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燦
語文教學重點之一就是習作教學。目前的習作教學存在著不少問題:1. 學生缺乏習作的興趣,很多時候,心里有話,表達不出來;究其原因,是閱讀量不夠,同時也缺乏善于發現的眼睛;2. 教師指導過細或者泛泛指導,前者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性,思維受到約束,沒有想象的空間,致使習作千篇一律,索然無味;后者使學生最自己的習作沒有一個完整的了解,更看不到優缺點和努力的方向,達不到反思和提高的效果。3. 教師對作文的評價缺乏年級意識,教師對作文的評價缺乏讀者意識,評價不到位。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就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這很值得我們今日的為“作文而作文者”學習。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會遇到“無米下鍋”的問題。因為學生的生活范圍是極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因而,引導學生學會真實的寫作首先是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
二、打消畏懼心理,低年級就開始培養習作興趣
習作雖然在三年級才開始,但是我卻以為習作指導應從低年級抓起,教師應想辦法讓學生很自然的從寫話走進作文。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控制能力差,只有當寫話成為學生心甘情愿的事,成為讓學生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淋漓盡致表達出來的工具之時,寫話才可說是靈動的,是有生命力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
首先,我們老師要營造說話氛圍,讓學生敢說。上課時做到和藹可親、面帶笑容、話語親切,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放松地說、盡情地說。其次,要拓寬說話范圍,讓學生樂說。學習寫景的文章時說還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學習童話時說續編、改編或自編的故事;學習自然類或科技類的文章時說懂得了什么、還了解哪些與課文有關的知識。鼓勵學生敢于發表新思想、新見解、說不一樣的話,培養創新思想。由于在三年級學生開始習作之前就注重了說話寫話的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就會有很大提高,這樣三年級學生由寫話進入到習作,都很自然,學生對習作也不感到陌生和害怕了。
三、要注重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都是語言積累內化后再創造的過程。現在有不少學生平時很少課外閱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說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還要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
為了促進小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積累形式。1. 是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2. 是背誦:要求學生背誦優秀詩文,背誦精彩片段,背誦好詞佳句。學生背誦的都是規范的語言材料,通過大量接觸語言文字規范的作品,形成對語言文字的感性認識。3. 是摘抄: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無論是閱讀教科書上的,還是閱讀課外書上的,對那些優美的詞、句、段,都要熟讀成誦,最好能隨手摘抄下來。積累豐富了,說話時,好詞佳句就會脫口而出;作文時,語言就會生動而豐富。所以說多讀書,多背誦,多摘抄,日積月累,在語言表達時,就不會感到困難了。
四、評改方法要切合實際,達到效果
當然,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評價能力,首先就是要學生對評價的標準有清晰的認識。所以,老師要整理出一套清晰的各年級符合課標精神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時候也相應地提高作文水平。實踐表明,學生了解學習結果比不了解學習結果更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情感,促進學習的進步。因而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時,以滿足學生盡快了解自己寫作結果的情感需要。其二,要善于點撥,富有啟發性。恰當的評語既能使學生明確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門徑,又能通過它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其三,褒貶適度,注重鼓勵性。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對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特別對后進生,更要多加鼓勵,讓每個學生見了作文評語后都有成功感。其四,評語要有公正、中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發現自己真正寫的好的地方,也能柔能剛有哪些是以后可以重點培養和發揮的;同時也可以看到自己不足之處,揚長避短。像什么“中心突出,表達流暢”之類的不到位的評價,草草了事,就會使學生從情感上拒絕它,討厭它,甚至產生消極對立情緒。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更不能真正引導和指導學生的習作。
習作教學只要激發出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歡寫,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拓展習作的素材,再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方法的運用,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藍天下自由地馳騁,放飛自己的心靈。
同時我們的作文教學改革首先要明辨評價弊端,從作文評價入手,強化教師的年級意識,正確了解教學要求,不拔高或降低要求;隨著學生作文能力的發展,對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幫助其提升與進步;讓學生盡可能學會相互評改作文,培養敏銳的讀者意識。通過建立科學的訓練方式和評價標準來影響和引領我們的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往科學高效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