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出各地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是加強隊伍建設,均衡配置校長和教師資源。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索,利用知名校長的示范作用引領優秀校長隊伍發展,對于改善校長和教師成長環境,建立均衡的教育環境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本工作室作為廣東省第一批校長工作室,在近兩年的運作過程中,與省項目辦、市及區級教育行政部門密切聯系,與入室學員一起大膽創新開展培養工作,在實踐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形成了校長培訓的經驗,同時,發揮了校長工作室的平臺作用,較大幅度地為教育均衡發展作出了有意義的探索。
一、明確指導思想,落實配套建設
加強名校長工作室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校長是加快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推動城鄉教育均衡和諧發展的需要。工作室以《廣東省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建設與管理辦法》為指導思想,以“合作研究與自主發展”為原則,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校長專業化成長為目標,開展學校管理的實踐研究。
我們在人員配備、制度保障、硬件設施三方面做好了配套建設。其中,聘請了廣東省第二師范學院王小棉教授等專家擔任顧問,兩位教導處副主任擔任工作室助理。制定了《唐兆良校長工作室章程》。通過整合原有場室,開辟出近300平方米的研修基地,建成集辦公、研修、科研、成果展示一體化的校長工作室。這些完善的配套建設得到了學員以及省教廳領導的高度評價。
二、加強資源整合,創新培養模式
教育資源是一個地區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教育均衡發展的前提條件。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發揮教育資源的效益,提升教育整體實力,不僅是一個地區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更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
我們利用工作室的優勢,爭取到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建立了“名校資源網絡”,與省港澳及內地多所名校建立長期合作交往關系,為工作室培訓創建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工作室采用“指定動作+自選動作”的培養模式,“指定動作”即學員進入工作室時,即對其今后兩年的研修活動從內容和形式上提出統一的要求;“自選動作”就是學員根據自身及其學校的發展需要提交的培訓要求。同時,我們研發了面向管理層和面向教師層的兩套培訓課程。這樣,通過一種模式,兩套課程,我們實現了培訓效果最優化。
三、發揮工作室“龍頭”效應,促進了均衡發展
名校長是優秀校長的杰出代表,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和引領者。工作室充分利用這個平臺,發揮名校長的“名人”效應和名校的品牌優勢,通過名校幫扶、校際聯盟等形式,不斷縮小區域學校管理差距,整體提升全區學校管理水平,促進全區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工作室運作兩年來,客觀地促進了入室校長所在學校的整體發展。其中:中山市實驗小學的“智趣教育”,佛山市明城小學的“石頭彩繪”,肇慶市實驗小學的“家校文化”,汕頭市蓮下中心小學的“藝術教育”,珠海市金灣一小的“金色文化”、棠下天河小學的“感恩教育”已形成品牌特色,成為當地的優質教育資源。
工作室聯合我市甘光儀小學、棠下天河小學、荷塘篁灣小學、杜阮小學組合成“學校發展共同體”。經過一年的運作,將于本月底掛牌成立“江華教育集團”,在學校管理、文化建設、教師專業化成長等方面開展研究,共享資源,共謀發展,進一步促進集團內部各成員學校均衡發展。此外,工作室積極協助市、區教育局組織多批教師、中青班培養對象前往香港、中山、東莞、廣州、佛山、深圳、珠海等地交流學習,大大促進了我市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成長。通過工作室這個平臺,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全球通”。
另一方面,本校作為工作室的所在學校,也實現了“雙贏”發展。“融貫中西,和諧發展”的特色文化更加彰顯,英語教學品牌得到了省教研室領導的肯定。本人主持的課題《校長工作室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獲批為廣東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本人被聘為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研究員、“客座教授”。工作室助理陳曉瓊獲得“廣東省教師工作室主持人”稱號,黃佩華助理成為“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兩年來,學校被授予四個省級榮譽:“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培訓實踐基地”、“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實踐基地”、“廣東省校本培訓優秀示范校”、“廣東省德育示范學校”。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