境每一處的游戲活動都有可能促進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合作,而特別創設“玩悅園”是為了突出教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視,不僅僅為的是使幼兒在戶外環境中鍛煉自己的體質,而且為幼兒提供了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了孩子們自主選擇、自主結伴開展活動體會交往、分享的樂趣,悅納自己、悅納他人,進而順利地實現這一階段的社會性發展?!巴鎼倛@”精心設置主要是能夠分享與合作的游戲設施,如由兩人玩或多人玩的秋千、蹺蹺板、彩虹傘等,限制人數的器械雖然使部分幼兒暫不能參與心儀想玩的游戲設施,但另一方面鼓勵了幼兒學會謙讓等待、遵守游戲規則、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感情、意向以及控制自己行為的心理能力。
四、創意園:環境中實施美育
佛山本土傳統文化,如陶瓷文化、剪紙文化等,包含著藝術的諸多因素,如線條美、對稱美、構圖美、寓意美等,符合幼兒的欣賞水平。在審美教育精神的指導下,我們深切地認識到,藝術教育的本質是審美的教育,而美術欣賞教育對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起到著實質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中的亮點,讓教育來自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活用“活教材”。幼兒通過參觀、體驗活動,了解佛山本土的歷史文化,萌發了愛家鄉的情感,最終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五、故事園:給予幼兒自主閱讀的空間
由于孩子的閱讀能力有限、持久性較差等因素,決定了早期閱讀不同于其它年齡段孩子的閱讀,因此我們更注重了在游戲中創設豐富的開放性閱讀環境,以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及能力。
“故事園”的環境設計上,注重從幼兒的閱讀習慣培養入手,坐落在幼兒園的園林深處,環境優美,寧靜溫馨,光線充足,故事園內保留了過去的園林小亭子,孩子們在亭子內可以自由地選擇,仔細地觀察,隨心所欲地討論,并可把小亭子作為故事表演小舞臺,感受到閱讀的喜悅。故事園樹底下都設有吊椅,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寬松的互動式閱讀環境,孩子們可以獨自或結對坐在吊椅上,在樹陰下享受自主閱讀的樂趣。在比較私密的空間,孩子們可以感受舒適感、慢慢放松心情和調節情緒。因此,故事園也成為了幼兒的私密空間,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